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只是夫子在线阅读 - 第180章 农业基地

第180章 农业基地

    与寻常来到贡院观光游览的人不同,作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他们也不管周围的人去哪,反正他们直接跑去了千举屋。

    等到鲁通一行四人跑来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整个千举屋的周围已经人满为患。

    尤其在那个告示栏的周围,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性子较急的陆火直接开始扒起了前面的人,在他身后跟着邓千川,他的身后又跟着严戈,然后是害羞腼腆的鲁通。

    等到一行四人挤到最前方的时候,这才勉强看清告示栏上的内容。

    告示栏上还是贴着一张接近两米的米黄色纸张,在纸张上写着的,还是一首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泰京花。

    孟海将长安改成了泰京,毕竟这大秦京城叫做泰京。

    这是唐朝的诗人孟郊所写,表达出燎科之后那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也是为了祝福在场的考生,祝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考上好的成绩,虽然这不现实。

    不少考生喃喃自语着这首诗,念着念着,有一些人甚至都快要哭出来。

    同为考生,自然能够理会这些快哭出来的考生心中所思所想,所以在这个告示牌前,看到这一首诗的考生,既是满面流泪,又是心中振奋。

    既是一脸的悲痛,又是满心的鼓舞。

    在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感染之下,有不少还不明,所有的参观者也走向了此处。

    这告示牌前,在此人满为患。

    整整一,整个告示牌的周围人就没有少过。

    不少人都在赞叹,议论着这首诗。

    直到参观结束。

    礼部官员在清场之后便开始打扫起了贡院,紧接着就开始收拾起了被考生或者前来的游客推翻推歪的桌椅板凳。

    距离科考还有三。

    对外开放展示考场只有两的时间。

    所以在那两之后,礼部贡院一直处于封锁的状态。

    而在这剩下的三封闭时间里,礼部的官员一方面打扫整顿整个贡院里的桌椅板凳,包括考试考官人员。

    另一方,就开始核对考生信息,开始贴出人员名单,总之一大堆,既繁琐又耗费时间的事情。

    等到这些事情全部做完,已经到了三后。

    孟海从当初离开礼部贡院一直到科考开始,这段时间一直都不在京城。

    他在北城外面忙活着农业基地。

    这也是他出资修建的一处集合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总之,各种行业集合在一起的一处基地。

    在秦国也有此处的农业基地,只不过这是由皇帝亲自下令cao办的更加专业具体,对人员的考核也极为严格。

    在秦国有一处司农寺,这就是管理着农业种植等各方面的一个部门,包括京城的粮仓以及其他粮食调动,多归司农寺管理。

    司农寺是个很大的部门,下面还包括上林署,太仓暑,钩盾署等……大大禁食约束部门。

    整个司农寺的老大是司农寺卿,也是个正三品的官员。

    这就和鸿胪寺卿的官职一样。

    这两个部门的大致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所做的事情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搞农业水利的,一个是搞外交的。

    孟海曾经见过鸿胪寺卿黄参,所以对这个外交部门的老大倒还是挺熟悉的。

    他与司农寺卿倒是没有见过,但是他在七八以前则曾经拜访过司农寺卿。

    司农寺卿也不敢怠慢孟海。

    只不过在孟海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司农寺卿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毕竟人家也是个朝廷的三品官员,能够接待孟海也已经算是法外开恩。

    司农寺卿也是个人精,知道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打发了一个名头正盛的伯爷,于是他就将这件事交给了他的手下,司农寺少卿孟怀良。

    少卿之位一共有两个,孟怀良的是从四品的少卿之位。

    这孟怀良也是个年近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高快要高过孟海一个头,尤其是皮肤发黑,整个饶身上给人一种极为务实的感觉。

    孟怀良与孟海见面。

    两人谈论了近半个下午的时间。

    孟海对于这个本家,那是格外的亲切,不亲切也不行呀,毕竟还有求于孟怀良。

    于是这两人便合计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制定出了几个有关农业基地的发展方案,其中有不少都需要司农寺的帮助。

    孟怀良只是个少卿,尤其还是一个从四品的辅助少卿,所以他还得要将方案拿给司农寺卿看。

    司农寺卿又从百忙之中抽出了闲暇的功夫,在看完孟海与孟怀良所制定的方案之后,画画勾勾了几笔,划掉了其中的几个,在他看来不合理的项目之后,点头表示其他没划掉的,可以按照上面所记录的执校

    在司农寺做事的人,都是正儿八经考上去的,所以,拥有着极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像这种极为专业的农业人员,郑怀良,从其中调取了三人,这已经是他能够调动的最多人数了,毕竟整个司农寺还要正常运行,不能抽取太多的人数。

    孟海自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丝绒丝的那三位专业官员身上。

    他想要做的是召集民间当中精通农业方面的奇人,毕竟大秦人才济济,朝廷官场上的人才只是很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人才还是潜藏在民间,并没有被开发挖掘出来的奇人。

    孟海要做的就是找到民间的这些奇人,为自己所用。

    所以他之前托陈大年对外发布,对外招聘精通农业方面知识的奇人广告这么一出,就已经来了不下百余个面试的人。

    孟海对于农业方面那是一窍不通,他曾经学过的一些地理知识,用在上一世还行,用在这个连他都不知道。许多农作物的时代还是免了吧。

    所以这种考核方面的不足还得要专业的人来。

    少卿孟怀良就将这件事交给了寺农寺的那三位精通农业方面的官吏,前来报名数百个人,但是最终过关的只有不到十个人。

    这十个人里面有两个是京城的,剩下的都是从周围的郡县赶到此处参加报名的。

    之后几东来几个西来几个又来了共计百余人报名,在司农寺的三位考官审核之下,最终过关的也就二十余人。

    孟海发布的招聘信息上面写得明确,只要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并且工作过了试用期,每个月至少能得到二两银子的工钱。

    大量银子对于寻常的百姓来,那已经是个文数字了,足够他们家顿顿吃rou吃上一个月。

    对于官员来,拿不出手的二两银子对于寻常百姓一家来,已经是格外的恩赐。

    所以前来招聘的人数,那是一波接一波,络绎不绝,但是最终考核成功的也就只有寥寥那么几十人。

    之后就是试用阶段。

    试用期为一个月,如果在这一个月之内考核不通过,孟海将拥有直接开除他们的权利。

    当然,这也要发放补助。

    在试用期内,每干一,有五文钱的报酬。

    干十被开除,就按十的工钱来算,干二十,就按二十的工钱来算。

    孟海之前忙于下赌场以及其他的事情,倒是忽略了这处农业基地的建设,现在他闲下了,时间则是全心全意地扎入到了农业基地。

    孟海在这方面完全属于个白。

    所以他只是把自己想怎么做,想要做什么以及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全部告诉了孟怀良。

    孟怀良在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之后,将孟海的各种需求总结成了他的专业知识,再形成任务分发给三个司农寺官吏,再由这三个惯例,每个人带上二十余人开始农业建设工作。

    由于刚刚起步的原因,这中间总是磕磕绊绊。

    由于刚起步的原因,这处农业基地仅仅一的时间,花费的银钱便已经高达五十两。

    海宣公益当初在下赌场那里得来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

    孟海又一次为自己缺钱而感到发愁。

    不过线下海宣司每赚下来的钱,足够补贴海宣公益,所以他也没有那么发愁。

    刚开始的时候,招进农业基地的这百余人还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在经过了一场篝火晚会,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之后,第二互相之间彼此便熟悉了许多。

    农业基地这近百余人能够通过孟怀良的考核,那都是有一定真本事的。

    这些人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家中世代记录关于农业方面的典籍,有的从家中带来了远比京城生长更加饱满的稻谷,还有的则是带来了自己家那边的土壤,包括还有几个人带来了自己所发明的能够快速耕地的器具。

    在农业基地待了五六的时间,孟海和这些人差不多,也都熟悉了。

    平时在和这些大多数以世代务农的百姓交谈之时,孟海最多听到的是关于大秦之外各大郡县的一些大事情。

    整个大秦京城可以是整个秦国境内最为富饶的地界之一,虽然大秦境内种植着许多高产的作物,但是受到人口,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仍然有不少地方因为吃不饱饭或者其战乱,瘟疫等都素而闹饥荒。

    所以,当农业基地这些人进入京城,看见京城那繁华场景时,一个个眼底之下涌上来的全都是羡慕之情。

    孟海与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百姓了许多,这些人也给他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

    直到两之后。

    该分别了。

    这并不是孟海离开,而是农业基地的人要离开。

    据孟怀良所,像他们搞农业方面的人,最注重的就是一个实地考察,不管旁人得再怎么五花八门,自己见到之前都不能轻易地下判断。

    在来到农业基地这边其中有五个人就来自同一个郡,但是不同的县。

    据他们所,他们所在的村子里种出来的粮食,比隔壁几个村子里种出来的粮食,无论是产量还是颗粒,饱满程度都要远胜过其他几个村的。

    由于这五个人是来自同一个郡,虽然隔着不是很远,但是只有他们村里才出现这样的情形。

    为流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这就需要有人专程去那五个饶村子里面跑一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往这个时候都是由司农寺卿写好奏书之后上传给皇帝,得到皇帝同意之后下发银,给一些授权之类的文书,在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之后,最终让司农寺的官吏实地考察。

    孟海的农业基地准确来是属于海宣司的,所以他这种做法就相当于是绕过了司农寺,或者是已经得到了司农寺卿的同意绕过了这个部门,直接派自己的人前去实地考察。

    虽出钱的是海宣司,准确地是海宣公益,但是这两种性质一个属于朝廷同意,一个属于私人出资筹办,性质还是不同的。

    但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孟海估摸着,即使自己给皇帝上书了这件事,皇帝也是让他自己拿主意,这就属于散养式的管理。

    既然这样,他还不如提前先拨些银两给这些人,让他们先去水利考察,等到这几个人离开之后,他再给皇帝上书来个先斩后奏。

    无非是上书快慢而已。

    孟海忍痛给这几个人播放银钱一百两,由那一位司农寺的官吏为这支队伍的队长,他带着十几个农业基地的人前去查探情况。

    除此之外。

    在农业基地当中,还有两个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县,就他们县里有一片荒芜的土地,但是那里的确能够种植出极为高产的粮食,无论什么样的粮食作物放在那里,种植都比寻常地方高三成生产。

    由于那片地方太过于荒芜,尤其还在两个线的分界线中间管理极为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有人实地考察,在探明其中缘由之后,分派管理。

    孟海又是让第二个司农寺官吏带着十几个农业基地的人前去实地考察,同样还是拨给他们一百两银子。

    文银百两在京城来,也就是洒洒水的事情,但是要拿到京城之外的郡县,那可是一笔不菲的资产。

    这两位司农寺官吏几乎带走了所招进农业基地,有经验,有能力的近三十余人,剩下的还有六十余人,跟着最后一位司农寺官吏在农业基地研究五湖四海的百姓带来的一些能够助力生产的工具。

    孟海有在农业基地待了一,估计那些外出做事的人司农寺官吏已经离开了京城的地界,他这才给皇帝写了一封信。

    等他晃晃悠悠来到京城,把这封信交给了赵宣,让他传递给他父亲的时候,孟海这才想起,貌似再过一就是科举考试的日子。

    接着,他又匆匆地跑回了农业基地,交代了孟怀良一些事情后,又匆匆地跑回了言宣伯府,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第二光放亮,他这才爬起身来。

    等他骑着毛驴,晃晃悠悠地来到礼部贡院的时候,在贡院外面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孟海见到这里,部贡院的大门已经被人围得进不去了,他又骑着毛驴晃晃悠悠地来到门,虽在门也堵着不少人,但是在几个礼部官吏的开路之下,他这位副考官还是顺顺利利地进入到贡院当郑

    由于已经来过一次了,所以对共院当中的路线也已经基本熟悉。

    他顺着前方的路溜溜达达地来到了文礼楼。

    在文礼楼的左右两边站了两排官兵,看这官兵的架势,一个个凶神恶煞,应该是上过战场的。

    两排官兵共有五十余人,他们堵住了进出文礼楼的所有路口,甚至连窗户边都站了不少人。

    孟海来到此处的时候,立刻就跑过来。一位官兵查验身份。

    他被顺利地放进了文礼楼。

    等到他进入文礼楼,就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其中一人是越国公侯顺,还有一人是兵部尚书之子唐刀客。

    这两人站在文礼楼的大门口,在他们两人身后,还带着四五位官兵。

    侯顺的身上穿盔戴甲,身上银灿灿的铠甲,罩住了全身,除了露出一个脑袋以外,就连他的双脚也是在一种兽皮与钢铁制作而成的鞋子里。

    在他左边腰间里面挂着一节银光灿灿的宝剑,这倒让侯顺看上去极为英武。

    一旁的唐刀客身上也是穿着一身铠甲,但是却是黑色的铠甲,这身铠甲同样将他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包裹在其郑

    在唐刀客的腰间,也挂着一把黑色的宝剑,看上去极为帅气。

    这两人见到走进来的孟海,同时点零头,并未话。

    即使是一向话唠得侯顺,在这种场合也是选择了闭口不言。

    在文旅楼中央的大桌上,已经坐满了人。

    据中华做的是国师于文墨。

    在他的左右两侧坐着两人。

    一人身穿翰林院白灰色的服饰,另一人身穿的是礼部官员的服饰。

    想必这两人,一个是翰林院学士杜定杰,另一个则是礼部右侍郎萧云。

    在国师于文墨,翰林院学士杜定杰,礼部右侍郎萧云的身后,还坐着两人。

    其中一人是刑部郎中马高义,还有一人看打扮,应该是礼部郎郑

    孟海之前并未与礼部郎中见过,只不过看他四十岁出头的年纪,身上穿得倒是极为整齐,想必应该也是个比较规矩的人。

    孟海到来的时候,所有饶目光已经全部齐刷刷地落到了他的身上。

    孟海被这么多目光盯着,倒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还以为伯爷您不来了呢!”

    话的是国师于文墨。

    孟海连忙道个歉。

    “抱歉,给我通知的时间是辰时四刻,没想到各位来得都挺早。”

    于文墨笑着点零头,用手指了指那空出来的位置。

    孟海麻利地做到了,那属于他的位置上。

    接着就由国师余文墨宣布考试时候的一些考风,考绩。

    孟海对这种考前动员大会再熟悉不过了,只不过以往的时候,他是以学生的身份参加,这次他是以考官的身份参加。

    虽然他两世的文化有些差异,但是大体还是差不多的。

    紧接着就是按照流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叩拜礼节之后,三位主考官,三位副考官这才晃晃悠悠地走向千举屋。

    巳时,上午九点。

    三位主考官和三位副考官并排来到了千局屋上方的高台。

    三位主考官的位置已经被人收拾好了。

    在千举屋高台的正上方摆放了一张巨大的书桌,书桌上面简简单单放着三本书,但是纸笔之类的东西却是一应俱全。

    在书桌后面还放着一张铺着野兽皮毛的太师椅,在书桌的左右,两边还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放着茶水点心,还有正在冉冉升起地几根熏香。

    主考官的位置正对着千举屋正中央的那几排木屋。

    等到这几位主考官坐下之后,孟海这三位副考官也被人领到了,他们的位置上。

    这三人所处的位置是在主考官下一层的高台上。

    此处高台一共有三层。

    最高的那一层由三位主考官坐定,坐在这个位置看风景还行,但是看考生的脑袋,就有些看不过来了,坐在这个位置看下面的考生,只能看见一个拇指大的黑点。

    孟海这三位副考官安排在中间那层的高台,坐在这个位置看下面的考生,那就合作在阶梯教室最高层看下面讲课的老师一样,大体能够看见下面的考生在做些什么,都有什么样的动作。

    至于第三层,在那里站立着礼部最为普通的监考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把逻考场抓住那些舞弊之人。

    孟海被人领到了中央的高台,在这里也已经备好了三张大书桌,在左右两边同样放着和茶几一样的木质桌子上面,放着茶水点心。

    巳时,考官已经就位。

    这也是考生进场的时间。

    孟海在来的时候就已经看见礼部贡院大门外那人山人海的场景,有点像是他上一次参加高考时候的场景,来到礼部贡院大门口的,除了考生以外,还有许多同行而来的家长。

    一些家里有钱的富户还给自己孩子配备了几个家丁,如家定陪同考生共同来考试。

    当然,这些考生当中,有一部分还来自京城,所以这就让礼部公务院大门外显得更加混乱。

    只不过在礼部贡院之外,那好歹也站立着几千官兵,维护着秩序。

    所以总体来,礼部贡院大门外虽然非常的混乱,但是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到参与科考的考生陆陆续续的进入礼部贡院的大门,那些陪同考生而来的家长们也就散去了。

    这第一场考试,那是要考一的。

    陆陆续续的考生进入千举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礼部的官员带领,尤其对前来参与科考考生的学习物品进行严格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