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煮酒论英雄
“这武侠小说里面还有写诸葛武侯的诗句?” 司马青玉大为好奇,“在哪里?让我看看!” 蔡伯生将手中的《神州奇侠》书本从第一页掀开,指着标有楔子的那一篇文章道:“你来看看,就是这一篇七言律诗!我曾见过多位名家为诸葛亮赋诗填词,但却从未有如这篇诗文这般恰当的!” 司马青玉注目观瞧,只见书中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青玉看罢多时,口中吟诵多遍,兴奋道:“这首诗好!历来不乏写诗赞颂武侯者,但遍观诗文,却是以此为最!” 他看向蔡伯生,“蔡老师,你写的诗文呢?让我看看,跟飞阳这首诗相差多少?” 蔡伯生摇手道:“这哪能比?可说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 他羞愧道:“青玉,若论诗才,我比飞阳可是差远了!” 见了《神州奇侠》里面的这首诗,司马青玉不再焦急,也有心思开玩笑了,对蔡伯生笑道:“你不是一直自命风流,被人称为港城四大才子么?现在见了飞阳的诗文,还有什么话说?” 蔡伯生道:“你可别是说什么四大才子了!说出去还不够丢人显眼的。” 说着翻开书本,将第一部的名字展现给司马青玉,“青玉,你看这几个字!” 司马青玉顺着蔡伯生的指点看去,便看到了“剑气长江”四个字。 “咦!” 司马青玉奇道:“他还真写了这么一句话?” 蔡伯生又翻了几页,司马青玉便看到了“两广豪杰”四个字。 “蔡老师,他还真没有骗你,真是说什么就写什么,我当时还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写小说,哪有那么随口一说就把题材内容给定下来的?” 蔡伯生笑道:“我本来也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糊弄我一下,没想到人家说的却是真的。” 蔡伯生哈哈笑道:“这孩子,说话算话,果然不愧是写武侠小说的人,很有一言九鼎的意思!” 司马青玉得了李飞阳这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心里高兴,与蔡伯生闲谈几句后,便告辞离去,他迫不及待的要将这首诗题写到自己的画作之上。 送了司马青玉离去后,蔡伯生从新将《神州奇侠》打开,拿掉书签,继续往下阅读。 他如今读书非常慢,将这本样书拿了两天了,连第一部分“剑气长江”这一段都没有看完。 他嗜酒如命,经常在看书的时候,在书桌旁边放了一瓶酒,一个酒杯,看到高兴之处,心里爽快之下,便“哧溜”一声喝掉一杯酒,每看到一段高兴的地方,便端起酒杯喝一口,刚看了三页文章,便喝了五杯酒,再往下看时,已经头晕眼花,酒意上头,看不下去了。这也是他看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蔡伯生地位特殊,人品向来有保证,他才能从马奇东的报社将这还未面世的小说的样本给拿了出来,但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他们看书的唯一渠道就是报纸连载。 对新青年报社对于李飞阳小说的宣传,抱有极大热情的读者们,在看到小说的名字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他们是武侠小说爱好者,不单单 《新青年》报纸连载武侠小说,乃是每日一小段,一小段就那么两千字左右。实在有点吊人胃口,有性子急的人便写信给报社,要求他们催催李飞阳,好让李飞阳写书写的快一点,他们也好多看几段“过过瘾” 对此,马奇东自然不会答应。 本来李飞给他的就已经是完本的小说,他为了报社报纸的销量才故意进行小篇幅的连载,哪能因为读者的催促而轻易改变决定? 但是也不能对读者的呼声置之不理,想了半天没有主意,他便开始像李飞阳求助。拜托李飞阳给他的报社出个主意。 李飞阳听到他说的问题,想了想,便道:“这好办,你在你们报纸的版面,多开一个专栏,专门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作者的思路走向,力求与广大读者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更能挑起他们的阅读热情,又能减少他们对连载字数少的抱怨。 于是,在几天之后,关注《新青年》报纸是人们,发现报纸上多了一个叫做《煮酒论英雄》的专栏,在专栏的开头部分,马奇东以《新青年》报社少东家的身份,对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们,发出邀请:所有喜欢武侠小说的,热爱武侠小说的读者们,可以在《煮酒论英雄》专栏里畅所欲言,说一下自己对武侠小说的认知,也可以谈一下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瑕疵与不足。只要不写什么谩骂的语言文字,只要言之有物,报社便会酌情审阅,可以的话就在这个专栏里将文章刊登出来。 至于投稿者的言论观点,报社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交由广大读者进行评论。 这个专栏的出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之前就有许多看书的读者对于武侠小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要给小说作者们提一些建议或者指出一些小说中的逻辑矛盾,但是一直没有渠道。 而正统文学杂志的专栏里,根本就不允许有关武侠小说的文章在其中发表,虽然写武侠小说的是李飞阳,但是也改变不了传统文人对武侠小说的轻视之心。 他们不敢轻视李飞阳,但是却看不上李飞阳写的武侠小说。 就如同古代的臣子对帝王本身饱含畏惧之意,但对帝王的一些做法却不认同,甚至会据理力争,毫不相让。 如今李飞阳的文学成就之大,已经无需多言,无论小说还是戏曲,还是歌曲,还是相声,人家玩什么会什么,几乎干什么行业,都是对整个行业专业人士的碾压,他比专业人士还要专业! 因此,虽然有人对李飞阳看着不爽,对李飞阳在文坛一贯的嚣张态度非常不满,但是人家的实力摆在这里,空放嘴炮也无济于事,反而显得自己小肚鸡肠,老大的年纪还要跟孩子置气。 对李飞阳的正统文学作品,汉人世界的作家们已经很难做出评价,因为他们本身的学识与文化积淀,已经没有资格来评价李飞阳。他们只有阅读的资格,而没有品鉴的实力。 现如今,能对李飞阳的作品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的人,也就只有黄世昌、王不知等几个文艺界的老人了。其余的作家,不能评论,也不敢多说什么。 自古文人相轻,到了李飞阳这里,这个说法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现在,大汉的文艺界人士,都隐隐的有点害怕李飞阳了。。 谁让李飞阳如今成了黄世昌和云雨年两位老先生的徒弟了呢,黄世昌还好说,但是云雨年就有点恐怖了。 是以,如今的大汉文学界一片和谐,对于李飞阳时不时在报刊杂志上冒出来的一些挑战性极强的语言,内陆的文学工作者们,都是假装没有看到。抱着“好鞋不踩臭狗屎”的自我安慰念头,他们不再招惹李飞阳。 而港城的文学界与内陆文学人士不同,他们一开始对李飞阳就没有恶意,他们知道“李飞阳”这三个字的时候,就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 港人尚武,对于港人来说,李飞阳的武侠小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奇幻的带点神秘意境的江湖世界,给他们的感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相比于内陆,他们的中层文化圈子里,对武侠小说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不喜欢武侠小说,但是相对而言,比大陆还是要好的多。 如今马奇东的《新青年》报社开辟出《煮酒论英雄》专栏,这让许多看武侠看得不过瘾的读者们都是兴奋之极,许多文化程度颇高,自认文笔不差的读者,开始向《新青年》报社投稿,写一些自己对如今武侠小说的建议与见解。 自从《煮酒论英雄》专栏开辟之后,《新青年》报社所收到的投稿件数,开始井喷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