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朱雄英的内阁人选
大明公务员第四十七章朱雄英的内阁人选最新网址:第四十七章朱雄英的内阁人选 何夕说道:「不行,岂不亏待了先生。而今我很有可能要出征在外,先生不为我坐镇中枢,我是不放心的。」 姚广孝沉吟片刻,说道:「如果大人非要我一个官职,就中书舍人吧。」 而今大明的内阁,与后世内阁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内阁大学士是有自己的属官的。当然了,也不是太健全的。一般是内阁大学士任命某位中书舍人,管理一群人,为大学士服务。 就相当于某办办公室主任,领导某办办公室。 姚广孝要的就是这个,姚广孝是何夕身边的老人。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在何夕不在的时候,统合杨士奇杨震在内阁之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最少不会让北京出现什么何夕来不及反应的局面。 而且姚广孝作为何夕的幕僚,平日做的其实也就是这个事情。 还有何夕暗处的情报机关,这也是姚广孝不想成为大学士的原因,姚广孝看似清闲,但是实际上事情决计不少,他如果成为大学士之后,这些情报工作让谁负责? 正如姚广孝自己说的,他其实更喜欢这方面的事情,而不是去专心做某一些件事情。只是情报工作是见不得光的。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如此也好。」 何夕心中暗道:「看来,要去与殿下商议一下了。」 ------ 何夕在开小会的时候。朱雄英也没有闲着。 朱雄英此刻也在与解缙商议。 朱雄英将他与何夕商议的事情,有选择地告诉了解缙。关于朱元璋遗命的事情自然全部省略了。毕竟,何夕从未来而来的时候,不管何夕还是朱雄英,都决定烂到肚子里。 朱雄英不想给何夕增加光环了。 毕竟,而今何夕与朱雄英之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政治对手了。 朱雄英并不想给对方增加政治光环。 而何夕也不觉得,在历史改变如此之大的时候,将所谓正确的历史传下去,有什么意义。曾经的历史即便存在,也存在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之中了。 朱雄英自然不会告诉解缙。 不过仅仅是何夕对未来的安排,就足够解缙消化很长时间了。 解缙说道:「何大人国士无双,有何大人辅佐,殿下定然能重定殿下,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解缙是最聪明的人了。这一段时间,解缙在北京转了几圈,就已经面对现实了。那就是何夕这个人物是不可能绕过的。朱雄英要登上帝位,就不能不用何夕,而且是大用何夕。.z. 以北京而今的局面,君臣不和,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解缙一边在给朱雄英心中种下何夕权势的阴影,一边安抚朱雄英的情绪,并没有诋毁何夕的想法,甚至有劝和的意图。 朱雄英说道:「姑父的才华我很早就知道了,否则皇爷爷也不会如此看重他。只是------」 朱雄英内心之中也很矛盾。 他不是不知道何夕的才华。知道何夕来历之后,他更明白何夕的才华是多么难能可贵,是整个大明天下都培养不出来的那种。只是作为一个皇帝。有些事情是无法忍受的。 不仅仅资本会异化人。权力也会。 一个成功的皇帝,必然是孤家寡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不惜任何代价。正如一个资本家,为了赚钱必然趋近于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理性人,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人情味是什么?可以估值几毛钱? 不这样做是不行的。不知道捍卫自己权力的皇帝,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或者说失去权力,让朝廷体制出了问题,运转不灵 。 而一个不愿意同化为资本的资本家,必然被资本抛弃。 作为一个皇帝的朱雄英,本能地对何夕警惕,具有攻击欲望。但是朱雄英曾经与何夕的关系很不错的。即便而今,朱雄英与安庆公主,还有安庆公主的两个孩子关系也很好的。 这就是朱雄英内心之中矛盾所在。 不过,大局为重。朱雄英还能将这个矛盾推后。 朱雄英说道:「朕知道,要平定天下,非姑父不可。只是有些事情,不能不有所准备,内阁权力太大。我必须有一些安排。解卿可愿意为朕分忧?」 解缙心中大喜。 不管是分管什么,都是内阁大学士啊。在南京内阁大学士就已经是丞相了。而在北京,经过何夕改革后的内阁大学士更是强势无比。 因为在南京的时候,内阁大学士与秘书监,还有六部之间,还有权力制衡。六部尚书之前,是百官之首,待遇非凡,能绕过内阁直接见皇帝。 这种情况下,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是北京不一样了。 何夕居然将六部分拆了。 何夕对六部的改革,在何夕看来,更类似于戊戌变法的时候,对六部改革,建立起对应具体事务的各部分,而不是拘泥于周礼之中的六部。而解缙看来却不一样了。 因为如果仅仅以为朝廷有六部,朝廷事务就在六部就大错特错了。六部之外有九卿,甚至还有所谓大九卿,小九卿,其实朝廷有很多部门的,六部最重要而已,即便在最重要的六部之下,还有很多二级部门,负责具体事务,比如工部都水司,就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水利部。专门负责水利工程。
所以,在解缙看来,何夕的改革,就是将六部九卿一下子裁撤了,将六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合并,将六部下面的二级部门,与九卿等衙门合并,形成直接归内阁负责的部门。 虽然这样做是理清了上下,但是在解缙看来,最大好处,却是对儒臣的否定了。 儒家以礼治国。 礼在大明朝廷之中如何体现?不仅仅在皇帝的行为上,也在朝廷官制之中,为什么一直分六部,是朝廷大事仅仅是六个部门就能解决吗?不是,儒经之中有记载。对照那些来的。 而何夕这一下,完全是办事为根基。将其他种种都去掉,本身就是兴新学,也就是何夕之学,否定儒学。 如此一来,北京的大学士要比南京大学士强势太多了。甚至未来的大学士,要比唐宋的丞相都要强势。解缙对此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解缙没有造反的心思,几辈子也不可能接触到朱雄英的这个位置。但是解缙却有心当一当内阁首辅。 这一点,解缙还是很有信心的。 何夕不可能一直在内阁首辅之位上,而且他解某人还很年轻。 解缙说道:「臣自然愿意为殿下分忧。只是臣资历太轻了。恐为天下笑。」 朱雄英叹息一声说道:「那又如何?而今问题不是这个,而是朕夹带之中没有人。连内阁都填不满。总不能都用何夕的人吧,那朕成了什么?」 这也是朱雄英的烦恼之处。 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形成了文武分治。虽然谈不上以文治武,但是朱雄英也不想回到之前,只是,朱雄英夹带里的文臣太少了。毕竟方孝孺在,大部分文臣其实是支持朱允炆的。 更不要说北京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文化兴盛之地,也没有什么老臣可供朱雄英延揽,朱雄英身边到时有一些文学之士,还有武将侍从,但是总体上来说,还不如解缙的。 好歹解缙在秘书监这么长时间,对地方事务或许不大清楚,但是对中枢事 务却是非常了解的。在内阁之中主持大局还是勉强能用的。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