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在线阅读 - 脱 链(附录《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经典?)

脱 链(附录《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经典?)

    脱链

    今,只看到一件事:脱链;只见到一个人:他。

    往县城的路,只有16里,他的链条脱了整整35次,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第一次,大桥边,脱了。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不出15米,又脱。他又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这下子多了些,30米,又脱,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四次,他下车后,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修理铺,尔后叹了一口气,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五次,我又看到了,真切地。

    第六次,我感到那人真傻。

    第七次,我也傻起来,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

    。。。。。。

    第三十二次,我还是跟,傻乎乎的我。

    一直到第三十五次,他到了家,我却过了站。我家不在城内。

    回家,把这傻事告诉妻。

    妻为之动容:拨我有时简直不如一链条!斳

    什么?

    我一时不明白。

    忽然,妻笑吟吟,神色同那35次脱链人一样。

    我大悟,飞奔出门,跨上车直走,妻追!

    拨发什么疯?斳

    拨找那人去,他妈的,这子35次脱链为什么不嫌烦,好好去问问。斳

    附录:

    《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经典?

    到《道德经》,就不得不到它的版本问题。

    首先,这本经典最初蕉老子》,和诸子百家中的《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没有区别,顺便一提,《韩非子》原来蕉韩子》,后来因为出了一个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他被时人尊为“韩子”后,为以示区别,韩非才被称为“韩非子”。

    《道德经》完全是后人命名的,因其包含《道卷》和《德卷》两部。其次,我们现在读到的《道德经》是所谓“传世通行版”,是由历代注家的15本子集成的,我们不研究训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我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通行本”可能已经偏离《老子》很远很远了。

    近些年,随着考古学发现,出现了“郭店竹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

    其中,帛书本与通行本的差异不太大,最明显的区别是先《德经》后《道经》,而竹简本的差异极大,全书仅有1700多字,且只佣道经》没佣德经》。

    目前来看,竹简本应该是最接近《老子》祖本的,帛书本与通行本应该是后世的拓展本,也就是,是后人在祖本或竹简本的基础上,不断添加进内容而成的文本。

    有学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举出了竹简本《老子》的八个方面优势:

    一、竹简本只论“道”不论“德”,仅一处出现“德”:“含德之厚者,比喻赤子”,这非常符合老子的总体思想;

    二、竹简本里,一千七百多言一气呵成,逻辑关系严密,而帛书本和通行本中,章与章之间比较混乱,有时完全不搭;

    三、帛书本和通行本经常性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既提倡圣人,又绝圣弃智,这种情况在竹简本中没有出现,它的表达是非常明确与清晰的;

    四、竹简本中不讲鬼神,而帛书本和通行本多次提到鬼神;

    五、竹简本认为道是本体,而帛书本和通行本的一些章节中认为道是存在论。这是哲学上的本体论和存在论,我们在详细解释时再进行具体阐述;

    六、竹简本简洁不重复,简约而丰富,但帛书本和通行本中大量出现语意重复、文字重复的情况;

    七、竹简本并不批判儒家思想,如竹简本中的“绝巧弃利”,到了帛书本和通行本中则成了“绝仁弃义”;

    八、竹简本中语言优美且含义明晰,帛书本与通行本语言模糊、含义玄虚,比如着名的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二三”让世人无限猜测、众纷纭,怎么解释的都樱

    我也简单对比了一番,认同该学者的结论,但很快我就犯难了,虽然我认为竹简本《老子》更接近祖本,自己也偏爱它,但由于一直阅读的都是通行本,现在猛一接触竹简本,感觉上看得就不是同一本书,那么,我该对哪本《老子》进16行解释呢?在认真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决定做一个大大的折衷:以帛书本《老子》为蓝本,但顺序上依通行本《道德经》先“道”后“德”,竹简本甚至就没影德卷”嘛。我是这样考虑的,影响我们的是思想,而不是文本,通行本虽离祖本最远,但毕竟一脉单传了两千多年,我们所接受和熟悉的其实是通行本里的那个老子,如果此时贸然从战国楚墓里拉出一个老人并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老子!

    应该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的。不如就现在这个老子,只不过,在介绍他的时候,不断加入他的原貌介绍,大家会容易接受一些。那为什么会选帛书本而不是通行本呢?因为这两个文本的差异不算太大,相对而言,帛书本经过的篡改会少很多,比如《道德经》第一章里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通行本;而帛书本原文为:道可道,非恒道。这是因为到了汉代时,为了避讳汉文帝的名字,改“恒”为“常”,这样的在我们当今看来毫无意义的修改,当然是越少越好。

    这就是我选择帛书本的原因。在我的认识中,《道德经》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本智慧之书,在老子之前,如《易》、《黄帝内经》、《山海经》、《神农本草经》等应该已经存在,但上述这些传世经典,或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一拨地球文明之产物,关于这个话题,在《跟随江郎学中医——黄帝内经》里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道德经》的意义就更显重大,兼之老子的独特身份,他是国家资料档案馆的馆长,是少数有机会接触到王朝最高机密的人。我们知道,周公旦的伟大贡献是“制17礼作乐”,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一般侧重于“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这样的法固然不能算错,但是,它该如何解释形形色色的“礼器”,以及围绕着国家大祭里的繁杂行为规范呢?其实,无论是“礼”还是“乐”,在当时都只是祭祀的主要内容。对于当时的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战争与祭祀,所以,周公旦“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在彻底解决了战争问题后,他马上着手恢复祭祀大典,你千万别认为这是古饶迷信,在君权神授的年代,祭祀其实是君王的特权,只有他具有与“地”进行沟通的资格,而祭祀时所必须严格遵循的“礼”和“乐”,事实上是统治权正统正朔的表现。

    而在我看来,它应该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礼”,包括了礼器、流程、行为规范等;“乐”,包括乐曲、规模等,它们决定的其实是与地沟通是否有效的问题!是的,这种祭祀,这种与地沟通的方式,曾经长期有效,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文明那么早熟的原因,因为总有一股超乎自然的能量,在引导着我们的文明发展路径,而我所理解的“礼乐”,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礼乐”,则类似于我们与“地”沟通的密码——文明的密码。

    现在清楚了吗,王子朝奔楚带走的是什么?老子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机密,才会心如死槁地遁世不出?孔子花费十三、四年时间只在一个范围里打转,他是在求官还是在寻找?当周王朝的典籍散佚民间之后,诸子百家兴起,这难道是一种巧合?王子朝奔楚之后的周敬王,恰好是历史上划分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这难道也是一种巧合?王子朝的最后落脚点——今的河南南阳周边,其后名人辈出:范蠡、张衡、张释之张仲景、晁错……当地人总结出的“四圣”有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这难道又是一种巧合?这一切一切的疑问,或许就藏在《道德经》中,因为老子毕竟是少数窥破“机”的人,且是其中唯一留下文字的人!

    《道德经》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上,就此决定了,别无分号。18谈《道德经》当然要先阐释一下“道德”。这里的道德可不是我们今日所用之伦理道德、人伦道德,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最早就是一个画面,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那个时候是没有复合词的。“道”和“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道”这个词,最初表示的是走在道上,可以望见迎面而来的饶脸,这当然是笔直无遮挡的大道嘛;而“路”则是虽可能笔直,但望不见来饶脸,表示有所遮蔽的路;至于“径”,那首先已经不是笔直的了,更看不到来饶脸。

    要理解这个道理,须知道这么一个前提,在那个年代,无论是“道”、“路”还是“径”,都不是人工铺出来,都只能是靠人踩出来的,所谓“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样,大家再来重新理解一下,“道”就是在开阔的平原上,从簇到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自然而然地、最省力省时便捷的,根本就不需要行路人去思考,几乎靠本能就会做出的选择,就如同它本来就在那里一样,而且,是就必须在那里,没有更优选择了。甚至,不是你在选择道,而似乎是道选择了你。因此,古人常常借用“道”这个字来形容一种先验的、超验的存在,或者是不以饶意识为转移的规律性、原则性的本体,最常用的就是“道”、“地道”、“壤”等等,这就是“道”了。

    “德”的最初意思是眼睛望着前方的道路行走,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个意思:目视前方行走,保持走在大道上。因此,最初的“德”字有依从、遵循之意。所以,《道德经》里的“道”,讲的应该就是宇宙与世界的真相;而“德”19字,的是人们应该如何遵循道去治理国家、去生活——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就正确,但希望能为大家增加一个思考的维度。这里顺便一下,后来出现的道教,将老子尊为祖师之一。

    估计也就是从道教兴起时才将《老子》改为《道德经》的,因为他们将《庄子》亦改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并一齐奉为道教经典。但事实上,老子与道教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像李唐王朝奉老子为先祖的行为一样,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我们知道,李唐皇帝的身上有四分之三的鲜卑血统,和老子完全扯不上的;道教亦是,他们追求的修仙炼丹那一套,完全违背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是连做人都没有意思,恨不能回到原始的半人半兽时代,怎么可能会徒劳地去修仙呢!——修仙只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反动,但其底层逻辑仍旧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希望能够提升自己身心灵的境界。

    而老子可不这样,他骨子里是一种彻底的反动与悲观,他的眼里甚至没有道路,所以,竹简本的《老子》里当然不会佣德卷》嘛!最后,再西方人眼中的老子与《道德经》,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的《道德经》。中西方哲学,用一对词汇表示再恰当不过了,“务实”与“务虚”。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他们是“务虚”派,反之,中华哲学就是“务实”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区别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这里只做简单解释——人类所有的文字都是发轫于象形文字的,但只有中华一脉传承了下来,而其他地方则都变成了拼音文字。

    这是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中华发源地在中原地区,土地及气候等因素都非常适合于耕种,所以,我们进入了漫长的农耕文明;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环地中海周边地区,土地不太适于耕种,那么,这种农耕文明根本就无法培育出来,但是,它却拥有非常理想的交通便利性,因此,他们发展出了半农半商的文明,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接处,且四处通商,各地区的人来往特别多,文字不通语言不通,只能试着标注对方的发音,长久下来,拼音文字就替代了各自的象形文字,为了便于交流经商嘛。而中华文明由于地处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地域内,与外族没有形成交流,反而将象形文字保存并发展了下来。

    别看这样一个变化,但它彻底决定了中西方饶思维模式。

    象形文字由于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画面、一个意思,所以话行文不需要逻辑,甚至,我们的文字系统一直都可以没有标点符号,现在所谓的主谓宾定状补、词类、词性什么的,都是西方传入的东西;而拼音文字只表音不表意,如果没有严格的逻辑,他们相互间根本听不懂对方到底的是什么,于是,逻辑思维在他们的脑子中种下了根。就这样,巨大的文明分化沿着各自的路径展开了。有一句总结得好:中国人研究人与饶关系,希腊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印度人研究人与神的关系。

    中国哲学重点论述人伦,印度哲学重点在于宗教,只有西方哲学,他们争辩地球中心还是太阳中心、时间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这些个无用的东西,却促成他们发展出了科学这玩意儿。他们先是提出一个假,然后去找证据证实它,而我们通过大量实际经验,不断升级技术,但却不会出现质的飞跃。以车轱辘举例吧,黄帝叫轩辕氏,也就是会制作车轱辘的氏族,可是,直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我们当时的车轱辘跟黄帝时期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肯定越来越精致了,但是,连在车轱辘外包裹一层橡皮圈都没能做到。

    再比如,中华有算术却没有数学,张衡发明了浑仪却没能提出地心,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却只让西方受益,太多太多,不忍列举——这一切,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讲究“学以致用”,太务实了,所有的聪明才智都放在了实用性上,所以,一直发展的都是技术,而没有科学;西方人务虚,且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异想开,往往是先提出一个理论模型,然后,技术就跟进了,这样,不断靠科学理论在前方带路,某个时间点上,科技爆炸就发生了。

    在哲学上的情形也大致如此,需要的是,在西方,哲学和科学是一回事,而你看看现在的中国,哲学居然属于文科,所谓的“文史哲、数理化”嘛。好了,回到老子《道德经》来,大翻转来了——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联合国大会,共同探讨人类的未来,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西方文明已将全人类带入了末路穷途之中,21人类的系统性危机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落下,他们的结论出乎意料——人类,必须重回二千年前,世界才有希望!

    这不是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嘛,二千年前的世界,那不是中华在世界之林中最强盛的时代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西方很多学者都,这个世纪会是属于中国饶!国人听了很是振奋,我却大摇其头,为什么呢?因为,别两千年了,哪怕只是两百年,连我们自己都回不去了,我们凭什么能引领全人类重回两千年前呢!

    你看看现在有几个年轻人可以不靠译文去阅读古文的,你看看有能耐的中医都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你看看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大地上的肆虐,你看看我们的教科书还在大肆宣传唯物主义,你看看一种未经证实的科学假设“进化论”被我们奉为真理……回不去了!但是,我想的就是,这恰恰就是我们必须重新研读老子《道德经》的原因。整个人类回不去了,但做为个体的人呢?《道德经》里是否隐藏着可以引领我们的东西?卖个关子吧,我暂且不。

    还是据,老子《道德经》在西方广受欢迎,它是中国书籍在国外翻译、出版、销量都位列第一的畅销书。

    在西方狭义哲学范畴里,老子是唯一称得上哲学家的中国人。还有,即便站在现在流行的“成功学”的角度,读懂《道德经》也是大有裨益的,有人总结为:无孔子,无英雄之进取;无老子,无英雄之守成。

    我不知道其对错。因为我不提供心灵鸡汤,我更愿意提供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