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守村人在线阅读 - 第九百零三章 加工难为主食挑

第九百零三章 加工难为主食挑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九百零三章加工难为主食挑朱樉要建固定桥,浮桥的技术有,黄河好几个地方都在建浮桥,有的已经建好,方便百姓和商人通行,运兵也快。

    原来蒲津渡的地方还没有重新搭浮桥,既然如此就不要浮桥了,黄河冬天壶口瀑布那里结冰,流下来的水很少。

    即便旁边有个汾水参与也没用,汾水照样结冰,汾水就是汾州名字的来源,这里有酒出名,汾酒,牧童遥指的那个杏花村。

    “殿下欲建新桥,今年怕是不行,队伍中的工匠必须跟随队伍去定辽都卫,应天府的工匠抓紧时间制造机械设备。

    不若先让当地百姓建座浮桥,待咱们腾出手来,再利用浮桥运输材料,把固定桥修上。

    铁牛是现成的,木头船随便就能造出来,不足一里的距离,用蒸汽机船来回开合中间的口子即可。”

    里长不在乎打桩修桥,没难度,两岸距离近,憨憨说原来的浮桥三百六十米,固定桥用不了多少个墩子。

    走大的蒸汽机机械设备走不了,走马车和人畜,保证结实,人在桥上站满了,亦不会坍塌。

    “二哥,我觉得行,我的封地人多。”

    老三朱棡希望有座桥把自己的地方与二哥的地方连起来。

    蒲津渡不在太原府的范围,蒲津渡归平阳府管,平阳府的蒲州。

    但那不是问题,自己这个晋王难道还不能利用平阳府的便利?何况是从太原一直用汾水到黄河边,走一短陆路上桥,那边又进渭水。

    如果没有桥,只能用小蒸汽机船来运输、渡客,百姓需要等小船。

    有了桥,百姓赶个驴车、牛车就走了,方便百姓,才能带动地方经济,平阳府占大便宜了。

    朱樉见弟弟愿意快点修,转头与里长说:“出个设计图?”

    “明日?”里长现在没有,天知道大家跑过来会说修桥的事情。

    蒸汽机船最方便,从长安能直接跑到太原府,太原府的府治所阳曲,以及周围有河连接的县,小蒸汽机船皆畅通无阻。

    最厉害的当然是多功能的小船了,之前往回赶着报信制造的,雪地、陆地、水面,换零件便通用。

    事情决定下来,众人又等片刻,臊子面做好,有宽面亦有细面,看人的口感。

    宽面可以吃慢点,细面吃慢了就越吃越多,还得加汤,汤全让面给吸了。

    队伍有大锅做的红烧鱼块,然后百姓自己凑上来,河边有渡口,有打渔的人。

    大队人马到地方的时候他们看着干活,帮不上忙,等队伍吃饭,他们过来一起吃。

    负责运输的人吃细面,几口一碗没了,又去干活,之前干活的现在休息,吃宽面。

    百姓是被四个王府的人喊来的,在哪吃饭不是吃?加双筷子而已。

    朱闻天单独给炒了个香椿煎蛋,十几个煎的大饼子,够村子人和四个殿下吃了。

    本地的香椿已经老了,拿来的是人家用盐腌制的,用水洗洗,炒蛋的时候不用放盐。

    现在华阴县没有葱兴村,红香椿却有,百姓习惯长时间保存,附近有盐湖,盐最便宜。

    一般情况百姓把香椿早上采摘下来,放盐装进坛子里,摆在阴凉的地方,要么只能晒干,那样口感会很差。

    香椿一直都好吃,只是有的地方跟臭椿一同生长,嫩的情况下,臭椿的臭不是特别重,但吃时还能吃出来,故此有人认为香椿不好吃。

    “此香椿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否?”

    朱棣吃一口香椿鸡蛋,发现不错,考虑让百姓种,二哥不想种,自己的北平种。

    香椿树随便找山坡种下,年年收获,矮化种植,跟下丘村弄的矮桑树一样,方便养蚕。

    现在这个桑树矮化种植技术传遍了大明,品种不行的话,就不停地削枝、打尖,不允许桑树朝上长,葡萄也要打弦,否则长多了结的葡萄又小又酸。

    香椿自然也是如此,南京的大棚里有种,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

    里长摇头:“只能自己吃,香椿树各地皆有,新鲜的保存不了太久,腌制的和干的,又卖不上价钱。

    只能是村子里种香椿,到了季节采摘后卖到县城,有利于村民,无法外销。

    若殿下们非要用香椿来赚钱,可以在明年的时候收购,就地制作成香椿酱,装在坛子中密封好。”

    里长给出方法,你盯死了,必须拿香椿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加工吧!

    朱棣摇头:“百货商店会做的,咱等百货商店,咱找不适合种地的山,让百姓种香椿,扦插。”

    他放弃了,发现山野菜加工轮不到他,百货商店全大明布局,自己做的那点,根本比不了。

    干脆让百货商店收购,百姓提供原材料,就是赚钱少了。

    一顿饭吃完,去休息,被喊来的百姓也心满意足,鱼真香,臊子面里放那么多的臊子。

    百姓们觉得臊子比鱼珍贵,臊子里放的不是鱼rou,鱼看着船跑来跑去拖网,上鱼的速度才快呢!

    划着小船,用麻编织的抛网捕鱼的渔民羡慕坏了,蒸汽机船干半个时辰,够自己忙一个月。

    摆渡的人同样羡慕,这边是黄河与渭水交汇之处,划船很难的,有漩涡。

    看人家的船,轰隆轰隆地就跑远了,什么顺流逆流的,没有丝毫影响。

    ……

    天再一次亮起来,太阳升起,梳洗一番,今天早饭是馒头和炖鱼。

    本地收的小根蒜直接用盐腌渍,此时月份正好有它,当地有的叫薤白,属于药材,但不要后面的叶子,只要那个白色的头。

    至于为何还是吃面食,那是因为本地主打粮食作物为小麦,换成江南,就是米饭了。

    队伍没带那么多的吃食,最多五天的量,其他一路走一路买,一万五千人而已,又不是十五万。

    当地有什么便买什么,周围如果只有一个小村子,那就上山打猎,吃饭时把村民喊上,一起。

    “中午能吃个炒饭不?咱带米了是吧?好的粳米。”

    老三朱棡不想吃面了,打算换个,籼米他不吃,就要吃粳米做的炒饭。

    “成,不过要等晚上,中午咱们对付一顿就得赶路,来不及蒸饭,太慢,有现成的馒头。”

    里长同意了,再提醒一句,早上蒸了很多馒头,为了带着吃的,不耽误行进,去你的地方,你不是着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