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532章变法图强在战国

第532章变法图强在战国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532章变法图强在战国没错,赵武灵王也曾经变过法!

    事实上,自从三家分晋,春秋步入战国以来,各国都经历过变法。

    不变不行啊!以前的周礼不管用了,不变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甚至是被吞并。

    甚至那个首先进行变法的国家,并不是我们平常意识中的秦国,而是秦国的老对手,三晋之一的魏国,这场变法也被称为李悝变法。

    事实上,后来的商鞅变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承袭自李悝变法,如废除世袭制而以才适用、立《法经》而依法治国、改军制而建立武卒,都不同程度上在西秦的土地中上演着。

    只是相对于李悝,商鞅显然更为狠辣一些,在“法”的基础上,商鞅又加上了“耕、战”的锁链,将所有的秦人都牢牢地绑在了秦国的战场之上。

    之所以是魏国首先进行的变法,实际上也是不得不变。

    当时的魏国,刚刚与赵、韩三分了晋国,分家之后,从家族上升成了国家,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问题也一并摆到了眼前:怎么守住这份家业!

    要知道,晋国虽强,三分之后却是比之周边的国家还要弱一些。

    好巧不巧的,魏国当时所分得到的土地,还是三个国家之中最惨的:论富庶程度,魏国不如韩国;而军力的强悍程度上,魏国又不如赵国。

    可偏偏,魏国还处于一个四战之地: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夹在中间的魏国,在地理上处于劣势。

    不变法,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吞并咯。

    而赵国当年的情况也差不多,说句内忧外患毫不夸张。

    外患上,西边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强秦;东边有强齐虎视眈眈;在北边还有林胡以及楼烦时不时的sao扰,整个国家都处于随时的战争状态。

    内忧上,别的不说,赵武灵王仅仅十五岁的继位年纪,便已经足够的主少国疑了。

    看着周遭的国家都通过变法渐渐强盛了起来,赵武灵王自然也想通过变法让赵国强盛起来。

    但问题是,通过秦、魏国甚至是楚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变法能让国家强盛起来,你赵国不变还好,你要真变法,几个吃过红利的大国能同意?韩之国申不害变法的失败就是明证。

    就像是如今已经拥有着核武器的国家,怎么可能再让其他的国家拥有核武器这样的“好东西”呢?!

    明着变法肯定是不行!

    不过赵武灵王也到底是一代枭雄。明知周遭的国家不会让赵国轻易完成变法,那咱就先不变法,只强兵。在赵武灵王的意识中,只要兵足够的强了,再反推回来进行变法,无论内外都无力阻挡。

    显然,这样是个办法。

    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胡服骑射便诞生了。而为了让其他国家放心,赵武灵王也主动将所有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北面,仿佛就要与中原事务脱钩一般。

    一心打着抗胡的名义,向北发展,吞并中山,扩充代地,让赵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很可惜,终究赵国的变法也随着“沙丘宫变”彻底地停留在了“胡服骑射”上了。

    这么多年来,赵国的军队不可谓不勇,赵国的名将也是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出现在国家宏观战略上的大家,至于那曾经的变法的想法,也早被继位的赵王们丢到不知哪里去了。

    而赵括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诸国不敢北望的时机,彻底地完成赵武灵王想做而没有做完的事情——变法。

    可问题也出来了,变法,要怎么变?

    难道一步进入社会主义?显然那是在做梦,就赵括来的时候,我泱泱华夏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就凭现在刚刚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生产力条件,别说什么社会主义,连资本主义的边都还没能摸到呢!

    那剩下的,好像也就没什么好选择的了!有且仅有封建社会了。

    封建社会嘛,还是最为初级的封建社会,远没有到封建王朝鼎盛时期,因此所谓的什么土地兼并等棘手的存量市场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

    那么事情一下子就简单许多了。在一个增量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能把蛋糕做大,只要你的蛋糕足够的大,很快就能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挤压其他蛋糕的存在。

    说简单点,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然后将生产力灌注到本就已经很是强大的军事之中!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无疑是秦国。

    高情商说法:全国上下一盘棋,只做“耕、战”二事。

    低情商说法:生老病死,全都靠这两件事情,人民能不嗷嗷叫地往上冲吗!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看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实际上却是极大地遏制了所有底层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简单的来说,秦国只需要一颗颗的螺丝,听话的螺丝,用以发动秦国这台机器,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至于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润滑、螺丝与螺母之间的铆合,通通丢在一旁。更不会对所谓的机器进行升级改造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在生产力落后的战国,甚至是到了现代,若是甘心止步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是最好的办法。

    但这样的模式,最怕的不是其他国家跟他比卷,因为凭借着先发的优势,你卷,他永远可以比你更卷,无非是再苦一苦百姓而已。最终也没有国家能够卷得过秦国。

    它所害怕的,正是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

    你可以理解为外星人,比如赵括这个现代人的出现,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简单的思想上、眼界上的超越,比如重农抑商中的商业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战国时代,变法的第一步却还是集权!

    原因很简单,生产力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但生产力的发展势必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这个关系的变化,势必就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

    一旦涉及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就非得强有力的权利才有可能贯通。

    历史上王朝中的变法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个这个真理。

    牢牢把住了军权、政权的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掌握绝对权力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至于张居正的变法,更是先胜而后败,胜之由,居正一人而当天下,败之因,后继无人而江陵未得姓朱也。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赵括心中很快有了成算,当然,这些谋划,却是不足与外人道的。

    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也”,如今的赵括虽有吞天之志,却仍需步步谨慎,小心布局,

    古人虽然没有几千年的见识,却绝不是傻子。

    潜移默化,或许是最好的办法。就像是琅琊榜中梅长苏所言,无需告知部下夺嫡之念,待火候足时,他们自然会知道。

    当然,就在赵括为他理想中的华夏细细谋划着未来之时,赵国的大臣们,平原君也在为他心中的赵国的未来奔走着。

    在朝堂上表现出了极大善意的楚国使者,在回到驿馆后,很快便在晚间迎来了贵客——平原君。

    当即,一场宴饮在所难免。

    平原君此来,乃是代表赵国,特来为楚国使者的仗义执言表示感激的,也是代表赵括来与楚国互立盟约的。

    面对楚国使者的盛情,自然也是难以婉拒的。

    而楚国的使者,见到平原君亲来,那也是兴奋异常。谁不知道如今平原君就是赵国当仁不让的第二人,而且凭借着与如今赵王父亲的关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影响赵国的第一人。

    如此人物,亲自前来驿馆,足见赵国的诚意。

    自然楚国使臣也拿出了他最大的诚意——嬛嬛一袅楚宫腰,外加美酒佳肴,可劲儿地造。

    等平原君说出赵王已经许可互盟诸事后,一直被秦国欺负久了的楚国使臣更是兴奋异常。这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啊!

    有了赵国撑腰,楚国便再不用仰秦国之鼻息。甚至若是他日赵军再破秦军,楚国可趁机收复鄢郢之地也说不准啊!

    当即,楚国使臣便连干了三爵,以示诚意。

    平原君自然也是兴奋地陪着干了一爵。

    也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赵楚之盟也随之缔结。

    看着满庭的歌舞,平原君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当即眉头一皱,确实对着楚使耳边细细耳语了一番,直听得楚使双眼发亮,连说妙哉!有理!

    “若真能如此,我楚国上下,当深谢平原君也。”楚国使者当即又要敬酒。

    只是这次,平原君却是推辞了起来,随即不待出楚使相劝,便已说道:“此酒日后再饮不迟,待本君先入宫将此事问过太后之后,方可定夺也。”

    “君上所言甚是。”楚使闻言,立即放下了酒爵,连连称是道。

    随即,平原君也不多待,微微一礼之后,便告辞而去,而那车架的方向正是王宫的方向。

    “快,笔墨伺候。”楚使送过了平原君,回到驿馆也是赶忙唤来了仆从,道:“勿要速报之我王也。”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