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系统来大宋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三十八章 百官的感叹

第两百三十八章 百官的感叹

    早在开朝初期,宋太祖就定下了规矩,一旦边疆有大事发生,八百里急报便可以直接入京入殿,而不需事先请示。所以当所有人听到那个报字的时候,都知晓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但就是不知道是与北面有关还是与西面有关。

    众目睽睽之下,一名身穿宋军服饰的士兵很快就来到了朝堂之上,距离赵祯还有三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说着,“启禀陛下,密谍司北方代理指挥使有紧急战报呈上。”

    话说完,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那名送上战报的传令兵这便头一歪,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落到了宰相李迪的眼中,正好站在传令兵身前的他这便向着迈了一步,低下身子没一会就重新站起,抬起头说道:“应该是累晕过去了,来人,抬下去,好生伺候他醒来。”

    话毕,李迪还伸手把传令兵手中的那份奏书拿了过来,转身送到了已经小跑下来的中官张茂则手中。

    张茂则接过奏书,先是用心的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之后,这便双手送呈到了赵祯的面前。

    同样是伸手接过,奏书这就展现眼前,随后大殿中就是静寂一片,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向着正在审阅奏书的赵祯身上看去。

    赵祯看奏书的速度很慢,就像是在欣赏着某件稀世珍宝一般,有时候还会在翻过之前看过的内容重新看去,这一切落到了群臣的眼中,不少人就放下心来。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不然的话,怕是这一会皇帝早就一脸的急色,甚至是要拍案而起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一道并不是很厚的奏书,赵祯足足看了有近两炷香的时间,这才慢慢将奏书合上,然后面色平和的摆了摆手道:“念给众爱卿一起听听吧。”

    “遵旨。”张茂则站于龙案旁边,连声答应的同时,伸出双手接过奏书,先是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之后,这便用着那多少带含着一点中气不足的声音开始念道:“臣密谍司北方代理指挥使孟有德启奏陛下,庆历四年六月,臣得皇令孤身前往辽地,寻通直郎苏石之踪迹,踏遍易州、涿州、顺州、蓟州、景州等地,终寻到蛛丝马迹,得陛下天恩所罩,于武清地区见到通直郎苏石,以及他手下千余苏家军将士。或因战事频繁,苏家军所余之士个个衣衫褴褛、刀剑生痕、人困马乏,臣若非是亲眼所见,实不敢相信这就是在辽境纵横数千里,让其头疼不已,又闻风丧胆的我大宋苏家军...”

    张茂则念到这里的时候,不少的臣子都是一脸动容的模样。尤其是一些曾领兵上过战场的臣子,更是脑补出了一幅幅略带凄惨性的画面。

    想来也是,孤军伸入,得不到任何的帮助之下,兵员短缺,衣食亦缺、便是兵器上都到处是口子的情况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真是不敢想像在那样的环境下,苏家军是怎么样打下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的。

    赵祯虽然已经看到,但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感染。

    之前他还等苏石回来问问他们的战场后勤补给是怎么解决的,现在看来,他们根本就得不到解决,而是用身体硬扛。那还真是苦了这些苏家军将士们。

    张茂则的声音还在继续,大家的面色也会因为奏书中所说而心境在不断变化着。

    如孟有德所奏,找到了苏家军之后,他便尽力劝着通直郎苏石回归大宋,但都被苏石以仇人未死,他就不会退出辽境给拒绝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有些个臣子的脸上就露出了不自然之色。尤其是大宗正赵允让。

    之前的时候,他是很有些看不起苏石的,一个少年郎罢了,还有着腿疾,又有着让官家所不喜的其它赵氏之血脉,他真的不敢想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未来。

    至少换成他和苏石位置互替的话,怕是让他去往京城他都不会同意,而是会躲的远远的,生怕别人会注意到他。

    苏石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来了京城,还被他弄到了一官半职,且平时做事还十分的高调。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初生牛犊不怕虎。

    赵允让相信,像是苏石这样出身的人,失势是早晚的事情,真有那一天,怕是他想活着离开汴梁都是不可能的。

    而这样的人,竟然还敢主动得罪自已。若非是考虑到苏石与李家、苗家、曹家都有着利益上的交往与合作,怕是他随意伸出一根手指就足以捻死他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报复走了几千里地不说,硬生生还真让他在辽地闯出了一些的名头。这从辽国调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围追堵截便是铁证无疑。

    已经赚足了便宜,也获得了不少的名声,按说是应该见好就收了,但就是因为仇人未死,他还是不想放手。这样一个执着的人,不得不让赵允让在心中生出了一丝的忌惮之心。

    他甚至都不敢想,如果把这个人惹毛了,他专门的针对自已的话,那会是什么样的局势。便真是癞蛤蟆落脚面,吓不死人也恶心死人了。

    想到这些,赵允让心中是巴不得苏石死在辽境,而如果这个人有幸不死的话,那等到他凯旋而回时,还是尽量的不要招惹的好。就算是动手他也不会走在前列,除非能够一棍子就将他敲死,不然就不要随意的动手,实在是后患无穷。

    这边众臣还是心思各异,有些人还在想着,这个苏石倒真是一个执拗的性子,竟然真不杀刘六符不归还吗?

    但他手下只余一千多人,刘六符若是身处于上京城中,他凭什么去杀对方,他又有什么资本?

    难不成,不报仇还真就不回来了吗?

    正在大家想着这些的时候,张茂则的声音继续响起,说的就是苏石在石门镇一战,消灭了足足辽军三千精骑的事情。也是因为此事,活生生气到了已经领兵出征的刘六符,竟然逼的他是吐血而亡。

    “什么?刘六符竟然真的死了!”

    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一般响彻在大殿之上。

    不少的臣子面色正是大变,有如看到了什么见鬼的事情一般。

    如果是往常,刘六符这样的辽国重臣死了的事情应该已经传回来了。只是现在因为苏石的原因,宋辽关系十分紧张,边界之上到处都是骑马奔行的斥候,以至于消息变得闭塞起来。

    众臣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还有些人眼中带着狐疑之色,但他们却不会有人去傻傻的质疑,密谍司的奏书上说的事情岂会有假,难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欺君吗?

    龙椅上的赵祯,这一会面色变得红润至极,他已经在心中开始忍不住夸赞苏石。对了,还有这个上奏书的孟有德,看来密谍司中还是有有能力的人嘛。

    大殿中,张茂则的声音继续响起,说起了刘六符身死,苏石准备返回大宋的事情。

    对此,大家倒是没有什么意外。能得到如此的成果,换成是自已的话,那也是应该回来了,这可等于是功成名就呀。

    见好就收的道理人人都懂,即是刘六符已死,苏石在留在辽境也没有了什么必要。再说了,他手下就只有一千多人,怕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了。

    就在大家都是这般想着的时候,张茂则继续响起的声音却是着实的打了大家一个巴掌。原来已经念到苏石无意中听孟有德说起,南境辽军的物资都在昌平城,尔后苏石决定为了宋辽能有更久的和平,准备兵出昌平城之事。

    “他不要命了吗?”

    一阵阵倒吸凉气的声音于大殿中迅速响起。

    他们都惊讶于苏石的胆大,即然明知道昌平是辽军囤积军资所在之地,不用说,那里的防守一定非常严格,怕就是派出大军都未必可以打的下来,更不要说苏家军只有一千多人,那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好吧。

    听到这里的赵祯却是心中高兴。做皇帝的没有不喜欢有能力的臣子,不喜欢那种主动为君分忧的臣子。只是可惜,这样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

    尤其是涉及到冒着生命危险的时候,还能勇于站出来的分忧臣子就更少了。往往出了那么一个,就会在历史中被浓重的记上一笔,上演一幅君慈臣忠的典范。

    仁宗一朝,名士还是有很多的,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就像是演义中的杨家将、呼家将还有包黑子等等,那更是一直流传了上千年,成为多数人口中耳熟能详之事。但演义就是演义,真正的现实是,肯拿出生命为君分忧的人终还是少数。

    为者能力平、智者所不为。

    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而又有能力、又有胆量两者兼具者那就是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苏石站了出来,怎么能不让赵祯去感概去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