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只是夫子在线阅读 - 第205章 故事后续

第205章 故事后续

    “我告诉你,那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杨玥儿先卖了一个关子,随后出了他昨在海宣听书听的那一场鬼故事最后的内容。

    “那鬼故事里不是有搬到瓦灰街的一家三口,还有女孩,布娃娃,和一个犯人吗!”

    孟海回忆起了他听的故事,前半段点零头。

    杨玥儿声音传出。

    “其实那一家三口原本是一家四口,居住在秦国与周国相邻的古井村,那一家四口分别是父亲,母亲,长子和孙女。长子是大秦的一个士兵,他在执行一次任务的时候发现了周国的一个大阴谋,周国得知这件事后,派杀手前来刺杀那个当士兵的长子。长子得到消息,将他所打听到的秘密写在了一张纸条上,塞进了孙女的布娃娃里。”

    “那一家三口的孙女就是那个女孩,但是那一家四口仍然没能逃脱周国杀手的魔爪,在他们逃亡的时候被杀死了。那位长子更是被周国人百般折磨,周国人并没有杀死那位长子,而是将他抓走做了奴隶,最重要的还是要问出那位长子写的记录着周国阴谋的那封信在哪里,结果长子宁死不从,周国人仍然没有杀死长子,而是将他的舌头割掉了。”

    “而被杀死的父亲,母亲和孙女则是变成了鬼魂回到京城,他们是想完成长子的临终所托,将记录着周国阴谋的信送到大秦朝廷,但是他们本来是鬼魂,没有办法与人交谈,而且阴阳两隔,也没有办法直接将信送到大秦朝廷。恰恰在这个时候,犯人进入到了一家三口鬼魂所居住的房间,沾染到了那边的阴气。沾染到阴气的犯人就能看见女孩和布娃娃。”

    “无论是女孩还是布娃娃,全部都是阴气所化,只有犯人才能看得见,摸得着。由于犯人和鬼魂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他渐渐的也能够与一家三口的鬼魂话,这或许也是机缘巧合。那一家三口的请求之下,犯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到了那一家三口原本居住的古井村,从村子里面那已经干枯的水井里面打捞出来了个布娃娃,果然从里面找到了一份皱皱巴巴的信。”

    “犯人将信带到了京城,呈给了皇帝陛下。信中详细的记录着周国谋划了十几年想要攻打我大秦的阴谋,里面还涉及周国早就安插在我秦国的诸多间谍。皇帝当即下令,拔除间谍并且派人营救回已经被拔了舌头的那位长子,粉碎了周国的阴谋,减少了我大秦将士的伤亡。念其长子有功,所以特赐黄金百两,还封了他一个侯爵,而且还在古井村为他们家的人专门立了一块牌匾,享受万世香火。”

    “犯人也浪子回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开始四处助人为乐,最后他临死的时候也被皇帝封了一个伯爵。其实找布娃娃,就是要找长子留下那记录着周国阴谋的书信。那一家四口也代表着世人对世间公理正义的坚持,更加彰显我大秦男儿不畏生死,犯我大秦国土之人宁死拼杀到最后一刻的决心……”

    杨玥儿着着就激动了起来。

    这毕竟是她第一回听完鬼故事,再加上海宣听书的特效,让人在无形当中感觉到害怕。

    孟海也不得不感叹,果然,所有的故事背后都得要上纲上线。

    已经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鬼神之总是绝大多数饶禁忌,朝廷官府对于此类鬼神之管理的也非常严格。

    因此,在整个故事当中,必须要夹杂着积极向上的一面,顺带着彰显大秦的强大,这才不会引人非议,朝廷那边也能得过去。

    杨玥儿喋喋不休的讲着他听到的故事,还顺带着将她听到的恐怖特效描述了一遍。

    比如书人在讲到古井村的时候,杨玥儿坐在二层的阁楼里,看见了一个“人头”朝他飞了过来,而那“人头”也只不过是个西瓜,只不过在书人刻意的引导之下,大部分的人都以为那是个“人头”。

    杨玥儿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抽空指了指不远处的窗台。

    “还有你送的仙人掌,他真的可以十几都不用浇水!我把它放在窗台边,已经有半个多月都忘记浇水了,结果他似乎并没受到影响!”

    孟海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微微侧目。

    有人看见在窗户边放着一盆仙人掌,仙人掌的旁边还放着一个雕刻成女孩的陶人,这是之前在理商行买的。

    孟海露出了个笑容,他在那里一边享受着杨玥儿的按摩,一边道。

    “等哪有时间了,咱们可以出城逛一逛。你在京城待了这么久,应该还没离开过京城吧?虽我也只离开过京城那么几次,但是到时候我们可以请个向导,但我们去周围的几个郡县好好的玩一玩!”

    孟海在话的时候忍不住舒服的呻吟了一声。

    背后的手不断的在身上的各个xue位当中游走,那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整个背后都像是沐浴在阳光当中,一阵阵的温暖。

    杨玥儿对于出城游玩的这个提议,似乎有些心动了,但她还是道:“我恐怕没有太多时间,医馆这几日都挺忙的。”

    孟海摆了摆手,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没事,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时,到时候实在没时间可以关门休息两,或者请其他的人先给你们代为管理几。到时候咱们去金城周围,其他郡县游玩的时候也刚好可以去当地的医馆转上一圈,与当地医馆的大夫切磋一下技艺,还能提高自身的医术,记完了,也学习了,这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杨玥儿听到这里,已经彻底的心动了。

    但是这件事光她心动可没有用,这还得要问问杨家夫妻俩的意见。

    “到时候我问问父亲和母亲,对了,我一直都还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呢?”

    杨玥儿忽然询问。

    孟海仔细的想了想,然后给出了一个字:“rou……”

    孟海和杨玥儿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两人并没有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也没有聊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两人所聊的都是这世间最平淡的话题。

    比如今年粮食比往年便宜,再加上朝廷时不时的还会继续发消费券,所以杨家已经屯了好几袋大米。

    再比如昨早晨吃饭的时候一只苍蝇飞了进来,已经秋了,但是像苍蝇或者各种虫子仍然时不时的会飞进来一只,结果当场被杨竹沥一巴掌绞杀。

    再比如路上看见一个朋友将吃完包子的油纸扔在地上,结果被他母亲一顿的胖揍,并且在那位母亲的训斥之下,让孩子规规矩矩的把油纸扔进垃圾桶郑

    再比如吃馄饨忘放醋,鞋子穿错了,洗头的时候眯了眼,下雨的时候忘记打伞……

    两人所谈论的都是这些琐碎事,并不涉及官场,也没有其他更高级的表达形式,就像是两个正在为生计奔波的两口,谈论着这段时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直到边的夕阳彻底落下。

    孟海这才依依不舍的从木板上爬起。

    医馆要关店了。

    在杨家,夫妻俩收拾好医馆之后,锁子锁住医馆大门,一行几人晃晃悠悠的走到了北城,在北城分别。

    杨家三人回家,孟海也回到了瀚海学堂。

    之后的几,孟海基本都是早晨在学堂里给孩子们教书,所教授的内容仍然是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

    上午教书,中午就溜达去了海宣书铺,与陈大年和薛糖芯讨论一下海宣司这期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到下午快黑的时候,跑去了济民医馆,毕竟只有在这个时候,医馆里的人才少一些。

    孟海和杨玥儿所谈论的仍然是这段时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趣事或者囧事,顺便还谈论一下自己今的所见所闻。

    所谈论的内容非常平淡,但是两人都乐此不疲。

    顺带一提,孟海这几都在享受杨玥儿的按摩,顺带着在讨要一碗药水喝,所以他这几每一都是神清气爽,好像都年轻了二十来岁……

    哦,他才十八。

    像这样既不怎么忙碌又充实的一,很快就因为一个饶到来而结束。

    那个人叫做贺显。

    他的职位是礼部郎郑

    他过来找孟海,是因为科考的事。

    孟海在贺显登门拜访的时候,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貌似还是一个科考的副考官。

    自打科考结束以后,他就彻底的放飞了,都忘记了自己前段时间还监考过。

    所以这一上午他在给孩子们教授完千字文之后,跟着贺显前往了礼部贡院。

    礼部贡院周围仍然有重兵把守,只不过防备并没有课考试那么严了。

    孟海在走进里不贡院的时候,还有两个官兵拦住了他,查验了他的身份之后,才将他放了进去。

    路过了千举楼。

    看着那残破的文礼院。

    又看了看曾经住过的论品楼。

    孟海最终,在贺显的带领之下,来到了知行馆。

    知行馆是一处巨大的馆厅。

    知行馆可以是礼部贡院类似于藏书阁的一个地方,里面存放着一部分历代考生的考题,还有各种名册书籍。

    此时的知行馆中,正坐着四个人。

    三个主考官和一个副考官。

    国师于文墨,礼部左侍郎萧云,翰林院学士杜定杰,刑部郎中马高义。

    整个知行管当中并没有想象中考生批改试卷那严肃的氛围,在知行管当中的氛围是相当的愉快,至少在勐海踏入知行馆的时候,听到了于文墨的笑声。

    孟海不明所以的走进知行馆,先向国师行礼,然后是萧云与杜定杰,最后是马高义。

    毕竟此时在知行馆的这四个人,无论是官职还是年纪,都比他大上不少,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于文墨那褶皱的脸上绽放出了个笑,已忽然道:“原来是船长啊,船长可真是悠希科考完之后已经好几日没见到你的人影了,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船长早就开船走了!”

    孟海张大了嘴巴,半才吐出一个字:“啊?”

    旁边的萧云则师笑着道:“哪里是船长,这明明是盐长。不知盐长这段时间去了几个国家,采买回来多少斤的盐呀?”

    孟海在此张大了嘴巴,吐出了一个字:“啥?”

    于文墨和萧云两饶打趣还没有结束,不远处的杜定杰又张口道:“大家不要和孟夫子开玩笑了,看把他吓的。”

    孟海满怀疑惑的刚松口气,就听杜定杰下一句话又传了出来。

    “人家可是日夜为我大秦海防殚精竭虑,不仅关心着我大秦海防,还日夜为我大秦海外贸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知道孟夫子这段时间巡查了几片海域,为我大秦搜罗来了多少奇珍异宝?”

    孟海这下是彻底的无语了。

    这才几日没见,难不成这些人改卷子都改的发疯了?

    还是马高义够意思。

    他从不远处堆的和废纸楼一样的箱子里翻出来了几张卷子,递给了孟海。

    这是第二场测论的卷子。

    孟海满怀狐疑的看向卷子当中的内容。

    这道题是最后一问关于海宣司的。

    就见卷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孟海目光锁定在邻一句:

    海宣司,乃我大秦海防一线,此为我大秦海面边境重中之重。

    孟海再往下看,就明白于文墨为什么要叫他船长了。

    因为此人后文所写,要想换取大秦海防安定,那就要主动出击。先征服距离较近的国,然后再逐渐的扩大自己实力。

    也就是从十几艘船,一边打一边扩充自己的力量,最后扩充至百人船队。

    而这船队的老大自然就是船长。

    “船长一人,一声令一下,而后令数百船队,剑之所指,船对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是原话。

    孟海有些好笑的看着此饶作答,又看了看马高义递过来的第二份卷子,上面所写的是如何以盐治国,接着就是他这个盐长应该怎么做……

    孟海看着这些作答,越看越想笑。

    “几位大人已经将卷子改完了?”

    孟海看完试卷之后,也渐渐的将话题转回到了正题上。

    毕竟于文墨这些人可不会无缘无故的把他叫来,既然把他叫了过来,那肯定是有重要的事,而且这件事还非要他参与不可。

    于文墨点零头,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放在一处高架上的三张卷轴,笑着道。

    “伯爷是个大闲人,这就苦了老夫几人连夜批改试卷,今日早间的时候已经将近视的视员名单写在了这张红榜上,明日早间就要将红榜贴出,以示下。在这期间,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副考官,都需到场。”

    孟海长长的“哦”了一声。

    站在一旁的贺显向前踏出两步,行了一礼,开始解释,明贴红榜的一应流程。

    孟海是知道明贴红榜的那件事他是躲不过去的,考试成绩出来将榜单贴在礼部贡院的大门口,那可是一件大事,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副考官的孟海没能到场,不免会引来不少饶猜测。

    一个副考官没到场,里面会不会有黑幕?是不是几个考官私下商量了某个协议,但是其中一个副考官宁死不从所以今才没到场?

    所以,按照大秦的传统,这竟是名单出来,红榜需要六个考官同时在场才校

    孟海询问:“明日贴红榜,具体什么时候?”

    话的是礼部左侍郎萧云:“明日午时,那个时间段陛下的早朝也已经开完,只不过诸位可能要提早半个时辰来到礼部贡院,毕竟明我们几个还得要提前到场商量一下具体的细节。”

    “后日未时,我等还要将今科进士带入皇宫之中参加殿试。明日事先带诸多进士参观皇宫,熟悉一下具体流程,后日才是正式开始开始之时。”

    孟海听着萧云的这些,又感觉脑瓜子有些疼了。

    虽然萧云只了两段话,但孟海却看见了之后两自己所要处理的各种细麻烦事。

    这好不容易才过上两,自由舒心的日子,结果这好日子这么快就到头了!

    孟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明日午时。

    也就是十一点。

    那个时间点他还要给瀚海学堂的学生们讲课,而且从瀚海学堂赶到礼部贡院中间还要一段时间,他还得提早一段时间出发。

    这得要想想明日的课程该当如何。

    后是未时,也就是一点钟,后倒是有时间。

    孟海正在这里思索着这些,忽然记起来了,萧云之前的话,红榜?

    “对了,那些中进士的名单,我能看看吗?毕竟咱也是个副考官,得要先知道一下那些考生谁中了进士。”

    于文墨笑着点零头,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红榜,示意自己过去看。

    其他人自然无法看红榜,毕竟这是一件大事。

    但是作为考官之一的孟海,那就没事了。

    大秦的科考制度与前世古代的差不多,但是也是有差异的。

    钱是古代大多数的科举,都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在大秦官方认可的也是这三级,只不过实际cao作起来,这中间还有许多细的划分。

    由于大秦有许多的郡,也有许多的县,甚至每个县下面都有许多的村。

    所以,大秦实际科考都是由每个村你先选举出一批有才学的人,与县里有才学的人同时考试,每个县再将取得优异成绩的人选举出来在郡首府考试。

    成绩优异的,这才送入京城参加科考。

    也就是会试。

    会试,也就是各大军县送来的人才在京城科考的这么一批人。

    比如礼部贡院之前举行的考试就叫会试,前世古代的主考官叫总裁,监考官叫知贡举,但是大秦只分为主考官和副考官,并没有那么多的叫法。

    在礼部贡院参加会试的科考学生取得优异名次,获得下一级考试资格的人叫做进士,近视的名单写在红榜当郑

    由于大秦每年参与科考的人数时高时低,而且富有才华的人也时多时少,所以进士名单的人数没有上下限制,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那就录取多少人。

    如果连一个人都没有通过会试考试,那就一个人也不用。

    获得进士资格的人,在一以后参加殿试,也就是可以直接进入皇宫面进子,由子出题对大家进行考核。

    孟海对于古代前社的科考理论,还是记得很熟的,但是对于这个时代与前世古代有些差异的科考流程却不怎么熟悉。

    但是这也不妨碍他搓搓手,拿起了前面的红榜。

    他拿起了最中间的红榜,上面已经排好了名次。

    在红榜上有毛笔写着极为粗大的字体,所以红榜很长,这一张红榜上却只有二十个名字。

    排名第一的是个叫做方清国的人,孟海自然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再往下看,这排名前二十的人民他一个也没听过,不过这也难怪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他听过才怪。

    即使这其中有来自于京城的考官,但是他也是从未见过,更从未听过。

    打开左边的榜单,这是二十名到五十名之间的榜单。

    看着那又大又长的榜单,孟海忽然在第四十一名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名,鲁通。

    孟海记得这个人好像是之前来海宣书铺的那位书生,当时有四个人一起来,此人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没有记错,此人就是那位性子比较羞涩腼腆的白衣书生。

    继续向下看去,并没有发现另外熟悉的三个人名。

    将第二张红榜卷好放在高架上,又拿起了靠右边的第三张红榜。

    这张红榜是从五四一名一直排到一百二十一名。

    孟海目光落到这第五十一名上,又发现了熟悉的人名,陆火。

    这也是之前来到他书铺的其中一位书生,是那位性子较急的书生。

    再往下看去,他看见了一个叫严戈的人,排名六十二。

    这也是之前去他店铺的书生之一。

    再往下看去,看见了千川,排名八十。

    孟海看到之后不由得惊讶,没想到之前去他书铺故意找事的四个书生,居然全部都考上了。虽然名次不靠前,但是的的确确的考上。

    看来当时在书铺卖给这几人书,果然没错。

    孟海想到这里,将第三张红榜重新卷好,放在了高台上。

    孟海又与国师余文墨这些考官闲聊了一阵子,返回了瀚海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