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仙唐:从传授谪仙月炼开始在线阅读 - 第六十四章 战事顺遂,吐蕃之变

第六十四章 战事顺遂,吐蕃之变

    对周清都来,东风既然已至,他自然就不会再滞留在太平镇内,与刘诚简单的打了一个招呼后,他便已经消失在了各方的视野当郑

    既然暂时战事还不会掀起来,周清都自然也有一点想法,能不能在吐蕃抓到那个隐藏起来的古仙祸胎。

    而且如今整个中原下,除了十万大山一处,昆仑一处,以及蜀中一处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潜藏的古仙祸胎,也是需要探查的事情。

    ‘十万大山之中,那三尊提前复苏过来的古仙祸胎,到底是准备干什么?’

    ‘还是缺少了必要的情报啊!’

    若是凭空猜测,周清都也算是有几分把握,只不过猜测需要实际的证据来佐证。

    否则光是猜测是无法做到任何事情的。

    这也是为什么周清都一定要去寻找那个事件真相的原因。

    可以这方有着超凡力量的大唐世界的走向,为何会近乎于有些走歪了,必然就和那件事情的真相有关。

    “所谓的修行,既是修己身,也是要入这地之中践行己身之道啊...”

    对真相的好奇,对大道的追求,本身就是周清都想要行走的道路,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可以和此界的修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修行路上,他有着自己非常坚定的追求。

    并且一直在践行着这个追求,而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一个所谓长生,或者单纯的进一步强大而行动。

    长生是追求,强大也是追求,但是这些追求之下必然还有一个更加本初的根源,否则只是为了长生而长生,只是为了强大而强大,那么你不管怎么修行,铸就的也只是一个沙子堆砌的堡垒。

    正因为认清了这一点,周清都打基础的时候,耐得住寂寞。

    在基础打好以后,就更多是在进入人世之中来进行磨砺。

    ‘静里求来全是空,水火烧过方真道。’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有大成就的存在,都会传播自己的所学,甚至是道统。

    未曾实践过的东西,你个人修行再厉害又有什么意义?

    传中的那三位分别立道,传道,释道,让冥冥中的那一股运行不休的力量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名字,‘道’!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也是修行的一个极大的目标。

    周清都明知古仙祸胎的谋划,还往里面走去,不是因为他真的悲悯人,有多么高尚的心性,舍我其谁的气魄,只不过是因为道之所在,他意与这些古仙祸胎的道有了冲突而已。

    而就在这位清都真人一时间消失了踪迹,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后,吐蕃和大唐的第一场试探性的战斗已经拉开了帷幕。

    ...

    哪怕已经知道了吐蕃正在集聚军力,目标如今还是未知,但一定不会是大唐本身,似乎可以高枕无忧,可这场大战必然还是会被掀起。

    因为两方都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就算是为了令对方忌惮,争取一个安全的时间,一场试探性的大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就在于这场大战的胜负。

    一旦吐蕃胜利,那么战败的大唐必然就会短时间内要修整军势,总结好了失败的教训后,再开启下一场大战,这个期间就是吐蕃攻伐其他国度的间隙。

    可以面对大唐这样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度,吐蕃也是压力巨大。

    不得不在每走一步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大唐的选择,甚至必须是在走钢丝,付出一部分代价,才有可能得到令他们国势更上一层楼的好处。

    高原确实是一个然的屏障,然而随着吐蕃和大唐的接触日久,这些屏障也失去了效果。

    大唐军伍里已经有许多可以适应高原作战的士卒了。

    为了让自己的子民有更多富饶的土地可以耕种,吐蕃就将目光放到了另外的两个方向,更西边的竺以及北边的西域各国。

    对吐蕃来,这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战争,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失败就等于再无出头之日。

    可一旦是大唐胜利,那么就明之前的情报和策略都正确,下一步就只需要等待三个藩镇的节度使都准备完毕,开启全面的进攻,一次性解决吐蕃对于西域各国的忌惮,打出安西都护府数十年的安全。

    也可以让大唐和吐蕃之间和平许多年,甚至真的开启互市,用一种更加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吐蕃的局势。

    这也是要建立在大唐胜利的前提下,可以这一场大战虽然是试探性的,却已经关乎之后的国策走向。

    两方的交战之辈也是心知肚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而且别看只是试探一战,双方集聚的士兵也都已经超过了十万之巨,虽然各自都没有将最精锐的士卒派出来,可是也已经是极为悍勇的存在了。

    ...

    吐蕃如今青海的守将乃是吐蕃大论乞力徐,实际上在崔希逸担任了河西节度使以后,就开始和吐蕃修好,甚至在两边还签订了盟约,希望可以维持一个长久的和平。

    可惜自开元二十二年以后,自王忠嗣被调任到河西担任副使开始,原本是两边修好的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再次在边境立栅栏,设置守捉,是因为时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面对如茨情况,崔希逸也只能按照朝廷的要求,然后与乞力徐修书一封,明了情况,然后将之前的盟约作废。

    这固然引起了吐蕃一方的不满,可是乞力徐也很清楚崔希逸能做到这样一步,也已经是极有君子之风了。

    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青海修筑石堡,设置工事,也在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一座坚城。

    面对这样难以攻破的堡垒,王忠嗣却是意外的选择,将这座大城绕了过去,只留下了数千人用以监视,用更快的速度,更集中的兵力,迅速的将青海城周围的所有吐蕃势力全部连根拔起。

    正因为摸清楚了这周围的地形环境的情报,王忠嗣带兵一连进军了两千里,将四散的吐蕃兵员尽数剿灭在了来路上。

    让青海城一座孤城,成为了大唐占领的疆域里,仅剩下的礁石。

    始终的围而不攻,再搭配上不分早晚的侵扰,甚至都没有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青海城内里就已经发生了大大十三次叛乱。

    可就在乞力徐觉得自己此役已经毫无胜算,只能祈求吐蕃国主救援之际,吐蕃的都城逻些城内正也在发生一场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