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爆仓和物流
第314章爆仓和物流 亚马逊做物流开始就一直亏损,直到纳斯达克危机,股票跌成狗后,迫于董事会的压力,才暂停了在物流方面的投资。 然后很快扭亏为盈,虽然盈利水平不高,但确实盈利了。 “你把一号店的毛利润都投在物流上了?” “没有,我们还在津门、金陵、岛城、泉城和杭城新开辟了三家一号店线下店。”钱三泰道。 现在的一号店线下店面,发展的越来越像后世的精品百货店,只是商店风格更贴近影视娱乐周边。 “以后一号店线下店面除了主流商圈的旗舰店外,将开设300~500平的精品店,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步行街为主,数量不做限制。” “徐总,我们一号店的营收恐怕很难支撑线上线下同步扩张。”钱三泰为难道。 做零售的利润很低,基本都在12%~15%左右。 低的甚至连10%都没有。 而零售又是一个规模为主的行业,没有足够的规模,你就没办法从供应商那里低价拿货,更没办法长时间压货款,利润自然就低了。 想要扩大规模,自然少不了资金支持。 徐良沉吟片刻后,“老钱,一号店对外融资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钱三泰心中一震,眼神有些复杂。 他知道,在整个公司内部,最受重视的是互联网搜索和泛娱乐,公司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这两个业务群了。 两者的回报也足够丰厚,泛娱乐就不说了。 必应的广告营收打着滚的往上涨,每个月的总裁会上,必应的营收都比上个月更高,甚至高出一倍。 这种增长幅度太吓人了。 相比之下,一号店的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 营收高,利润低,到现在更有演化为无底洞的架势。 就算是他,一想到构建一张能够支撑全国的物流体系所付出的代价,就心头发虚。没有上千亿华夏币的投入,根本不可能。 “徐总,我同意融资。” 徐良点了点头,也没多说。 “融资的事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忙吧。” “徐总,我送您。” “嗯。” 离开物流基地后,时间已经到了晚上。 拿出电话打了出去。 很快就接通了。 “老谢吗?晚上一起撸个串,我请客。……对,还是上次的老地方。” 挂断电话后,徐良来到公司附近的‘淄~博烧烤’。 要了个包厢后,开了一箱啤酒。 时间不长,谢文推门走了进来。 “来了,坐坐。……服务员,上串吧。” 外面的服务员答应一声后转身去了烧烤区。 谢文在对面坐下来后笑道:“您怎么想到请我吃烤串了?” “这段时间看你这么辛苦,我这个当老板的于心不忍,一顿小烧烤,慰劳慰劳。” 说着,开了一瓶啤酒递过去。 “我可是开车来的。” “公司给你配司机了,我知道。”徐良笑道。 “您还是快说什么事吧?要不然这酒喝的不安稳,rou也吃的不爽利。” “你这个老谢,还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算了,那就先说说吧。”徐良脸色一正,“我打算让一号店融资。” “为什么?”谢文平静道。 “第一,电子商务不是鸿蒙的主业。 第二,把B2C兼物流,投资太大了,我们虽然可以支撑,但鸿蒙的资金不可能全拿来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搜索和泛娱乐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 谢文点了点头,“如果一号店需要融资的话,那新浪呢?融资后需不需要单独上市” “新浪看其发展情况再说,不过新浪盈利越来越多,又没有类似物流这种重资产业务,大概率是不需要融资的。” 新浪2001年一季度,通过移动梦网月营收超过1500万华夏币,而且上升趋势明显,每个月都有15%以上的增长,日进斗金。 广告业务也全面复苏,一季度营收超过2.4亿华夏币。 当然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搜房网、新浪汽车、贴吧、新浪旅游等业务都在花钱。 不过这些都是垂直网站和社区网站,属于轻资产项目。 以新浪的营收完全可以负担。 不需要对外融资。 “至于上市,新浪、一号店甚至必应都需要单独上市。”徐良道。 他已经想的很清楚。 随着华夏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大而全的公司,会越来越难。 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和企鹅。 阿里什么都想自己做,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企鹅就抓社交和游戏,其它业务只追求控股,不涉及经营权,结果百花齐放。 鸿蒙走的就是企鹅的路子。 了解徐良的想法后,谢文沉吟半晌。 “按照您的思路,新浪的业务太杂,跟鸿蒙选择一个产业做精的策略不符。” 新浪旗下,几乎每一个频道都创立了一家新公司,走的也是伞形公司的策略。 “新浪的业务还需要拆分。除了新闻之外,最多会留下两三个子业务。”徐良道。 他所谓的子业务就是邮箱、博客之类。 至于汽车、旅游之类,要么跟头部公司合并退出,要么直接切分出来单独上市。 谢文了然后,“我不反对一号店融资,但还不是现在。” “为什么?” “原因也有两点。” “第一,现在纳斯达克危机还没完全过去,融资的话条件不会太好。 第二,公司盈利丰厚,尤其游戏业务更是日进斗金,正愁没有投资的地方,暂时都投给一号店吧。” “一季度鸿蒙的财务报表出来了?” “准确的数据还没有,不过大概的已经有了。鸿蒙公司一季度创造营收58.9亿华夏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4%。 其中鸿蒙华夏贡献17.8亿华夏币,同比增长154%。 增长最迅速的是必应,其次是鸿蒙游戏。 两大业务给我们贡献了3.2亿的净利润,按照两大业务的营收曲线推算,全年可以获得15~20亿的净利润,甚至更高也说不定。 总公司可以分润一半,也就是一亿多美元,这笔钱足够支持一号店今年的扩张了。” 徐良点了点头。 一号店越往后越烧钱。 尤其竞争激烈的时候,广告费,活动经费,物流扩张,运营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以京东为例,从2010~2016年,平均每年获得2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 完全就是烧钱。 当然,现在一号店还不需要这样。 因为没什么竞争对手。 卓越网还不成气候,阿里艰难求生,易趣是C2C,当当网还安心当它的书商。 他们还有按部就班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当然,最关键的是现在的互联网人口还是太少,你烧钱都未必管用。
“那就等等再说吧。”徐良接受了谢文的建议。 两人边吃边聊,晚上八点半才散场。 第二天上午,徐良来到鸿蒙。 刚准备去鸿蒙文学。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徐良拿起来一看,连忙按下了接听键。 “姜shu记,您怎么有时间给我打电话了?” “我刚收到你们玄武基金提交的报告,要收购‘金菲国际公寓’、‘京泰自主城’等烂尾楼?” “是。” “为什么?你们‘鸿蒙总部项目’不做了?” “当然做。但‘鸿蒙总部项目’的审批和动迁,耗时日久,基金的钱不能长时间放在账上,这会损害我们公司的声誉。” 这段时间因为跟汉华资本合作的事情,姜卫国也了解了一些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他也基本认可徐良的话。 “没有了钱,你们怎么开发?” “这个您放心,我个人旗下的泰华地产会加入进去,承担三分之一的项目开发投入。至于玄武基金这边,得益于《财富》杂质的宣传,现在国外很多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正在跟我们接洽,玄武基金即将开始二期资金的募集。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钱来开发‘鸿蒙总部项目’,您可以放心。”徐良道。 “《财富》杂志替你们宣传了?” “晓阳没跟您说?” “没有。” “前段时间,《财富》杂志公布了全球对冲基金营收排行,我们汉华资本以37.6亿美元的营收,仅次于桥水基金和金士曼集团拍在第三位,所以很多人对我们感兴趣。” 姜卫国沉默了。 2001年整个京城招商引资额才42亿美元,实际到位只有五分之一。 但汉华资本一家公司就创造了37.6亿的营收,这个盈利能力实在是太惊人了。 他可以想象国外那些资本家对汉华资本的热捧。 “既然你有这个能力,那我就放心了。不过我希望你能多给国内投资,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 “姜shu记,这个您放心。国内市场始终是我们汉华投资的重点。” “你有这个想法就好。”犹豫了一下,姜卫国缓缓道:“小徐,你的商业能力是我见过的人中最出色的。我希望你能多把他用在对科技行业和实业上,切实提高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 徐良愣了一下,姜卫国换了一个更亲近的称呼,语气也变得诚恳了很多。 不再像是高高在上的官员,更像是一个为cao心国家未来的长者。 “您放心,不管是汉华还是我自己,都会积极投资实业和科技行业。” 姜卫国应了一声后,“你们鸿蒙总部的项目,市政府会尽快推动,争取能够在下半年八九月份,让你们开工。” “我们鸿蒙、汉华和泰华地产,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嗯。就到这里吧。” “再见。” “再见。” 挂断电话后,徐良长长的吁了口气。 他真不爱跟官员打交道,尤其姜卫国这种省bu级的高官,每次都压力巨大,生怕说错了话。 “怪不得国内的富豪都想往外跑,谁都相当NO1。” 感叹了一句后,徐良来到望江大厦旁边的五州商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