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

第四十七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

    城市的另一边,浦江服装二厂。

    《浦江日报》的火热销售,似乎没给江向南的处境,带来任何改变。

    午饭后,他满脸愁容的坐在厂长办公室里。

    吴厂长的脸色很不好看:“老江,说起来你也算是老同志了,怎么能瞎胡闹呢?”

    江向南:“我这不也是着急嘛,裤子裤子卖不掉,奖金奖金发不了。”

    “那也不能把咱们厂的裤子,套在曰本女人的身上啊。”

    江向南一脸冤情:“你这是打哪听来的,我可没那本事。”

    “怎么没有?”

    吴厂长直了直身子,学着江爸的声音喊道:

    “浦江服装二厂倾情为您打造,真有美和栗原小卷的最爱。大jiejie、小jiejie,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呵,”

    江向南忍不住耸肩笑了一声,但死不承认:“我可没说过这些话。”

    “我都亲眼看见了,”

    吴厂长早就偷偷在电影院外瞧了一眼:“还大jiejie、小jiejie,真有你的。”

    “还不是为了我手底下那帮工人,”

    江向南一副爱咋咋地的表情:

    “别说小jiejie,谁要能把仓库的喇叭裤给包圆了,让我喊她姑奶奶都成。”

    吴厂长一时语噎,但仍忍不住劝了一句:

    “老江啊,当年你我同为车间主任,要不是你总站在工人的那一头,不早就……”

    江向南明白,以吴厂长现在的位置,说这样上不了台面的话,绝对算得上掏心窝了。

    “是不是有人给我穿小鞋了?”

    “有我在,你穿不了小鞋,”

    事实上,早就有人向厂长打江向南的小报告了。

    “那些喇叭裤暂时就不要再卖了,”

    最近的风声,吴厂长也听到了一些:

    “你那里还有多少裤子,都送回库房吧。”

    江向南觉得,想卖也没人敢买了:“那我们四车间以后的奖金怎么说?”

    “前两天不是都给你们了嘛,每人也分不少了。”

    “之前我们少拿了半年,你怎么不说,”

    江向南就不爱听这话:“现在看见我们拿点钱,就开始犯红眼了。”

    吴厂长被说急了,一下就蹿了起来,指着对方大声道:“江向南……”

    话没说完,桌上的电话响了。

    吴厂长一把接起电话,喝道:“喂~”

    听筒的那一头静了一下,然后传来甜美的声音:

    “吴厂长您好,我是浦江日报的记者,您现在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

    吴厂长脸一愣:“浦江日报?采访?”

    下一秒,他缓缓坐了回去,摆出了领导该有的姿态:“记者同志,我现在就有时间。”

    挂上电话后,吴厂长让江向南先回车间。

    临了,还不忘对江向南喊道:“老江,听我的,裤子别卖了。”

    中午休息时间,四车间门口的空地上,江向南抱着胳膊愣神。

    一旁织毛衣的女工,时不时就拿起还串着竹针的毛衣,在他身上比划一下。

    “还有完没完了,”江向南烦了:“又不是给我织的。”

    女工继续戳着针:“看着都差不多,比比有个数。”

    “……”

    江向南无声的骂了一句,继续愣神。

    上班铃响了起来,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

    正在大家转身进车间的时候。

    吴厂长挺着胸膛走了过来。

    刚刚那位年轻的女记者,对吴厂长的一顿猛夸非常受用。

    他此刻才知道,原来他们服装二厂已经在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就是个时间问题。

    吴厂长当场表态:“今后一定要为广大妇女同志,生产出更多更时髦的服饰。”

    说这话前,女记者给他看了许多,关于喇叭裤的良性报道。

    “老江,江主任。”

    江向南头一回,发现是吴厂长:“又怎么了?”

    吴厂长凑近后低声道:“裤子别送回库房了,你们接着卖。”

    说完后,他发现刚刚还走在前面的几个女工,全都悄悄围在了自己身边。

    却,没一个人露出欣喜的表情。

    “卖给谁?谁敢买?”

    吴厂长正色道:“工人同志们,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

    就一定能找出几个冤大头,江向南同志默默在心里接话。

    但嘴上还是问了一句:“怎么?喇叭裤又能卖了?”

    “你没看今天的《浦江日报》?我记着你家老大在里面上班啊?”

    “浦江日报怎么了?”

    江爸没告诉过厂长,老大已经坐上了副总编的位置。

    “伱真该好好看看。”

    江家常年订报纸,但都是下班回去后再看。

    这一会,江向南感觉不对,一路小跑出去买报纸,谁知道一份都没剩。

    他又赶紧去给老大打电话,才知道《浦江日报》上帮着“喇叭裤”说了不少好话。

    扣上话筒后,江向南还有些恍惚。

    回车间的一路,仍有些飘。

    说实话,他是怕又给了工人希望后,再无情的击碎。

    等走进四车间后,江向南的轴劲又上来了:

    “今天晚饭后,照旧在我家集合,多的咱们也不想了,努努力把现在的700条裤子卖了。”

    女工们想了想也纷纷点头。

    “主任说的没错,好歹是700块钱呢!”

    “对,眼看就要过年了,我早想给自己添件大衣了。”

    “行,”江向南振臂一挥:

    “就这么定了,只要能卖掉剩下的700条裤子,就是胜利。”

    ……

    南京西路651号,坐落着一栋浦江电视台彩电大楼。

    这座1974年落成的大楼,在当时的浦江算是排的上号的了。

    无论是外面冲天的信号发射塔,还是里面的控制中心、演播大厅……

    在全国都是头一份。

    硬件好的没话说,但播出内容也……没什么话说。

    自今早踏入电视台后,江山同志就一直没挪过窝。

    傍晚时分,他和浦江装潢公司的黄华,在古台长的带领下,向单位的食堂走去。

    浦江电视台食堂的伙食,也好的没话说。

    但黄华悄悄告诉江山,浦江广播电台的伙食才叫绝。

    土豆炒rou片、西红柿炒蛋、家常豆腐……

    古台长给他们二位,备下了四菜一汤,招待外宾的标准。

    这一会,江山同志真的饿了,每道菜都吃的很香。

    “后天就要去燕京送片了,”

    古台长看着江山的吃相:“小江同志就一点不紧张?”

    “我该紧张吗?”江山茫然道:“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规矩?”

    对于当下这個年代,江山表示一定要尊重当下。

    “倒也没什么规矩,只是让我想起了20年前,第一次进京送片的情景。”

    此时,古台长已经陷入了回忆。

    对面的黄华,拿出一方手帕,慢慢的擦了擦手。

    相处的时日虽然不多,但江山就没见他快过。

    总是慢慢悠悠、不急不忙。

    但一旦上手工作,再棘手的问题,他都能给处理的妥妥贴贴。

    如果说,黄华一直想挖江山去浦江装潢的话,那古台长就一直想把黄华留在电视台。

    这样的人用着多顺手,脾气好,技术高,关键从不会多问一句。

    “1958年4月,浦江电视台建组筹建时,只因为学过些录制器材,就把我从广播电台抽调了过来。”

    古台长的话如悠悠岁月,江山和黄华边吃边听。

    “10月1日是电视台决定试播的日子。”

    江山:“当年的10月1日?”

    古台长:“对,58年的国庆节。”

    黄华:“太仓促了,”

    毕竟是个从零开始的行业。

    “这算什么仓促的,”

    古台长笑道:“不过就是准备两首歌,再向八/一厂要一部电影。”

    黄华点点头:“现在的电视内容,也没比当年多多少。”

    “但国庆节的前一天,上面忽然通知我们播放一些国庆节当天的盛况。”

    江山同志觉得可以理解,正好赶上了好日子,电视台采访一下也合情合理。

    “要知道这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电视台,一没摄影机,二没胶片。”

    黄华惊道:“什么?”

    江山:“什么都没有还办什么……电视台?”

    “我当时和你一个想法,”古厂长苦笑道:

    “但是,这可是正攵治任务,全组人当时都急坏了。”

    “到处打听,终于在八/一厂找到了一卷过期8年的16毫米胶片,稍稍试了一下,竟勉强可用。”

    “可从八/一厂借来的摄影机,却怎么也不能投入工作。”

    “没办法,我带着当时电视台的记者李涛,连夜找遍了浦江大大小小的旧货商店。”

    “终于给我们淘到了一部八成新的摄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