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大宋泼皮正文卷0512【不忠不孝,大逆不道】杨惟忠这段时日,都深居在城中府邸。 对外美其名曰养病,实则知晓内情的都人明白,就是软禁。 姚古念及袍泽情谊,并未苛待,除了不允许外出,其他要求基本都满足。 院落中,杨惟忠端坐在树荫下,手捧一份《青州早报》看的入神。 而今,《青州日报》已经彻底占据了市场,诸多小报被挤压了没了空间,纷纷倒闭歇业。 一家独大之后,进奏院内部商讨过后,将《青州日报》拆分成了三刊。 《青州早报》主攻时政刊,各国时闻,应有尽有,乃是官吏以及商人们必备的读物。 是的,商人也看《青州早报》,而且还期期不落,就算因有事耽误了,也会想方设法补上。 因为这些商人渐渐发现,往往一条不起眼的时闻,就是发家致富的商机。 《青州日报》则是文娱刊,奇闻异志、名人风流韵事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受众群体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 第三刊是《青州文报》,主要刊登各类学派,以及农学、医学、工学、算学等学科的文章。 受众虽不及前者,但也不逊色太多,毕竟齐宋两国的读书人基数很大,此外金国、西夏、大理等国家的读书人,也会求购观看,甚至时常出现一报难求的场面。 且,读者粘性极高。 要知道,这年头文学交流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农学、算学、医学等学科。 平里日,想找个志同道合的好友都难,更别提专业学术的讨论了。 而现如今,《青州文报》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隔空交流的平台,能够轻松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成果。 所谓南北交融,最大的阻碍就在于交流。 而《青州日报》却在不知不觉间,打破了这种阻碍,使之交流更加畅通。 杨惟忠这些日子,全靠报纸打发时间,往往一份报纸要翻来覆去的观看好几遍,虽足不出户,但通过三刊报纸,也能知晓天下之事。 “唉!” 杨惟忠长长叹了口气。 西京道收复,河东路诸州归降,齐国彻底站稳脚跟。 至此,攻守易形,北方蛮夷再也无法对齐国造成麻烦。 南方战事虽因连日阴雨陷入僵持之局,大宋暂且稳住了局面,但败局已定。 燕云十六州在手,稳住了北方,齐国接下来便能腾出手,全力攻打大宋。 “老爷,该吃药了。” 恰在这时,一名风韵犹存的妇人端着碗款款走来。 这妇人是杨惟忠的小妾,名唤慧娘,颇得他的喜爱,十六岁时被纳入房中,至今已有十几年了。 闻声,杨惟忠怒道:“我没病,喝甚药?” “是是是,老爷没病,只是祛火明目的凉茶,快些喝了罢。” 慧娘如哄小孩一般,好说歹说,才让杨惟忠喝下药汁。 前两年平定山东叛乱时,被韩桢俘虏,在战俘营中大病了一场。 他到底是年纪大了,落下了病根,每逢春夏交季之时,总会断断续续的咳上一阵子。 待杨惟忠喝完了药,慧娘取出香帕子,动作轻柔地帮他擦了擦嘴角,而后叮嘱道:“日落后天儿凉的快,老爷莫要坐太久。” “我省的。” 杨惟忠点点头,继续看着手中的报纸,脑中推演着南方的战局。 见状,慧娘微微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襄阳乃是长江重镇,决不能丢,襄阳不丢则蜀中无恙。宗泽虽坚守不出,可刘锜那小儿却行的围点打援之策,不断歼灭援军,袭扰粮道,襄阳被攻破是迟早的事儿。刘延庆手握水师,却与齐军在荆湖纠缠,简直蠢笨如牛,刘锜麾下无水军,眼下需北上,解襄阳之围……” 话音刚落,就见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杨惟忠抬起头,见慧娘去而复返,神色慌张,不由皱眉道:“发生了何事?” 慧娘答道:“老爷,陛下来了!” “哪个陛下?” 杨惟忠一愣。 不待慧娘作答,一道熟悉的身影穿过垂花门,迈步走进小院:“杨将军,一别数年,别来无恙。” 杨惟忠豁然起身,神色复杂的盯着韩桢。 韩桢轻笑道:“见到朕,为何不行礼?” 虽是质问,语气中却没有责怪之意。 杨惟忠梗着脖子道:“我乃宋臣。” 韩桢反驳道:“赵宋靖康帝赵桓早已归降于朕,何来宋臣?” 用年号称呼皇帝,其实在明朝以前并不多见。 主要是明朝以前的皇帝,时常更换年号,多者甚至更换过十几个,所以用年号称呼不方便,而明朝采用的是一帝一元制,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因此,明朝皇帝多以年号来称呼,比如洪武帝、建文帝、永乐帝……正德皇帝、嘉靖皇帝等等。 但赵桓比较特殊,他刚刚登基没多久,便被韩桢攻破了京师,隐姓瞒名逃亡,只有一个年号靖康。 关键他又没死,当不得先帝之称,上头太上皇赵佶还在,下头还有弟弟赵楷继任皇位,所以只能用年号来称呼。 “……”
杨惟忠语气一滞。 当初面对姚古之时,他可以矢口否认赵桓归降之事,但如今韩桢这个正主在此,他却没法再自欺欺人了。 韩桢继续质问道:“你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宋臣,为何对靖康帝的亲笔书信,却顾若罔闻,岂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杨惟忠很尴尬。 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是老赵家的cao作实在离谱。 赵桓还没死呢,赵佶就迫不及待的重新登基,接着又禅让给赵楷。 那赵桓呢? 还算不算宋国皇帝? 从法统上来说,是算的,毕竟他既没有退位,又没有死。 而现在,赵桓明确表示,自己归降齐国,南方宋国是jian臣所立的傀儡政权。 这一刀,可太狠了。 杨惟忠是个老实人,比不得那些文人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因此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靖康帝已归降于朕,受封宋王,在山东颐养天年,你既为宋国旧臣,而今也当是朕的臣子。见朕,为何不拜?” “这……” 杨惟忠只觉脑子有些乱,想要反驳,却偏偏无从下口。 因为韩桢的这番话,从逻辑和法理上来看,都没问题。 “念在你有病在身,朕便不追究了,这是韩世忠写给伱的信。” 韩桢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递了过去。 听闻是韩世忠的信,杨惟忠当即接过。 “朕观你气色尚可,想来已是病愈了,明日起回军中复职。” 韩桢说罢,也不管杨惟忠答不答应,便转身离去,只留下满头雾水的杨惟忠。 待出了府邸,一直默默跟在身后的姚古迟疑道:“陛下,杨将军明日会去军营么?” “朕也不知道。” 韩桢摇头失笑。 对待杨惟忠这种人,劝是没用的,就得快刀斩乱麻,直接造成既定的事实。 配上韩世忠的那封信件,大概率能成。 试试看么,成则成,不成就算了。 杨惟忠此人,能力出众,又是寨堡战术的发明人,这正是韩桢看中的地方,往后收复北地和西夏,面对广袤的土地,该如何控制? 总不能如中原这般建城罢? 那成本也太高了。 因此,修建寨堡的实用性与性价比最高。 同时寨堡配合火器火炮以及猛火油柜,能形成一整套防守体系。 若是能得杨惟忠效忠,韩桢可以省不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