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章傅友德之罪

第一百八十章傅友德之罪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八十章傅友德之罪第一百八十章傅友德之罪

    傅友德沉思片刻,说道:「这样说,也不能说错。」

    傅友德觉得,大概是何夕请示过朱元璋。但是说这样的战法是朱元璋创造的,那就是太过了。

    不过,傅友德并不是一点政治敏感性也没有的。

    傅友德的军事改革,面对的阻力重重。如果将这一套战法,按上太祖遗法的名头,将这一套战法与朱元璋的威望挂钩,那就方便太多了。

    也会减少很多阻力。

    朱允炆不懂军事,但是却很识时务。当他确定一点,那就是不进行军事改革,前线就无法维持的时候。他的立场转变是非常快的。

    这才想出这个办法。

    只是朱允炆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如果确定这一套战法是朱元璋所创。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北京进行军事改革,而不是在南京?

    北京有什么东西,是南京没有的?

    自然是朱雄英了。

    反过来印证了朱雄英的正统性。

    或许,朱允炆知道这一点,但是而今他的位置已经坐稳了,不用担心在正统性上的小小瑕疵,毕竟,只要他还掌握权力,这一点小小的瑕疵,根本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敢注意。

    朱允炆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以我之见,这一次军事改革,分成两部分为好,一部分放在前线,毕竟直接面对北贼,一部分放在京师。朕也想看看,这些新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

    「岳父,你能不能在南京帮我?」

    这一句话,将傅友德给问住了。

    朱允炆这话是真心的。

    毕竟,朱允炆对军中事务一直是有限参与,真正能无条件服从朱允炆命令的军队有多少?朱允炆自己都不知道,唯一放心的,大概就是宫廷卫队了。

    都是朱允炆身边的侍卫放出去掌管军队大权的。这些军队能不能打,朱允炆不知道,但是忠心却是有的。

    朱允炆觉得想要掌控军权,首先要有人。

    不能用老人,不管是什么样的老人,他们自己身上都有各种复杂的标签,也有一些利益纠葛在。根本不足以让朱允炆相信。

    朱允炆一直想办法提拔新人。

    这一次军事改革,对朱允炆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提拔一批新人来替换掉军中老将。但是其中也有危机。

    危机就是这些新人凭什么听自己的?而不是听他们上司的。

    朱允炆也效仿北京的做法,准备在京师建立军校,他当校长,从而更好地掌控军队。本来吧,朱允炆没有想过让傅友德参与这一件事情之中。.

    毕竟,在朱允炆心中,这些人是未来军队的骨干。如果傅友德参与其中,傅家的影响力就有些大了。

    只是,傅友德今天的表现,也让朱允炆思索,不能强硬的将傅友德给拿下来。毕竟,傅家与他还好合作很多年的。已经有了太子。

    总不能将来,还要换太子吧?

    所以,他想做出让步。

    让分给傅友德一些利益,换取傅友德让渡前线兵权。

    只是傅友德并不是这样想的。

    傅友德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心意,盛庸此人,陛下知道吗?」

    朱允炆说道:「知道。浮河之战是他打的。」

    傅友德说道:「其实军中最熟悉北军战法的,不是别人,正是盛庸,老臣毕竟年纪大了,身份也高,不可能亲临一线作战。而盛庸就是在前线与北军打过好几次交代。不管是攻防战守,火铳火炮骑兵,他都执掌过。老臣以为,此人可以为陛下所用,为陛下培养人才

    。老臣还在北线比较好。毕竟叶沈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朱允炆听了,心中冷哼一声。

    傅友德或许是一番好意,算是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大将推荐给朱允炆了。

    朱允炆并不是否定盛庸的才华。他对军事了解不多,盛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也不清楚。但是傅友德既然这么说了,朱允炆也就认为盛庸是大将之才。

    朱允炆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在于,盛庸有没有才华,朱允炆拿不准。但是盛庸是谁的人。朱允炆可是一清二楚。傅友德对盛庸的栽培,那可是亲儿子也就这样了。

    傅友德在北,盛庸在南。难不成大明军队要姓傅了?

    这是朱允炆万万不能答应的。

    而今朱允炆也没有心思与傅友德多说什么了。原因很简单。朱允炆试探了几次,傅友德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军事改革这一件事情,朱允炆不想让他主导,或者说,不想全部让傅友德主导。

    这些话,朱允炆总不能直白地说出口,说岳父,未来军事改革的主导权,你必须让出来,或者必须让出来一半云云。

    这说破了。如果傅友德愿意让步,那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如果不愿意,那就是月缺难全了。

    朱允炆心中叹息一声,说道:「盛庸朕记下了,朕这就写在屏风之上,今后必然提拔。朝廷之事,还是等等,看看各方面的意见再说吧。」

    各方面能有什么意见啊?

    自然是朱允炆主导的。

    这一段时间,朱允炆对军队掌控虽然不够深入,但是对整个文官体系掌控却是非常深入的。

    ------

    傅友德在皇宫之中与朱允炆吃了一顿饭,当时是其乐融融。但是第二天,整个朝廷都在弹劾傅友德丧师辱国。

    一时间,无数言官弹劾。所有报纸都更深一步报道傅友德在前线种种失误,添油加醋地写了出来。傅友德一时间变成了千夫所指。

    傅友德并不是没有抗争过。但是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傅友德在前线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战场上即便是处于劣势,也随时准备反咬一口。但是在朝廷之上,却是一个新手。

    傅友德想找言官给他说好话,甚至想找一些在报纸写文章的名士们,给他洗白。

    但是傅友德根本不知道,这背后的利益关系。真以为这些发声的人,是自己要发声的。不是背后有人指使。于是乎,傅友德这种行为,更是被爆出来。增加了朝廷内外,对傅友德的厌恶。

    当然了,在大明舆论,舆情并不能决定朝廷大事。但是舆论舆情很多时候,就是朝廷上风向所在。

    这一点上,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

    南京舆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朝廷决议自然会向不利于傅友德这方面走。

    这个时候,磨刀霍霍的韩国公李祺也下场了。

    他已经看准了风向,同时他也准备为己方争夺前线主帅之位,毕竟他身后有很多老将,这些老将之前都被傅友德打压,此刻岂能不报一箭之仇。

    他甚至整合了内部力量,决定推南雄侯赵庸,主持北线军务。

    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

    即便如此,傅友德参加第一次朝会,虽然傅友德被上下攻击得狼狈不堪,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傅友德的地位。

    朱允炆不准备与傅友德撕破脸,在朝廷上保持处处维护傅友德,但又有些犹豫的态度。将来朱允炆还要用傅友德,自然要走保全再三,不得已放弃的套路。

    而且并不是他朱允炆不想保,而是群情激奋,不能保云云。

    为将来启用傅友德留有余地。

    如果说傅友德完全不清楚朱允炆的心思,那是不对的。但是傅友德还是对眼前的局面抱有幻想,想要努力渡过眼前的危局,不想放弃前线大权。做最后的挣扎。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真正给傅友德致命一击的。却是来自东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