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两京制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两京制

    第240章两京制

    有了朱瞻的保证,朱棣对于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底气。

    不过朱瞻并不打算让朱棣就这么直接迁都,而是另有想法。

    “爷爷,迁都北平这却是对国家是有好处,但您也得看到北平这地方并不能供养如今的大明帝都。”朱瞻向朱棣摆出了后世对大明迁都北京诟病最多的问题:“前元时期,元大都就需要从南方每年征调大量的漕粮来满足需要,我大明若是迁都过来,每年至少得从江南运送超过百万石的粮食才能满足北平一城的消耗,这对于朝廷的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粮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明朝时期处在小冰河时期的降温阶段,整个北方的粮食产量可以说是严重不足的,不然的话也不至于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调运大量的粮食来满足京城的消耗了。

    而且这件事一直从朱棣迁都北京开始,绵延至了清末,持续了近六百年的时间。

    期间不仅催生出了“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个奇葩体系,也同样滋养了沿着京杭大运河分布的一系列城市。

    但漕运对于大明的经济来说,是不利的。

    毕竟海运可比漕运要方便快捷的多,明清两朝之所以不用海运,也仅仅只是利益所系罢了。

    “你之前不是说辽东之地是天下最富饶的膏腴之地吗?朝廷如果把那里开垦出来,用于种植粮食,能不能满足京师的需求?”朱棣铁了心要迁都,此时已经是直接将北平称作京师了。

    听着朱棣的询问,朱瞻倒是肯定的点了点头:“如果开发辽东,以辽东之地的富饶,是能够在粮食产量上满足京师的需要的,不过这只是迁都北平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朝廷统治的重心北迁,南方多少都会政令不通达,比如交趾,距离南京已经是极远,若是朝廷迁都北平,一道政令怕是一两个月都不能传达到交趾,这不利于国家掌控地方。

    尤其是南方七省,一旦朝廷统治重心北迁,这地方上的问题就该多起来了。”

    对于这个问题,朱棣也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所谓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在封建时代朝廷的政令想要通达全国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很多时候,朝廷的政令最多能够抵达县一级,再往下的乡、镇和村落,就没有朝廷设立的衙门口了,它们靠的更多的是地方乡绅、村老,以及颇具大明特色的宗族来管理。

    这一方面是交通不便,毕竟即便是到了后世的21世纪,这片大地上不通汽车、水电的地方也依旧存在,在这个封建王朝的时代,指望地方上能够把朝廷的政令准确无误的送达到地方并且切实有效的执行,着实有些对地方官员要求太高了。

    毕竟官府的人力有限,识字的人就更少了,你很难指望他们能够派人前往每一个乡村,然后准确无误的传达朝廷的政令。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朝廷顺利迁都?”朱棣也不说那么多虚的,直接问朱瞻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朱瞻本来还想和朱棣谈更多的关于迁都的影响与弊病的问题,但听到朱棣这么说,他也只好作罢,打算之后和自家胖老爹来聊这些。

    毕竟胖老爹朱高炽才是大明副帝,朱棣?他只是征北将军而已。

    不过朱棣的问题还是要回答的,朱瞻想了想之后说道:“其实朝廷可以实行两京制,一南一北两座京师,由南京治理江南七省,北京治理北方六省,这样一来南北两地都能得到有效的掌控,可以避免朝廷统治重心变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然,这样做无疑会导致南北分化,所以朝廷必须加强南北两京之间的流通和交流,北京作为帝国的正式国都,南京作为陪都或者副都,两京并行之余,还是要以北京为重。

    不过南京也不能成为摆设,朝廷要给南京的官员事做,不能让他们成为摆设,所以让南京管理江南也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就是大运河和海运了,朝廷绝不能舍弃海运,这不仅关乎到朝廷对倭国的统治和对朝鲜的控制,更因为海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如果朝廷只依赖大运河的运力,那么随着河道的逐渐淤塞,朝廷迟早有一天会面临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而海运就没有这个烦恼了,不仅可以运输更多的物资和粮食,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这两条说的都很好!两京并行,既照顾了那些不想迁来北京的人,也让朝廷不至于失去对江南的控制,这却是不错。”朱棣称赞了一句,对于朱瞻的这番建议还是很满意的。

    虽说以朱棣的见识也能判断的出来,真要两京并行,这当中肯定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但总归比他之前所设想的蛮横的将京师直接搬到北平要好不少。

    而且按照朱瞻所说的开发辽东之后,北方的经济也能随着京师的北迁而获得发展,这对于整个大明帝国的繁荣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朱棣虽然已经对朱瞻提出的建议很满意,但他还是想从朱瞻肚子里再掏点货出来。

    于是他对着朱瞻问道:“还有没有其他建议?光是这么几条,说服你爹都够呛吧?爷爷可是等着你说服你爹,给你加封吴王呢!光只有这么一点建议,你还是去当郑郡王吧!”

    对于朱棣这副睁着眼说瞎话的态度,朱瞻略感无奈,但还是向他回答道:“回爷爷的话,建议孙儿当然有,但这件事影响颇大,孙儿不敢妄言。”

    朱瞻确实有一个盘算已久的建议,但他也很清楚,这个建议一旦提出,对于大明来说是真的要举国动摇的。

    “说,让朕听听看有什么是你不敢说的。”朱棣顿时来了兴致,他很想知道朱瞻都不敢说的建议到底是什么。

    朱瞻无法,只好对着朱棣解释起来,而随着他的解释,朱棣的脸色也变了。

    两京制不是我瞎编的,明朝其实一直都是两京,只不过原本明朝所采取的制度是把南京做为了北京的备份,这些南京的官基本上都不干活,成了流放和养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