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只是夫子在线阅读 - 第405章 朝堂风波(8)

第405章 朝堂风波(8)

    周围的文武官员见到这一幕,一个个也只得闭口不言。

    如果方清国还活着,或者处于重伤的状态,在场自然有几个别人会极大的阻拦这件事。

    但是现在人都已经死了。

    更何况那极个别的人本身就想通过各种办法杀死方清国,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动手,就让这件事这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恨不得太子殿下现在就把这件事给定性下来。

    所以在场的众人经过一阵无声的反抗之后,这极个别人站出来带头同意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方清国的尸体被抬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中,被装入了一个木棺材里,抬入了皇宫。

    跟着棺材一同进入皇宫,还有那个老仵作。

    当然,在此期间,有极个别人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走向倒是正常,但是他们却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意味。

    所以就有一部分人凑到了方清国的面前,看见的方清国那毫无血色的面容以及触碰到了那冰凉的肌肤,当他们确定方清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的时候,虽然他们心中还有疑惑,但什么也没有说。

    赵宣带着诸多文武百官来到秦部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诸多大臣看见“死亡”的方清国。

    第二个目的,则是将方清国的尸首转移到皇宫之中。

    孟海和赵宣之前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还以为这中间会出现些幺蛾子,已经让皇宫当中的御医调查一位学士的死因……尤其在一位学士死了之后,还把他的尸首带回皇宫之中……

    这毕竟是一个死人为重的时代。

    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显得不合适。

    但这件事就这么轻易地达成了。

    所以能够这么轻易地办成这件事,是因为方清国的死符合了这件事始作俑者的利益,在利益的推动之下,他们自然要顺着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去推着事情发展。

    在一旁又有一个态度,坚决的太子。

    那些人只当熊孩子态度如此强硬,表现得如此气愤,是因为自己阵营的人死亡所致。

    方清国,赵之礼,罗仁志,孟海,这四个太子阵营的人已经解决掉了一个。

    这已经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

    所以那些人也不必揪着态度坚决的太子不放。

    等到刑部官吏将装有方清国尸首的棺材抬走之后,赵宣这才愤愤地离去。

    那么棺材抬去了哪?

    棺材自然不可能直接抬去皇宫。

    毕竟一个棺材进入皇宫……这再怎么样也说不过去,尤其门口看守的侍卫见到一具尸首要进入皇宫当中,这必定会被阻拦下来,即使打通了关系,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所以,经过一番商议,方清国的尸首还是先抬去宗人府,毕节那边有专门关押犯人的牢狱。

    难道这些事情全部商业处理妥当,赵宣这才一副怒气冲天的模样,大踏步地离开了刑部衙。

    等到出了刑部的大门,在刑部的外面早就已经备好了一辆马车。

    赵宣上了马车,孟海也骑上了一匹大马,陪同在马车一侧。

    等到太子做的皇家马车已经驶离了刑部大牢,那些跟着太子一同前去刑部的官员也走着走散的散,赵宣木材命人停下马车,将他的老妹邀请上了马车。

    马车之中。

    孟海刚刚挤入到满是珠光玉器的马车之中,赵宣就满脸兴奋地说道:“咋样咋样,我刚刚表演得咋样?我刚刚表演的愤怒是不是很合理?我刚刚表现的愤怒,是不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很愤怒?”

    孟海这个时候充当了一个合适的捧哏:“是,太子殿下的表演太棒了!”

    赵宣听到孟凯的这句夸奖,他直接昂起了脑袋:“那是必须的,我可是在你的海宣剧院里面演过小品的,我的眼睛自然没得挑。”

    马车当中的两人就着表演的话题闲唠了一阵子之后,赵宣这熊孩子自己就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那老仵作你以前认识?我看他今天挺配合你的嘛!”

    孟海听到这句话,也是咧嘴一笑。

    要想让方清国假死的这件事做得更加完美,所以他在老仵作的身上可是下足了功夫,他对着熊孩子说道。

    “那老仵作也是武宗朝的大红人,也帮着当时的刑部破获了不少大案,不过后面年岁越来越高,所以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他的经验可是无比丰富的,而且因为当时的皇帝做了某几件收买人心的事情让他对皇室国外的忠心。所以当时我就带着你那道圣旨让巡御司的人找到了这老仵作,说是太子殿下有事相求……”

    赵宣听到这里,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之前问我要一份空白的设置,当时我还奇怪呢,问你你也不告诉我原来是干了这件事!”

    孟海看着满脸愤愤不平的熊孩子,轻轻勾起了嘴角。

    “单靠一道圣旨自然是不够的,我还打听到他的孙子这段时间缺钱娶妻,所以我又答应他,等到这一切了结之后,会给他一笔钱,帮着他孙子娶妻。他这才同意下来这件事。”

    赵宣脸上又是浮现出了恍然之色。

    赵宣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激动之色:“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我是不是该表演吐血了……”

    孟海听到熊孩子这话,双眼之中闪过了莫名的神情。

    “快了,应该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到时候保管让你演个够,只不过别露出马脚而已。”

    赵宣听到这话,脸上又露出了兴奋的神情:“好嘞,我的雪豹已经饥渴难耐……”

    翌日。

    由于方清国的死引起了朝堂之中的轰动,所以在第二日的朝堂上,有不少人都借着这件事开始说事。

    最先出来的是方清国收下的那些门生弟子,自己的师傅或者是自己惨遭谋害,他们自然是坐不住的,于是一个个开始跳出来给刑部施压,要求刑部详细调查这件事,并且严惩凶手。

    接着是某些人开始弹劾出来,将方清国遗忘的罪证又重新总结了一遍,并且还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安插在了方清国的头上,毕竟现在的方清国是死无对证。

    于是,这又涌现出了一批和事佬,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开始四处地劝说。

    整个朝会就着这件事争论了许久,这混乱一天的早朝这才结束。

    又是新的一天。

    新的早朝之上,又有人拿出了方清国的事情说事。

    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站出来的是以行部右侍郎朱平为首的一批人。

    现在方清国已经死了,所以他之前整的那些关于律法方面的整改是不是就可以取消,恢复到原先的律法制度。

    于是乎,整个朝堂之上又跳出来了一批人。

    这批人坚决维护着方清国之前整改的那些法律制度,为首的一个人叫方全荣。

    方全荣和方清国两个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也并不是亲戚,这两个人也是在科考的途中认识的,互相爆出自己的姓名,都姓“方”。

    于是这两个人都觉得有缘,再仔细交谈,又发现对方都喜欢刑律方面的东西,伴随着更深层次的交谈,这两人又发现自己在某些观点上的看法几乎一致。

    于是方清国和方全荣这两个人就结拜成了兄弟。

    后来方清国成了状元,而方全荣却是在科考榜上的四十多名,

    原本这两个有着同样的名字,但是不同身份的人本该分道扬镳,但是这两人在科考没过多久,居然被分到了同一个单位的同一个办公室。

    所以这两个人再续前缘。

    由于这两个人关于律法的某些理念一致,说在赵琦缘有意无意的收益之下,两个人开始搞起了关于律法方面的改革。

    一直到现在。

    我以此时的方全荣,自然是代表着方清国的那些门人弟子站出来说话的。

    于是朱平和方全荣就开始就着这个问题争吵了起来。

    一个说原先的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一个说应该坚持祖宗之法。

    这两方争吵自然是吵个没完没了。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两方的钢筋互相扛着对方的时候,坐在正中央赵宣居然没有帮这两方的任何一方,直到这两个杠精杠的都快要打起来了,这才有太监大喊了一声“肃静”,然后又喊了一声“退朝”。

    太子这边的态度实在是太奇怪了。

    不少人都在猜测着太子这么做的用意,而且太子现在的态度到底在表达着什么。

    用林站在最前方的两位丞相见到太子,这副模样都有些奇怪。

    要知道,如果不就着方清国死亡的这件事情做文章,后来有心之人的目标自然会落到赵之礼,乃至孟海的头上。

    赵宣可能无法料想得这么深远。

    但是孟海和赵之礼肯定能够想到这些。

    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这一点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没有采取行动,就说明有着更大的阴谋。

    这更大的阴谋是什么?

    在场的众人都想不明白。

    今天的早朝在此不欢而散。

    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到现在,距离方清国“死亡”已经过去了两天。

    等到第三天,朝堂之上就开始涌现了各种声音。

    刚开始的几个人只是站出来,希望太子殿下废除方清国干预修改的几项法律措施。

    这自然是得到了以方全荣为首的一群人的极力反对。

    但奈何方全荣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

    而且方清国的大多数好友在朝堂当中所处的环节实在是太低了,方清国虽然有不少弟子,但是这些弟子目前还处于正在上学的状态,根本没有进入到朝堂。

    所以这一来二去,再加上昨日方全荣与朱平较劲之后,朱平已经开始暗中采取了行动,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再或是其他手段,使得今日朝堂上的方全荣格外的被动。

    于是,朝堂之中就跳出来了几个人,他们一边劝谏着太子殿下,可千万不要听方清国的谗言,一边极力劝诫太子殿下恢复原先未被修改的法律条文。

    方清国只是翰林院学士,他自然没有自己动手修改法律的能力。

    所以他一直都以一个顾问的形式参与大秦律法的整顿修改,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之前与方清国配合过的刑部官员跳出来,开始说起了方清国的一些离经叛道的思想。

    一直到后来,朱平带领着一帮人直接气得方全荣差点吐血。

    也就是在这混乱的朝会之中,今日的早朝就这么结束。

    是在今日朝会结束没多久。

    太子殿下就传召方全荣进入了紫气房。

    当时在场的还有孟海和赵之礼。

    这四个人在房间当中,到底议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只知道这四个人在房间里面待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后,方全荣满脸喜气洋洋地离开了紫气房。

    之后的方全荣就将方清国的那些弟子学生,全部招到了自己的府中。

    方全荣现在好歹也有一个翰林院侍讲的身份,得到了方清国的照顾,方全荣在翰林院混得也是风生水起,所以拥有一处自己的府邸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容纳方清国那些能人弟子,自然也不在话下。

    就在不少人莫名其妙的时候,太子那边又颁发下来一条旨意。

    以后每日散朝之后,翰林院侍讲都要入宫两课中给太子殿下讲述学术知识。

    于是一个本来并不怎么重要的翰林院侍讲,就这么突然暴露于众人的眼前。

    朱平带着一帮人见到这一幕,那可不干了。

    他们搬到方清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还原原先的法律条文,从而让自己获利。

    现在倒下一个风清国,又蹦出来一个方全荣。

    这哪能忍?

    于是,当天下午,在皇宫的青云门外,就聚集了七八个七八品的小官。

    这些官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子殿下收回那份旨意。

    这七八个七八品的小官,其中以御史居中。

    也不知道他们是忽然善心爆发,还是责任心使然,再或者受到有心之人的挑唆,再或者被人威逼利诱……

    总之,这些人跪在青云门外就不起来了。

    太子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当时的紫气房中一共有三个人。

    孟海,赵宣和赵之礼。

    当时的三个人互相对视一眼,但是都没有动。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太阳即将落山之际,青云门外又聚集来了七八个人,这些人都是六七品的小官。

    也不知道这些官员是被人逼迫的赶鸭子上架,还是真心觉得太子殿下的旨意不合理,于是一个个跪在青云门外请求太子收回旨意。

    但是太子那边并没有传来任何动静,就不是没有听到一般。

    直到天色逐渐黑暗,青云门外又聚集了几个人,这些人之中可就有五六品左右的官员了。

    有些人跪在青云门外,就长跪不起。

    青云门,是从南城通往金銮殿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户。

    此时的青云门外,则是乌泱泱地聚集了一大帮的人。

    这些人吵嚷着要面见太子。

    在这些官员聚集到青云门外的时候,就有公公进入皇宫向太子汇报了这件事。

    即使公公已经说了许多遍,但是这个时候他仍然只得用太子给他的理由来回复面前的这些大臣。

    “太子殿下,今日身体不适,诸位大臣都是朝廷之中的股肱之臣,夜晚寒气重,诸位大臣可不要伤了身子。太子殿下,今日身体不适,等到过几日身体好了再来召集群臣议事……”

    于是……

    青云门外的朝臣表现得更加汹涌了。

    在他们眼里,太子这就是闭门不见。

    居然用身体不适的理由,这谁能相信!

    身体不适,怎么太医院那边没有动静。

    今天早朝的时候身体还好好的,怎么我们一来太子的身体就不适!

    难不成这是太子有意针对我们这些做臣子的?

    于是这些官员一个个又是跪下连连磕头,表示今天晚上必须见到太子,如果不见到太子,他们就长跪不起……

    那公公见到这一幕,在无奈之间,只有再次进入皇宫向太子禀明这件事。

    而在紫气房中。

    赵宣告在软榻之上,在他的手中捧着一份卷宗。

    在他的对面摆放着两张木板凳。

    孟海和赵之礼二人就坐在木板凳子上。

    这两人的手中也各捧着或是卷宗,或是书籍之类的东西。

    孟海手中拿着折叠式的一个小本子说道。

    “这方清国倒是有才,比如说像这一条,不得用钱输出关押在牢狱之中的犯人,如果发生了案件,原告如果有意撤销告状,那这件案子也必须追查下去。”

    赵宣瞟了一眼孟海,手中拿着的东西,他也从不远处的书堆里面翻出了一本看样子应该是何孟海手中拿着的一样。

    他随意地瞟了几眼,最后也是点了点头,认可了孟海的话。

    赵之礼虽然没表示,但是这也算是无声的默认。

    这三人现在观阅的,就是当初方清国参与更改的一些法律条文。

    其中就有孟海刚刚提到过的那一段。

    在大秦明面上,不允许用金钱将嫌犯赎出来,但是各个地区甚至京城都有类似的cao作,民不举,官不就。

    只要钱给到位,上下打点一番,做到知道的人不会告密,不知道的人绝对不会知道这件事,那么牢狱之中的人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用钱给赎出来。

    再比如发生了打斗事件,如果有人将这件事上报给官府,结果打人的那方人有实力,有背景,完全可以通过实力背景,使得那些上官府告状的寻常百姓收回状纸。

    方清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被逼迫收回状纸的百姓的冤屈不至于就此埋没,即使被人威逼利诱不告状了,但是朝廷官府仍然必须彻查下去,一直等到彻查清楚这件事。

    但是之前说的那两条就已经触犯了绝大多数权贵阶级的利益,毕竟大家族中难免会有一些纨绔子弟,他们虽然不争气,但是留的血脉毕竟是自家人的血脉。

    除了这一条以外,方清国参与改动律法最重要的一条还有关于土地的事情,包括百定交税全部折算成真金白银,取消以前还可以上交些布匹斯捐来充当真金白银的交税方式。

    这中间就让不少能够摸油水的官员没有任何油水可捞,这一下又是惹了众怒……

    如果不是当时有赵琦缘压着场子,恐怕当时方清国参与改动律法方面的事情,就已经被人不知道暗杀多少次了。

    可以说,方清国这些年参与改动的律法,下至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朝堂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中间可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

    孟海看了方清国那些改动过的内容,也大致明白了方清国的法律理念,那就是人人平等。

    当然,人人平等,在这个时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们这个朝代有皇帝,为什么会有贵族权贵,为什么称之他们为特权阶级。

    如果贵族权贵没有一点点特殊的优待,那贵族官员当这个官有什么用。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天子犯法真的能与庶民同罪?

    所以方清国想要人人平等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是他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放弃我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

    所以那些人率先开刀的人也是方清国。

    赵之礼的手中捧着一张案卷,也不知道他看见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了讶然的神色。

    “可惜了,可惜了!”

    孟海听到了赵之礼的这句话,便起身凑了上去,看向了他刚刚看的东西。

    原来,在赵之礼的手中,拿着一份最近在南城发生的一起案件。

    案件的起因是一个官员家的家丁暴揍了两个寻常的百姓,至于原因……不知道为何发生了口角。

    之后官员家的家丁便倚仗着自家老爷的权势想要摆平这件事,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而且这些官员家的家庭自然比寻常百姓有钱,所以在给审案的官员送上些钱财,原本就可以化解这件事。

    结果没想到,正好遇到了刑部审查的官员,发现了那份上告的状纸。

    之后再仔细地追查这件事,这才发现其中的缘由。

    之后自然是严惩了那些官员家的家丁,还了告状的百姓一份公道。

    只不过那两个百姓也受到官员家丁的威逼利诱,还动了手,所以满身是伤的,也在床上躺了许多天,这才能够下地继续工作。

    当时这件事引起了不少百姓的关注,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但是百姓的支持可没用,这件事的决策还是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