无错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赵四娘家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合时宜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合时宜

    
做法简单,发酵时间短,成本也不高——不必费事儿选用什么好葡萄,弄些野葡萄、山葡萄、酸葡萄就成。{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字搬运工。-<>酿葡萄酒,多好的点子呀!

    就在赵四娘为自个儿这个“绝妙”的点子怡然自得之时,家里其他人闻言,表情却很怪异,一个个都皱着个脸,好似便秘了一般。

    姜氏想了又想,委婉地开口道:“四娘,咱幽州都兴中秋的时候边赏月边吃葡萄,却没听说过有人重阳吃葡萄的。”

    重阳不吃葡萄?这是为什么?幽州的习俗吗?

    来这儿还不到一年的赵四娘尽管满腹疑惑,却怕露馅儿,没敢贸然发问。

    见赵四娘一脸迷惑,性急的赵三娘心里藏不住话,也顾不及会削了她的面子,就开喷道:“你也不看看时令,这都快重阳了,你让咱上哪儿去整葡萄回来呀?呵呵,还葡萄呢,葡萄叶子都快掉光了。也真是难为你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馊主意来!”

    不会吧?梁记的院子里就有一个葡萄架,当时赵四娘特意瞄过两眼,见上面结着累累硕果。这从静海回来还不到半个月,就过了葡萄的收获期了?这也太快了吧?

    赵三娘瞧见赵四娘那不服气的小样儿,就知道她对方才自己所说的不大相信,便又举例论证道:“百味堂后面的山上就有一大片野葡萄,上面结的果子不好吃,就一直没人动它。前两天秋霜一下,就只剩下葡萄藤了。你要是不信,可以亲眼去看看!”

    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赵三娘面前,赵四娘终于无话可说。

    赵三郎见赵四娘被打击得蔫蔫的,忙打圆场道:“其实,小妹这主意还是不错的。如今葡萄虽少却也不是没有……”

    还是大哥知我心啊!大感下不了台的赵四娘充满感激地望着给她递台阶的赵三郎,只听他继续道:“龙威镖局里那几个葡萄架上就还有好几个果子,摘下来凑凑估计也有个把来斤。”

    这话说的,噎得赵四娘一口气差点没上的来。

    大哥,你真是来给我解围的?确定不是为了报复我老阻止你去镖局。逮着机会来拆我的台的?

    切,你还不如不说呢!

    赵四娘表示她很生气,她生气的结果很严重,将会直接造成酒坊计划无限期搁浅。

    哼。一个个的就会说嘴,就显你们能了!你们行?那你们上啊!反正老娘我是不干了!

    只不过赵四娘嘴上嚷嚷着不开酒坊了,可到底是舍不得酒坊的巨利。这不还没过两天呢,她就四处找寻起适合建造酒坊的地儿来了。

    赵四娘在城东的沿江两岸买了大片大片的荒地,除去建造新作坊和饲养场用去一小部分外。还有大片荒地空着。她原想从中划一块出来建酒坊,然而不看不知道,实际考察后才发现那儿绝对不缺水,可惜水质却不是很好。虽说拿来饮用不成问题,但要想用这样的水酿出美酒来就有些困难了。

    别看赵四娘酿酒是个外行,可她深知优质的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性。前世她常去的那家乡办酒厂之所以会选址在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的外公家附近,不是因为别的,正是由于那儿有一口据传已有千年历史的古井,延续至今,依然流水不断。里面的井水更是清冽而又甘甜。受到前世思维的影响,她就一心想找到一处可以媲美千年古井的水源,在那附近建造酒坊。

    按理说,如此上佳的水源极难找寻。即便是有,估计也早已有主,而主人多半不会答应抛售。就在赵四娘为此头疼时,赵三娘嗤笑一声道:“咱百味堂所在的山上就有好几口泉眼,流出来的泉水又甜又好喝,肯定合用!我这个常在城东坐的人都晓得,偏偏你这个买下整座山头的人却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家说的‘灯下黑’呢?”

    赵四娘也顾不上应付赵三娘的奚落,一经听说,就立即让她带路亲自去查看了一番。

    那几口泉眼隐藏于不起眼之处,也不知赵三娘是怎么发现的。虽然从里面流出来的泉水细了些。但几处合在一起也算充沛,最妙的是其水质丝毫不输于前世的那口千年古井,还真是酿酒的上佳水源。

    只是那几口泉眼好是好,奈何它生在半山腰上。别看那座山不怎么陡,可在山上盖作坊难度终归要比在平地上盖来的大,不但要给瓦匠和帮闲们更高的工钱。就连工期也会拖上很久。故而,赵四娘还是有些犹豫。不过很快,算清得失的她就打消疑虑,着手请人在山上盖起作坊来了。

    作坊是盖起来了,可是酿什么好呢?说实话,她还是没想好。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作坊盖好了,她肯定也想好了,到时候再说呗!

    那厢工地上在如火如荼地施工着,这厢赵四娘也没闲着,开始着手筹建几家新铺子的事宜。

    其他几家新铺子倒还罢了,都是开在别处的分店,之前总店怎么筹备的,分店就按部就班地照做好了。最难办的是前不久赵四娘收购回来的那家茶楼。

    那家茶楼位于春华堂所在的那条街的巷尾处,别看地点有些偏僻,平日里生意还算不错,照常经营下去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一般人是舍不得卖出去的。只不过茶楼东家的独子在一年前高中二甲后,却迟迟没有被派官。疼惜儿子的东家就决定卖掉幽州的祖业,折成银钱拿去燕京打点一番,为儿子谋个前程出来。

    这是初秋时候的事儿,当时那东家把茶楼转让给了他的熟人李昌后,再三交代李昌好好经营他家的祖业,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幽都。李昌倒也守信,没有把茶楼另作他图,依然打算经营茶楼生意。只不过在再开张前,他打算把茶楼好好修缮一番。谁知就在这当口,李昌收到了老家来的口信,说是他的老父病亡,让他不要耽搁,赶紧回乡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