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音
很讽刺的是,因为教授的这一番发言,舆论一时间直接反转了起来。 曾经发文诋毁海上钢琴师的明星,全都删除了发言。没来得及删除发言的全都已经被爆破了。 删除了发言的全都发了道歉声明,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依旧还是会被网友骂。 即使这些网友也同样骂过,即使他们都是同样的人。 然而网友依旧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他们,并且自作主张的,代替叶湘伦制裁他们。 这一刻,叶湘伦突然明白了人性。 第二天,票房统计8000万,第三天,票房1.3亿...... 直到电影下架,狂揽40亿票房。 几乎每个人都去看了一遍,然后狂吹这部他其实并没有看懂也并没有获得什么收获的电影。 至于叶湘伦与张浩阳拍完这电影有什么收获。 确实有很大收获,从利益角度来讲。 这与他们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他们是想拍一篇能够让世人认真思索一下人生意义的这样一部电影。 然而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属实是讽刺。 不过这电影拍的并不是毫无意义。 起码他改变了一撮人,而且就算只改变了一个人,那也是值得的。 在教授写下影评的第三天,张浩阳的父亲特意安排出来一天空闲时间,他陪自己一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电影。 看完电影,他开始反思起了自己的人生。 很无聊,他没有真正的快乐过,一直以一个商人的眼光看待世界。 他最快乐的两次,一次是结婚的时候,一次是儿子出生的时候。 可他却渐渐忽略了家人,最终走到了这一步。 与自己的儿子对赌,这可真是讽刺。 看了看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比他还高了,可他却都不知道。 想说很多话,却不知道怎么开头,最终化成了一句“对不起。” 张浩阳父亲终于开始正视起他的儿子,并且决定好好支持他的梦想不再反对。 叶湘伦在接受着采访,但是他并没有在意采访内容。 此时他真正的明白了海上钢琴师男主的感受,他仿佛就如同1900一般,面对着利欲熏心的“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 至于这些娱乐记者们,他们也根本不在乎电影本身,而是不断的挖坑,想方设法的引导叶湘伦说出些劲爆的消息。 一首好歌他们竟然完全不在意。 叶湘伦特意写了周杰伦的稻香,来专门为这首电影服务。 叶湘伦更是用了一种这世界几乎销声匿迹的华夏传统乐器。 真的就没人在意。 没人在意传统,没人在意传承。 叶湘伦写这首歌的时候话了很多功夫,甚至比他当男主还花费功夫。 华夏传统乐器都无法在编曲软件里找到。 他特意去找了史珍湘来定制了一把。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是汉民族非常古老的乐器。 尽管音域不如西方乐器,但是它却有着独有的音色。 如同鸟鸣一般清脆动人。 看着不断想要挖掘绯闻却不在意这些的记者。 叶湘伦笑了出来,他被这些人气笑了。 不再搭理他们,叶湘伦直接走开了。
这一刻,他从未如此清醒过,也从未如此迷茫过。 他明白了人性,很清晰的了解到人性了。 但是他也同样迷茫的是,为了这些人,真的有意义吗? 他感觉自己这几个月的用功,如同对牛弹琴。 万幸的事,这世界还是跟叶湘伦如同知音一样的人。 当天晚上,叶湘伦看到了一条私信,是一位外国友人用中文写的。 他说自己来自米国,因为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自己的邻居,那是一位远在异国却思念家乡的老奶奶。 老奶奶平时会在庭院里演奏乐器,正是华夏传统乐器。 从小听到大的他,爱上了华夏独有的乐器,他决定只身前往华夏学习这种乐器。 来到这里后却发现这里很难看到传统乐器,如今能听到这种声音他很感动。 同时他也对电影有着深刻的理解,甚至他还问了一些连叶湘伦都没有想到的问题。 正如那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 他在大致上,是与叶湘伦一致的,但是在细节上,却有些不同的感悟。 叶湘伦回复了他,他说道: “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体悟,这是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之后得出的结论。” 并且在最后,叶湘伦还开玩笑般写到: “在你们国家,应该不会有人按照模板跟公式来教你们如何做阅读理解吧?” 很巧合的是,这位外国友人,同样也是华夏艺术学院的学生。 叶湘伦将会在几天后,忙完电影的相关事宜后返校,到时间他也能见到这位异国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