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全身而退
第一百四十一章全身而退 叶沈终于撤走了。 但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 叶沈丢下了近五百门火炮。才将所有的士卒带走了。 这个手笔,也也傅友德很感叹。 不知道,这是金蝉脱壳,还是壮士断腕。 反正傅友德可没有那么大的手笔。 不过,叶沈不这样做也不行的。因为即便,傅友德见进攻伤亡太大。放缓了进攻。傅友德也不会让他闲着,每例行进攻还是有的。 叶沈想要撤可不容易。 除非他丢下一支军队断后送给傅友德吃掉。 但是叶沈对麾下所有军队,谁也舍不得。 而傅友德逼得这么近,不留下来一些什么,根本不可能走掉。 想来想去,叶沈准备留下火炮。 火炮很重要。而且在防守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火炮防守的地方,南军是不敢强攻的。而且火炮似乎也变成了南军判断北军兵力多寡的一个重要标识。 于是,叶沈将火炮与炮组留下来,不间断的向对面开火。而其他人先登船撤走。 最后所有炮兵一起撤。将火炮留下来。 等南军上来查看的时候,北军营地之中,已经空无一人了。 这种情况下,傅友德也只能望而兴叹。 不过,能得到这么多火炮,对傅友德来,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毕竟,火铳好补充,但是火炮,特别是这种非常轻便,能够跟随大军行动的火炮,却很很难得到的。即便得到了数量也不会多的。这一下子有了五百门,足够傅友德大大奶一回了。 只是,傅友德想到这里,内心之中有一丝丝压抑。 是从叶沈对火炮的态度上来看。 在很多时候,叶沈是能用火炮,就用火炮。甚至放弃就放弃,不要就不要,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些火炮在叶沈眼中不算什么。毕竟五百门火炮,估计不够北京一个月的产量。 这对叶沈来,并不算什么。 但是在傅友德这里,却已经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此刻傅友德内心之中,或许还没有综合国力的概念与想法。但是他已经感到不对了。只是这上面的事情,他纵然贵为国公,也是很难改变的。 傅友德心中暗道:“只要老郑能拿下沧州。或者,仅仅截断运河。这一战也就结束了。吃了叶沈所部,我倒也看看,北京还有什么可折腾的。” 只是这个时候,忽然一个骑兵过来,呈上了一封书信。 傅友德打开一看,闭门沉思。重重一巴掌拍子大炮上,道:“废物。” 他得到的自然是郑遇春的失利的事情。他算算时间,因为顺流而下,这叶沈已经走了一夜了,今中午或许下午,就能到沧州。也就是郑遇春已经失去了时间。 傅友德本来还想追击。但是此刻看来已经不用了。 这如何让他不恼怒啊。 但是再恼怒又能如何?他什么也做不了,郑遇春这样的将领,不是他想处置就能处置的聊。 更让傅友德感到无奈的是。今后这些老将们,他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如郑遇春,前半段执行的很好。千里迂回,又快又稳当。几乎是杀到城下了,对方还不知道,不管其中用了多残酷的手段,能达到这一点就够了。但是后半段,几乎是脑壳子被驴踢了。 他还活在二十年前。 不怕身边是庸才,庸才也有庸才的用处,总不可能身边的人都是才吧。但是这样一会神才,一会蠢材,就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了? 而且傅友德能不用吗? 不能。 傅友德在南京这边也不是一言堂。很多方面都要平衡的。 在傅友德看来,大明开国将领,渐渐成为一笔负资产了。但是在南京看来,依旧是将星如云啊。只是这些将星就好像是法国二战的将领,这些将领在一战的时候都有上佳表现。但是到了二战,只能当投降总统了。 傅友德无奈之余,只能安慰自己。心中暗道:“不管怎么,这一战总算是胜利了。” 到了这一步,局面就进入收尾阶段了。 傅友德收拢各路兵马,占领河间南部。并一封书信送到了安陵堡张明手郑 ------ 张明站在安陵堡城头上,已经彻底听不到炮声了。再加上这一封书信。张明对外面的局势已经有了判断。 书信上,叶沈大败,损兵折将。十几万大军,仅以身免。要他识时务,弃暗投明。 只是张明不相信,叶沈会败的这么惨。而且张明觉得,这一封书信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不是别人。正是何夕,如此重要的战事,何首辅岂能不在。 即便不在前线领兵,最少也要在后方坐镇才对。 这一封书信之中所有战况之中,根本没有写何夕。 所以这一定是假的。 基于,这个理念。张明将书信奉还。他也是对安陵堡中的人这么解释的。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明内心深处,也是一些忐忑的。毕竟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叶沈并没有打到安陵堡下就撤回去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能称之为胜利。
虽然一年了,城堡之中什么都不缺。随着夏到来,外面的水位也越来越高了。整个安陵堡泡在水中的日子,并不远了。 张明内心之中,并不是没有动摇。 只是最后他坚定了决心,他心中暗道:“罢了,不就是一死啊。我就当我早就死了。死不了,首辅一定会来救我的。” 虽然张明没有见过何夕几面。都是远远的看的。何夕都不记得自己见过张明。但是就是这样,张明将自己的生的希望,寄托在何夕身上,这也是何夕这十几年的事情太传奇了。 以至于有很多百姓,都将何夕当做神仙了。 以为何夕无所不能。这种情况其实距离何夕越近的人,越是不会如此,距离何夕越远的人,就越会如此。 张明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此刻的何夕在做什么啊? ------- 日本。 何夕与吴高正在做最后的交接。 何夕知道河北已经打起来的,虽然急着回去。但是有些事情不交代清楚,他也是离开不了这里的。 吴高从大同赶过来,已经是快马加鞭。但是依旧有了很长时间。 何夕将日本的情况给吴高交代好。道:“与日本几个藩王搞好关系,支持海上南征,白银北运,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你看着办便是来了。” 吴高道:“大人,就不怕我倒戈吗?” 吴高对他而今的任务,这有些不明白。 吴高并不是真心加入北京阵营的,是被被动裹挟的。他没有其他选择。而他的选择更让南京吴家承受了很多压力。如果不过吴家底蕴足够,吴家未必不会是瞿家一样,全家被杀。 吴高对何夕是有怨气的。 只是何夕而今将日本整个交给了吴高手中,根本没有一点制衡,一下子就是方面大权. 这种慷慨,实在令这吴高不知道什么好了。 何夕道:“你随意,不过我觉得,你是一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效果最好。这个时候倒戈,你能得到什么?” 吴高深吸一口气,道:“今日才知道大人心胸,既然大人如此信任我。我也向大人保证,北京一日不沦陷,我永远是北京之臣。在这里也会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让大人没有后顾之忧。” 何夕道:“这样就好。如果吴侯,将来有什么不满意的。直接给我,我也会放你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