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左传》与《周易》(十六)

《左传》与《周易》(十六)

    第五章:解读《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史巫如何用“春秋《周易》文本”进行卜筮的,再看与原创《周易》有多大关系,以及卜筮有没有道理

    第二讲:《左传》记载“以《周易》筮之”的其它筮例的卜筮方法

    第二节

    《左传》记的第三筮例是《左传·闵公二年》:“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我们还是先看这段文字的翻译:“鲁桓公的小儿子成季将要出生的时候,鲁桓公令卜楚丘之父用龟占卜。卜楚丘之父占断说"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不亚于您,奔走于两社之间,作为公室的辅助。季氏灭亡,鲁国就不再盛昌。"又用蓍草卜筮,得到《大有》里《乾》这一繇题,说:"尊贵如同父亲,受到敬重如同国君。"等到他生下来,在他手掌有纹像个“友”字,因此就取名友。”

    此段记载了成季出生前,既占卜又占筮。既用乌龟占,又用蓍草八卦卜筮结合来决疑。

    成季既是鲁桓公最小的儿子,又是鲁庄公的弟弟。鲁庄公死后,先后有公子般,鲁闵公,鲁僖公为国君,成季都经历了。成季又叫公子友,因为出生时,手心有一友字。后来鲁国的三桓,其中就有季友这一族。三桓,是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大家族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成季出生前既占又筮,而卜筮的结果是得到《大有》,此筮例中的《乾》是《大有》里的第五“繇题”。如《左传》记春秋时期《周易》文本里《大有》的内容格式是:

    ()大有:元亨。

    ()鼎: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离: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睽: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大畜:匪其彭,无咎。

    ()乾:厥孚交如威如,吉。

    ()大壮: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通过春秋《周易》文里来看,已知《大有》里的第五“繇题”是《乾》,而以《乾》为“繇题”里的繇辞内容是“厥孚交如威如,吉。”

    而此筮例在断吉凶时,也没有直接点出《大有》里的《乾》做繇题里的繇辞(即“厥孚交如威如,吉”。今本《周易》“大有”里是以“六五”为爻题,而内容是一字不差。),也不是以这一繇辞来解卦,大概是看不懂这一句所谓的占辞吧,或是这一句所谓的占辞之意与要问的事情联想不到一块,才避开不谈。卜楚丘之父(卜楚丘是鲁国掌卜事官,其父也应掌卜事的官)卜出此筮例,是通过《大有》繇题名《乾》卦取象分析后,变成自己的解筮意思说出“同复于父,敬如君所”的话来。因《大有》里卦画符号里的内三画是八卦里的《乾》卦,其取象为“父”,为“君”。《大有》里外三画(称外卦)为《离》。历史上有解释《离》为乾之子,那么,由《大有》卦外卦《离》到变为六十四卦《乾》卦里的外卦八卦《乾》卦,《乾》取象为父,所以说“同复于父”(将来儿子同父亲那样的地位)。《乾》卦又取象为“君”,故又附会出“成季还会受人们的尊敬同国君一样”。这是通过《大有》卦八卦取象,和第五繇题的《乾》卦(其内外卦都是属八卦里的《乾》卦)取象。而联想、附会出季氏将来“尊贵如同他的父亲,敬重如同国君”的解卦说法。由此而知“八卦”筮术不是《周易》里的东西,不恰当的比喻“八卦”犹如附在《周易》里的寄生物,再者八卦卜筮求吉凶上更是无稽之谈。

    《周易》原本是卜筮书?还是政治哲学?我们来看原创《周易·屯》文译解,对比《左传》记载史巫以春秋《周易》文里“《屯》之《比》”卜筮,看两者之间所表现出的天壤之别。

    附:

    《周易·大有》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大有,元亨。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匪其彭,无咎。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

    十四、农业上大丰收,是大亨通的事情。

    争取农业的丰收,既不遭遇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祸害,即使劳动艰辛,可获得农作物的收获。用大车装载着丰收的农产品,送到指定的地所,没有咎害。各地的公侯享受到天子的宴请,而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却没有资格享用。要反对那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才不会出现灾害。以爱之心去交往那些财富创造者,而建立起威信,才是正确的。农业生产有了风调雨顺,才能大获丰收。

    (解说)

    “大有”:年谷丰收为大有。“大有”是指农业上的丰收。本篇的论题是“大有,元亨”。其意是“农业上取得大丰收,是大大的好事情。”这一主题,不说是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后期,就是现今的中国,农业问题,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问题。而那个时代,自然农业是社会的命脉,所以说,只有“大有”才称得上“元亨”。本篇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这里的“无交害”是指不遇自然灾害。“匪”:非;或行为不正。“匪咎”:指行为不正所造成的灾祸。这是指人为所造成农业上出现的灾害。

    本段的意思是“农业上不出现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造成的灾祸。即使劳动艰辛,最后保证农业的丰收,没有问题。”

    这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命题“大有元亨”展开的论述。这里讲的道理是符合逻辑的,即符合实际的。农业上的丰收,确实不能遭遇灾害,如旱涝等自然灾害。作者认为农业丰收不但不能遭遇自然灾害,而且也要避免人为错误导致农业出现灾害。前面的篇章里已出现过作者的担忧,“月几望,君子征凶。”这就是人为造成错过抢种庄稼的时机,就会发生收成不好的年景。这里作者所担心的人为灾祸(匪咎),会给农业上造成灾难。这与自然灾害有着同等的危害性。《周易》作者所担心的人为造成的农业上的灾难,不是在二十世纪里的中国农业生产上,出现过严重的瞎指挥与“闭塞视听”的浮夸政策,造成农民没粮食吃,而被饿死的悲剧现象。而这几千年前的哲人就有过这种忧患意识,是多么的可贵。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本段是承上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述。如果,一,没有自然灾害,二,又没有人为的灾祸,那么,就是丰收的年景。农业大丰收了,“用大车载着丰收后的农产品,有目的的运往指定的地方,这是没有错的”。看来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上的运输工具,还是很先进的,这“大车以载”,让人喜悦,让人羡慕。而到了三千年后的那个生产队时期,收获的农作物,在笔者的家乡,还是肩挑人背。农业生产非常辛苦,还吃不饱肚子。《大有》里所讲的,丰收后的果实是归有主人的,而不是劳动者的。这与生产队时差不多,是上交的多,留下的少。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这是指各地公卿大人成为有功之臣,享受到天子的宴请;而劳动者却没有资格享有。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与重视。农业大丰收了,王公们得到奖赏,而他们是不劳而食者,反而劳动的百姓却得不到认可。这是对不平等现象的反映。

    “匪其彭,无咎”。

    “匪”:一是指非、不是。二是指行为不正。“彭”:旁近。这一段是作者紧跟以上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匪其彭”:是指那些不正确的观念。既不能正视农业的不正确观念,应予纠正。哪些是不正确的观念呢?即上面提到的对农业生产上人为造成灾祸;不重视农业生产问题;也包括丰收后,对劳动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丰收了,功赏于公卿,而剥夺了劳动者(小人)享有的尊重。只有反对,或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观念,才不会出现过错。这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本段又指明了方向,应如何去做,作者提出“厥孚,交如,威如,吉。”这是说“以爱去交往和树立起威信,才吉祥。”这体现了作者构建的普世理念——“爱”(孚),来作为行为准则。这里的“厥”是代词,指代丰收的地方。“交如,威如”是指上下融洽和谐之意。这里还是在讲,农业丰收后,要反对那些不正确的观念,要以爱去和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相处,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局面,这样才是正确的(吉)。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最后句子的意思是“农业上有了风调雨顺,没有不大丰收的。”这里的“天佑”,确实是古人的认识观,也确实是靠天吃饭的真实反映。这里的“自天佑之”也体现了对自然重要性的认识。而从全篇内容来看,更体现的是人的能动性。这里的“自天佑之”是指农业上不出现自然灾害,而与那些纯粹靠天保佑的迷信是不一样的,这里希望的是风调雨顺,是天(自然)给予佑助,而没有迷信。

    《大有》篇是为有国有家的君子讲述的农业丰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在相对于非常原始的农业生产里,能得到丰收的年景,确实要“天”的“佑之”。《大有》通篇而论,并非宣扬迷信与天命,而是理性与辩证的思想。《大有》里所讲的农业丰收情景,反映了西周社会面貌,农业上的丰收果实是“大车以载,有攸往”,这反映了丰收的果实交到指定的地点。这指定的地方,是“有国”,“有家”的封建主,而小人(劳动者)是不能享有的。作者并不是站在维护“天子”或封建主(诸侯)的立场上,而同情的是劳动者。这无疑体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

    总之,《周易·大有》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即为君子讲述农业获得大丰收,不能忘掉劳动百姓(小人)的艰辛与功劳。要用爱(孚)去交往那些创造财富者,才能树立起威信。而原创《周易》所用历史上传承下来那套符做为六十四篇文章排序符号,可后来史巫把《周易》所用符号衍生出一套卜筮工具及八卦取象卜筮方法,一并把原创《周易》篡改成所认为能通神的卜筮书用于卜筮(算卦)书。通过此篇内容译解,已知是讲述的政治哲学思想,而《左传》记载的卜筮例《大有》之《乾》的八卦筮法内容,既是无稽之谈,又与原创《周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