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守村人在线阅读 - 第七百零一章 人口福利经济增

第七百零一章 人口福利经济增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七百零一章人口福利经济增批发文房四宝的掌柜放松下来,果然对着墙比对着人好。

    旁边店铺的掌柜扭头看,露出学到了的神色,表情放松,等待着,万一太子问自己,自己就转过身对着墙说话。

    “好,那边的是批发刺绣的?杭州府?卖得行不?”朱标站在这里没动,直接喊话那头。

    已经准备转身的掌柜愣一下,发现这个转身躲不开目光,便硬着头皮说:“回太子问,那边不让直接与夷人买卖,我就过来了,有了胭脂河,太方便了。

    今年一半卖给了宫中,听说宫中拿去跟夷人换好东西,有很多粮食,还有药,这个咱们百姓享受到了。

    我过来时带着一大家人,主要是很多孩子,让他们去图书馆读书,谢陛下和下丘村。

    对,另一部分中的一部分,卖给了朝廷的官员,他们买回家做衣服,下丘村也买了。

    南京富裕,大家成亲的时候,愿意做一套好衣服,咱家里就有绣工,只要别人成亲要做衣服,他们买原料,咱就给做。

    太子啊!不打仗了,比什么都强。你里面的衣服是苏绣?咱杭绣也不差,咱给你做一个?”

    这个掌柜不紧张,距离远,关键他职业病犯了,使劲瞅大家西装里面的衬衣,判断出来是苏绣。

    苏州和杭州关于刺绣方面,谁都不服气对方,凭啥都是苏绣?

    “太子殿下,我蜀锦也好看,你换身红色的衣服,配合蜀锦才顺眼。”对面的掌柜从四川来的,也要争一争。

    苏绣和杭绣是在一块丝绸上进行刺绣,比如没有花纹的丝织的绢,白色的,然后在其上绣图案。

    蜀锦是在织的时候就把颜色织进去了,而缎子一般为单色,不同于绢的原色,缎子单色即华丽。

    属于中华文明的巅峰,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各地的百姓要争。

    绣可以是绢上添花、缎上添花、锦上添花,锦可以自带花纹,缎不以繁而显,绢为万绣之根。

    “莫争,莫争!”里长出声:“都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下丘村用谁的?”两个掌柜一同问。

    “上一批用的苏绣,新的一批准备用其他的,回头找人过来,伱们报价!”

    里长决定平衡一下,别搞出地域矛盾,哪个都好看,关键在于怎么用。

    朱闻天在旁边憨笑,他知道这些东西多么值钱。

    他那时别看西方的品牌服装如何贵,那是没遇到真正的中华锦绣。

    队伍继续往前走,掌柜的都不紧张了,有问则答,说自己店中的情况。

    没有赔钱的,而且同价格销量比以前在其他地方高出至少一倍。

    “里长,等以后所有建筑建好了,这些钱是谁的?”

    年岁最小的朱橚很聪明,他知道现在是一边赚钱一边盖房子,房子终归有盖完的时候,再赚的钱……

    “吴王殿下觉得应该给谁?”里长反问。

    “给谁?”朱橚茫然了,他年岁小,又不像四哥朱棣那般心智成熟。

    朱棣同样想不出来,看向三个哥哥。

    “反正不能给我。”朱棡最干脆,他就想建设自己的封地,感觉亏了。

    “那也不能给咱啊!咱和三弟的地方近,要守望相助。”朱樉算是安慰一下弟弟。

    “谢谢二哥!”朱棡表示感激。

    “给朝廷。”朱标说出自己的想法:“本就是朝廷的地方,咱村子帮忙打理。

    其实咱村子自不会要这个钱,需要安排管理人员,咱村子人少,忙不过来。

    属于之前的村子cao作,教别人,先打个样儿,其他地方照着学。

    朝廷拿了钱,按照咱村子在此的运作模式,去其他地方运作,属于初始资金投入。

    等大明所有地方都有了同样的商业区、文化区,获得的钱财进入国库。”

    朱标说完看里长,自己说得对不对?

    “太子殿下说得好,确实如此。毕竟将来大明的领土会扩张,这个模式,加上百货商店要开出去。

    朝廷在赚钱的情况下,必须拿出来一部分钱财投入军队建设,用军队维护店铺的利益。

    可以由近及远推动,也可以选择外面繁华的区域跳跃性布局,那样军队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多。”

    里长把朱标的话给延伸了,朱标考虑的是现在大明的领土,那不对,大明的领土可以增加。

    朱闻天在旁继续憨憨地笑,是的,大明现在还没有出台什么不征之国的政策,以后不会有的。

    咱去发展贸易,到外面不打别人,就正常交换,然后别人不想交换,而是想抢,开战,谁输了谁就要付出更多。

    朱标抱拳:“咱想得小了,对,元朝的领土是打下来的,咱们不去主动打,却不能让别人打咱。”

    “太子殿下仁义,故此才能总想着别人也会仁义。”里长跟着说。

    “谢里长!”朱标道谢。

    他明白,里长不是夸他,是告诉他你仁义,别人不一定仁义,你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了,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啊!

    一般人不敢这样跟太子说话的,只有下丘村的人会如此。

    ……

    “前面是污水处理厂,很大,估计要建个三年吧!看村子的新技术出来多少,若出来得快,两年就行。”

    里长带着大家继续走,前面就是大型工地了,污水处理厂。

    目前南京都是有人负责收夜香,然后运输到外面的地方储存发酵,是笔买卖,能赚钱的。

    百姓知道农家肥,从宋朝开始就有的,有人因此而发家。

    都成帮派了,每一个地方谁的人去收夜香,别过界,否则打生打死的。

    啥?收百姓钱?污水处理费?

    不不不,不用的,你只要把你家的那个净桶给我就行,还有允许有茅厕的,我可以天天过来掏。

    属于一个产业链,明朝人也不傻的,知道农家肥。

    有人专门买那个贫瘠的田,价钱低,然后再买农家肥过去改良,变成良田。

    尤其是战争之后,人口少,有的地本来就产量低,收夜香的人看上了,几乎不花钱就拿到手。

    把肥沤好翻耕进去,再种大豆,连续几年,就是上田。

    只要是繁华的地方,像南京这样,盐碱地人家都要,一边看着能不能熬出硝,一边改良。

    今日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