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浮生漫谈在线阅读 -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今年的四大名著阅读小目标中的第三本,从四月十号打开这本书,到如今草草读完,已是七月下旬了。

    读这本《红楼梦》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拢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与前面读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读前两本书时,尚能饶有兴致地读下去,而这本《红楼梦》的前期阅读过程,真真就是全靠自律和克制强忍着自己一点一点的读了下来,很多地方也是不求甚解,虽说自己读完了红楼,可万万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在前期阅读时,甚至连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未能理清,中间由于工作的关系,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未曾碰过这本书,差不多就是把前八十回看完之后,就暂时放下了这本书,也就是近几日,才一鼓作气接连四日的时间将这本巨著草草看完,可能因为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所写吧,也可能是剧情走向的原因,个人读起来的感觉很不一样,如果说前面宁荣二府以及书中的各式人物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朝气蓬勃的话,那么后四十回便给人一种日薄西山的话感觉,以前的一个个可人儿死的死,嫁的嫁,以前辉煌气派的宁荣二府也走向了衰落,按理来说,这么大的家族,应当是新旧交替,开枝散叶,欣欣向荣才对,可是这里的宁荣二府却显得是后继无人,即便是贾兰中了举,但也难掩整个家族衰败的颓势。

    整本红楼读下来的感觉,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原因,因为提前知道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是同一人所作,所以心中难免会有狗尾续貂之感,我读后四十回的时候时常在想,如果让曹公自己亲自动笔的话,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黛玉meimei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熙凤jiejie是否能够一如既往的精明强势,宁荣二府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前景呢,我并没有太多的去了解曹公创作红楼背后的故事,也没有去细细分析书中的时代背景以及本书成书的时代背景和相关故事,或许,正是这样的前后不同人,更是增加了这本书特殊的文学地位,也更让人们津津乐道,更能够引发读者们的无限遐想!

    这本红楼除了在情节上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对人物的刻画也细致入微鲜明生动外,在语言造诣上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书中各色人物的作诗行令,无一不彰显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看了水浒中的打打杀杀,看了三国中的尔虞我诈,再看这红楼里的莺莺燕燕,家长里短的,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关于红楼,最开始知道它的存在还是在我小时候家里的那台大屁股彩电上,如果我儿时的记忆没错的话,那是87版的影视剧,和当时82版的西游记一起活跃在偶尔还带点雪花的电视荧幕上,但那时的我对这种家长里短的剧情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因此几乎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超过哪怕十分钟,而与此相对的是我把西游记翻来覆去的看了不下十遍,虽未曾读过西游记原著,但是对于书中的一些影视剧形象却是如数家珍,也是因为这样我才把我相对熟悉的西游记放在了我四大名著阅读计划的最后。

    后来我开始上学,在语文课上,必然少不了关于红楼梦的相关介绍,但是从小学直至大学毕业,我对于红楼梦的了解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他的作者是谁,以及林黛玉到底是不是得了肺结核之类的八卦上面,尽管也看了一些关于红楼的二创,例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黛玉打虎之类的,但却始终没有去拜读过原文,好在今年有点时间也有这个心气去读一读四大名著,切身感受一下前人的智慧和思想以及文字,另外,我还从我高中语文老师那里知道有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科叫红学,当时的我觉得有这个必要嘛,直至我今日读完这本红楼,才知道里面值得探讨的东西确实不少,而我这不求甚解读的这一遍也如同囫囵吞枣般难以真切感受个中滋味,但我这个人无论是读书还是看剧向来都不喜欢看第二遍,也有可能是年纪未来,且看将来还有没有这个心气去重读红楼了。

    言归正传,这次读红楼,除了看剧情发展,我更多的感受在于里面一个个命运多舛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上面,无论是八面玲珑的凤姐,还是体弱多病的黛玉,亦或是饱受宠溺的宝玉,以及无可挑剔的宝钗,一个个都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原应叹息(元迎探惜)四姐妹,袭人,平儿,鸳鸯,晴雯,五儿,鹦哥,麝月等一众丫鬟,都各有特色,贾政,贾赦,贾母,贾兰,邢夫人,王夫人,贾珍,贾琏,贾环等宁荣二府之人,各个也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还被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有些晕头转向,越看到后面越发现作者这极强的梳理能力和情节把控能力,实在是不得不让人叹服。

    如此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每一个都各有特点,小时候的我尤其喜欢林黛玉,虽然没有看过电视剧,也没有读过原著,但是从他人描述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这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女子,直到我读过原文之后,才尤为佩服王熙凤,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情世故,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有些强势和刻薄了一些,但本性并不算坏,而儿时的白月光林meimei,在这个阶段的我看来,竟有些小家子气了,不得不说,每一个阶段读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里简单的举个例子,对于书中其他人物,这里便不再一一赘述了。

    最后,再在这里谈一下自己读这本书中感触比较深的一个点,就是我发现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受寒或者是受了一些刺激(主要是一些生活事件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刺激)之后便卧床不起,最后大都是郁郁而终,又或是为情所困,或者是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烦恼而自寻短见,这在我们今天的环境和健康观看来是不应该的,但是,结合书中的背景和当时的那个环境,人们的思想还不如今天这般开明,还残存着一些封建礼教的消极影响,即便是到了今日,也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饱受着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的困扰,也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想不开而早早的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关于这点,我们除了要自己培养一个积极健康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外,还需要去了解一些相关心理疾病的一些常识,就算做不到感同身受,至少也不要再去刺激到他们本就脆弱的身心,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的低谷,这很正常,我们只需要静静陪着他们度过这段不愉快的时光就好了,令我比较气愤的是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大概就是一个轻生者站在楼顶上准备跳楼,一个楼下的围观者居然大声怂恿人家往下跳,还说不跳不是人,最后那个人还是从楼顶一跃而下,我不知道那个大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我不想也不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只不过,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本能的感到愤怒,我不知道自己如果在现场的话会是怎样的一个表现,但我绝不会去为他放弃生命的行为推波助澜。

    好了,从红楼说到了心理健康,又讲到了社会热点,感觉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不要去相信什么男不读西游,女不看红楼的说法,每一本经典都值得我们去亲身感受,细细品味,有些事,只有自己去经历了才有所获,有些书,只有自己去读了才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