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易学评论》(四十)

《易学评论》(四十)

    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一篇:两汉易学评论

    第七章:汉代象数义理派(以象数注释《周易》)

    到了东汉后期出现以“象数”解释《易》经的(不但解释《周易》,一并也解释《易传》)“易学”,而那些“易学”被唐朝李鼎祚收集汇编为《周易集解》一书里。

    从《周易集解》一书中可以散见于汉人对《易》(《周易》加《易传》)作出的注解。

    而唐朝在对《周易》的称谓上比较混乱,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以《周易》为名,而释解的内容是包括了《易传》。最恰当的称法应为《易经集解》。

    我们且看《周易集解》所收集的汉人是如何解释《周易》内容的。

    如《周易集解》里收集的对今本《周易·乾》文辞的解释说法(我们只录取汉人的说法):

    “乾:元、享、利、贞。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初九:潜龙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荀爽曰:日以喻君。谓三居下体之终,而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谓三臣于五,则疾修柔顺,危去阳行,故曰“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

    大哉乾元,

    《九家易》曰: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曰“大”。乾者纯阳,众卦所生,天之象也。观乾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乾则之,故曰“大哉”。元者,气之始也。

    万物资始,

    荀爽曰: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乾也。册取始于乾,犹万物之生禀于天。

    乃统天。

    《九家易》曰:乾之为德,乃统继天道,与天合化也。

    ……”

    从对今本《周易·乾》卦的注释,首先看到的是《子夏传》里的说法,子夏(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及战国前期人,为孔子弟子。《子夏传》是伪书,即后人假托子夏之名。《周易集解》一书里共收录《子夏传》里的四条对《周易》文辞的解释。《乾》卦两条,对元亨利贞和潜龙勿用这两句的解释。第三条是对《比》卦里的所谓卦辞比吉做的解释。所引第四条是对《蛊》里的卦辞里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解释。从释文看,是四德及取象和阴阳释法,与《易传》文义理释法同,与东汉晚期象数释法却不相同。唐朝人所引的《子夏传》一书应是西汉前期的人伪作,也因《周易集解》里所引《子夏传》不对《易传》有释解,《子夏传》应在《易传》没有汇编成《传》之前产生的。不过《子夏传》已佚失,现在所传的《子夏易传》是唐时的另一伪作。

    马融,荀爽,郑玄皆为东汉末期人。马融(79年-166年),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郑玄是其门徒。

    荀爽(128年~190年),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

    郑玄(127年~200年),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从三者对《乾》卦的注释,已体现了汉代象数释《易》的特色,用卦气(“天之阳气也、建子之月)和象数(二于三才为地道。三于三才为人道。谓三臣于五。五于三才为天道。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从这些阴阳气说,到爻位数说,而解释《周易》却与汉代之前是不曾有的。

    前面所举例中的《九家易》,不但对《周易》作解释,又对本是《周易》学术文章的《易传》进行了释解,在此说明西汉把《易传》上升经,《易传》已是《易经》的组成内容。故独尊儒术后,经学上对《易经》所注释,不但对《周易》进行注释,而且对《易传》一样的注释。

    《九家易》被认为是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刘向《别录》:“淮南王聘善易者九人。”即刘安聘请擅长《易》经者九人撰《淮南九家易》,署名《淮南九师书》。但研究上有说九家易多为东汉经师,也有认为是荀爽后的易作。由《九家易》对《易传》所做释解看,决不是西汉前期的《周易》学术,而是《易经》的学术。从《九家易》对《周易》释文内容看当是荀爽后的易学。

    又如郑玄对《井》卦里井做的释文。

    (巽下坎上)井:

    “郑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

    这里是用汉象数易学里的诸说解释这个井字。

    “坎,水也。巽,木”,这里的坎水与巽木是八卦取象,即从《井》卦符号的上下三联体符号(所谓经卦)取象说法。

    桔槔也[jiégāo],即汲水工具,在水边架一杠杆、一端系提水工具,一端坠重物、可一起一落地汲水。

    “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

    这里出现的互体,即互卦,即从一个卦符号里六爻画里,除上卦与下卦两个所谓的经卦外,又由二爻、三爻与四爻,三爻、四爻与五爻看出可构成两个新的经卦。这种由上下两卦交互组成的八卦里某卦象。

    这里的离兑,自然是从井卦符号里又看出交互组成的八卦里的两卦符号,八卦里的离卦取象为火,兑卦取象为泽。这就是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的说法。

    这前半段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是通过汉代象数说里的八卦取象及互体卦象来说井意。

    而后半段的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是通过水井上的汲水工具使用方法而汲到水井里的水引申出君王仁政而惠泽无穷之道理。这就是“象数义理”,通过象数释解《周易》文辞,而阐发出的政治道理。

    本身《周易·井》里的井,就是以水井喻意君子惠泽民众的道理,并没有那么复杂性。而汉人用象数去解释《周易》,无以于是画蛇添足。

    又如对今本《周易·萃》里的“王假有庙,利见大人”的注解。

    “郑玄曰:四体震爻,震为长子。五体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优,鬼神之象。长子入庙升堂,祭祖称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体离爻也,离为日,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

    这是从卦爻位体及取象上对《萃》卦的卦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所做出的解释。后人谁又能从郑玄的解释中看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吗?只能是更加的迷惑。

    又如对《泰》里的“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避遗”的注释。

    “荀爽曰,河出于乾,行于地中。阳性欲升,阴性欲承,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无,道虽辽远,三体俱上,不能止之,故曰‘不遐遗’”。

    又如对《咸》里的“咸,亨利贞,取女吉”的注释。

    “郑玄曰:咸感也。艮为山。兑为泽。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故曰‘咸’也。其于人也。嘉会礼通,利顺于义,干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亲说,取之则吉也。”

    如对《讼》卦里的“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拕之。”

    荀爽曰:二四争三,三本下体,取之有缘。或者,疑之辞也。以三锡二,于义疑矣。争竞争之世,分理未明,故或以锡二。终朝者,君道明。三者,阳成功也。君明道盛,则夺二与四,故曰“终朝三拕之”也。鞶带,宗庙之服。三应于上,上为宗庙。故曰“鞶带”也。

    这以上所对今本《周易》里的所谓“爻辞”的注解,能看懂么?大概没有“易学”知识的人很难理解是说的什么。

    即使有“易学”专业知识的人,又能通过那些注释看懂《周易》里的原文之意吗?一样是看不懂,因为这些所谓的注释,对《周易》里的原句子等于什么也没有说。那些都是以汉产生的象数学说来释今本《周易》,“象数学”实乃与原本《周易》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

    象数诸说本是西汉象数筮术者用于占筮的学说,如创始者孟喜,集大成者京房。但他们也却能从理的一面去解释《周易》。如《周易集解》里也有引汉时象数筮术易学家对《周易》及《易传》文的注释,但引用的只是各人有一条。

    引孟喜释《易传·象》文一条。

    《象》曰:“丰其屋”,天际祥也。

    孟喜曰:天降下恶祥也。

    引焦赣对《随》里卦辞注释一条。

    “随、元亨利贞,无咎。”

    焦赣曰:汉高帝与项籍,其明征也。

    引京房一条,是对《否》里九五爻辞里的系于包桑做的注释。

    京房曰:桑有衣食人之功,圣人亦有天覆地载之德,故以喻。

    从上看这些西汉象数筮术派代表人物,却又能从义理一面去解释《周易》,与他们从那套符号上产生的象数筮术诸说,又不能与《周易》义理混淆一起。在他们可能也认为,术是术(筮术),理是理(人间道理)。

    我们再引唐朝李鼎祚汇集《周易集解》里的汉至唐期间对《周易》的所谓一卦里的注释看一看,通过注释看能否明白所谓那一卦文辞讲的是什么。

    如:贲〈〉(离下艮上):亨。

    (注:〈〉此括号里是个卦符号略去,我们只看对所谓的卦爻辞的诸家注释,而略去附在卦爻辞后面的彖、象文的注释。笔者注)

    虞翻曰: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来文刚,阴阳交,故“亨”也。

    小利有攸往。

    虞翻曰:小谓五。五失正,动得位。体离,以刚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郑玄曰:贲,文饰也。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刚柔杂,仁义合,然后嘉会礼通,故“亨”也。卦互体坎艮,艮止于上,坎险于下,夹震在中,故不利大行,小有所之,则可矣。

    初九:贲其趾,

    虞翻曰: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也。

    舍车而徒。

    虞翻曰:应在艮。艮为舍,坎为车;徒,步行也。位在下,故“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颐之象也。二在颐下,须之象也。二无其应,三亦无应,若能上承于三,与之同德,虽俱无应,可相与而兴起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卢氏曰:有离之文以自饰。故曰“贲如”也。有坎之水以自润,故曰“濡如”也。体刚履正,故“永贞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王弼曰:有应在初。三为寇难,二志相感,不获交通。欲静则失初之应,欲进则惧三之难,故或饰或素。内怀疑惧,鲜洁其马,翰如以待。虽履正位,未果其志。匪缘寇隔,乃为婚媾,则终无尤也。

    陆绩曰:震为马,为白,故曰“白马翰如”。

    六五:贲于邱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虞翻曰:艮为山。五半山,故称邱;木果曰园,故“贲于邱园”也。六五失正,动之成巽。巽为帛、为绳。艮手持,故“束帛”。以艮断巽,故“戋戋”。失位无应,故“吝”。变而得正,故“终吉”矣。

    上九:白贲,无咎。

    虞翻曰:在巽上,故曰“白贲”。乘五,阴变而得位,故“无咎”矣。

    以上是《周易集解》里对今本《周易·贲》卦的诸人解释。

    我们也把今本《贲》卦爻辞附下:

    “()贲,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而《贲》卦文辞除了数字爻题,只不过有51个字。那么我们通过那些对此文的所做解释能否看明白是什么义理内容吗?不但看不明白,反而感觉更加复杂,这就是象数释《周易》的结果。

    我们再用现代白话译法,看看《贲》文到底讲述了什么。我们还是恢复原初《周易》文本结构,看

    《贲》的原文与今泽。

    (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其须。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白贲无咎。”

    (译文)

    “二十二、纯洁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于进步与向上。

    勇士舍车而徒步,展现了勇士威武健壮的体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勇士又刚柔兼备,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当益壮,乘着雪白的骏马,不是为寇,而是娶亲结婚。勇士解甲归田,回到了家园,虽得微薄的布帛,作为安家的费用有所困难。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来了吉祥平安。勇士纯洁一生,一尘不染,无怨无恨。”

    本篇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甘愿奉献的英武勇士形象。阅读此文仿佛一位保家卫国的勇士,是那么高大,纯洁无暇的形象立在眼前。从舍车徒走,到把青春年华献给国家,又到发须斑白,才归田迎亲,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可得到的是一生平安,晚年吉祥的生活。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样的勇士精神,应当歌颂与倡导。这篇文章也是我国人物白描写作上的开山之作。短短几段,如同一篇小小说,却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勇士形象。

    显然,象数释解《周易》,既是违背《周易》原本真实,又是混淆《周易》的本义,因《周易》一书里并无象与数说,均是后人妄自加进去的东西。

    唐朝李鼎祚汇集象数派各家对今本《周易》的注释(即《周易集解》),该书引述了三十几家的注释。其汇集汉唐间象数派各家对《易学》(今本《周易》和《易传》的注释。

    从上述举例的注释来看,多是从卦象、阴阳、爻位、互体、爻辰,消息等象数新学说来解释《周易》一书,当然也结合先秦《易传》里一些说法,并从对《周易》所解释的字意上附会出新的说法来。总之这种解释法与原创《周易》一书的真实含义已相去甚远。

    我们已知原创《周易》本身没有象数一说,即不是按六十四个画符号之“象数”而填进去的文辞,更没有阴阳九·六爻位之说法。而汉人所按卦象、爻位,互体等“象数”新说一股脑的用在对《周易》一书的解释上,怎能解释清楚原创《周易》的内容呢?以“象数”解释《周易》里的文辞之理,本身是个错误的作法。

    赋予《周易》一书“取象”学说,本身是春秋史巫从《周易》一书派生出的筮术(卦学)学说,本不是原初《周易》里的内容。汉人释解今本《周易》,并以“象数”去诠释,实际已不是真对原创《周易》,而是篡改成算卦的卦爻式《周易》了。而汉后期的人们用前期的象数占验上一些学说,去释解今本《周易》一书里的义理思想,与《周易》本义既是个风马牛不相及,又是个不伦不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