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临时凑合的管理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临时凑合的管理

    第171章临时凑合的管理

    因为徐滨的建议,朱瞻忽然领悟过来,在倭国统治地方,和在大明那是完全两个概念。

    在大明,因为有着自洪武朝开始就建立起来的完善的基层官员制度,他作为藩王其实并不需要太过花费多少精力就能够很好的治理地方。

    有什么政令,只需要传达给王府的属官,他们自然会和封地的地方官员交割,从而实现他作为藩王下达的政令。

    而这还只是在洪武朝和如今朱棣实行藩王新政之后藩王才有这样的权利,在藩王新政之前,朱棣为了防止自己的兄弟们模仿自己再来一次靖难,可是把藩王干涉地方的所有权利都禁止了的。

    所以对于朱瞻这样的新晋藩王来说,治理地方算是一个他以前从未接触过,也没有什么经验的可言的全新事物。

    毕竟,你不能指望他在修仙界的时候学习怎么当一个藩王去治理地方。

    在大明境内的时候,他倒是从自家太子老爹那里多少学来了一点东西,但那是建立在大明拥有完善的基层官员制度的前提下的。

    一个运转正常的政治系统,能够做到有效的传达政令、治理地方,那么上层的领导就不需要过多的花费精力在这上面,只需要考虑如何做出高层决策就好,剩下的自然有那些做事的基层官员来负责。

    而这才是一个完善的政体所应该具备的,高层负责做决策,而基层负责执行。

    这些投靠过来的武士成为了最基层的代官,懂明国话的武士相对占据了高位,毕竟能够进行语言上的通达,他们相对来说就属于中层管理人员了,可以起到一个上下传达的作用。

    但现在倭国的基层在之前的清缴当中被明军清扫一空,朱瞻想要重新掌控这片土地,那么重建一个基层管理架构就是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虽然没有读书人,倭国却有着另一种群体,可以用来作为基层管理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倭国的武士阶层。

    自从他宣布在已经改名福港的福冈城中招募人手开始,不少基层武士纷纷前来投靠,其中不乏有曾经大内家的各种谱代家臣,以及原本九州岛上其他大名家里的中下层武士。

    郑王府的属官则是高层管理层,毕竟这些人都是朱瞻的亲信,更值得信任。

    不过这些投靠过来的武士在忠诚上也还算有基本的保障,在朱瞻同意他们保留各自家族基本的封地范围的情况下,这些武士便已经算是他的封臣了。

    而有了这批人的投靠,搭配上郑王府的属官,倒是很快就在九州岛上搭建起来了一套眼下来说确实还算高效的行政体系。

    作为分封制的最基础组成单位,武士们可不只是职业军人,他们更多的是要肩负起村长和地方行政长官的职能。

    如果是在大明这很简单,毕竟大明有着自洪武年开始培养的大量读书人。

    或许还有老一辈的老顽固不想出仕大明,比如写《三国》和《水浒》的那两位,但大部分的普通文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成为大明官员的。

    而且事实也证明了,在武士阶层当中确实有着足够多的人才,或者说能够满足朱瞻建立起一套基层管理架构的人才。

    虽说当年江浙的文人因为被屠过几遍看不起大明和老朱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明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本福冈城周围的武斗派全都在朱瞻召唤来的天雷当中灰飞烟灭了,剩下的这些武士大多都是不擅长砍人的文治派,相对来说对内政的擅长程度要高不少。

    在这一时期武士的主要工作也从打仗变成了治理地方,所以他们需要懂得按照农时让自己的领民耕种土地收获粮食,需要懂得算术从这些领民身上征收税赋,还要懂得作为武士最基本的军事知识能够组织训练军队去和其他领主干架……

    总而言之,一个合格的武士要懂的东西其实非常多,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武士并不能擅长这么多东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当中有足够的人才。

    但事实上,倭国的武士虽然确实喜欢划拉肚皮看下水,从剖开的肚皮里掏肠子扔别人脸上,可武士这个群体依旧有着相当不错的教育水平,甚至于可以被人吹嘘倭国的识字率高。

    毕竟永乐朝不是洪武朝了,不至于老朱家的官狗都不做。

    这其实很好理解,武士阶层并不仅仅只是职业士兵。

    尽管在战争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砍人,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治理封地,管理地方和领民,按时征收和缴纳税款。

    如今的倭国刚刚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战争,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平稳时期。

    和这件事相比,颁布什么政令,收买地方人心,思考该如何经营管理这片领地,都是可以往后稍稍的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此时倭国虽然已经搞出了他们自己的假名文字,但主流的书面用字还是汉字,不懂读写汉字那在这个时代可是和文盲能画上等号的。

    在后世人们对于倭国武士的主要印象就是腰里插着两把刀,一把捅人,一把捅自己,野蛮而凶残。

    这当中精通汉学的人不在少数,懂得明国话的也很有一些,会最基本的读写汉字的更是占了绝大多数。

    但在倭国就不行了,就算朱瞻想要冒着僭越的风险开科举选材,倭国也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给他用。

    可以说倭国的基层管理架构,就是由武士们组成的。

    当然,这种临时构建起来的封臣与领主的关系并不牢靠,以及朱瞻自己也不会这样把土地分封出去。

    眼下的这一切都只能算是一个临时过度的政策,在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朱瞻将会重新梳理这一切,不过眼下嘛……一切就先凑合着吧。

    至少这个搭建起来的临时架构,已经够让他把命令传达到乡野,让那些普通的老百姓知道整个九州岛都换了领主,以及他们现在和他们的领主一起……算是大明的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