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靖江王的影响
大明公务员第二十四章靖江王的影响最新网址:第二十四章靖江王的影响 而福建当地,也根本没有想到,靖江王会忽然动手。要知道,靖江王的靖海商社,是最开始经营海贸的商社,这么多年在海上也是前十的存在,因为距离福建近,福建港口之中,很多船只都是他们的。 靖江王忽然动手,福建地方有防备才怪。 不过,何夕细细想来,靖江王有今日并不奇怪。 当年靖江王就不安分,估计这么多年都在想着造反。朱元璋在的时候,他不敢,而今却敢了。 这也是靖江国给他带来的信心。 海贸开启之后,海外移民也是非常多的。但靖江有一个很好的优势,那就是距离福建非常近,顺风顺水不过一两日就能到台湾。 而福建又是一个人口多到爆炸的地方。这种情况下,福建人的移民首选的地方自然是靖江了。 何夕在时候,靖江才粗安,这十几年过去了。整个台南地区,几乎都开垦出来,因为靖江王每年从海贸上获取了利益相当不少,投入靖江的开发之中后,自然得到很大回报。更不要说,靖江本地的伐木业,造船业也很发达。这些都是靖江王直接控制的产业。 何夕给靖江王留下的底子,再加上靖江王联系到海外的市场,虽然靖江王自己不知道什么叫做资本主义,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工业化,但是他本能走到这一条路上了。 这也是各种经济要素的推动。 何夕留下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海外庞大的生产需求,国内关税,还靖江没有关税,国内的法度森严,而靖江的法度松弛,适合一些灰色的产业。再加上靖江人口缺乏,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于是,辽东很多新技术,总能在靖江得到应用。 这些年下来,靖江人口没有百万,但是靖江王手下能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是相当可观的,如此一来,自然让靖江王心中生出了别的心思。 只是何夕没有想到而已。 不过,而今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暗道:「时来天地同借力。」 没错,何夕确定,南京一定会先处置靖江王,。再来处置北方的问题。倒不是说靖江王对南京的威胁更大,而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从北京到南京,要突破山东河南,然后突破两淮,才能饮马长江。但是从台湾到南京,却能乘船一路到达,更不要说,靖江王不需要到南京,只需要到江南一代,朱允炆就受不了。 根本原因在于,朱允炆背后的力量,就是士大夫集团,而士大夫们最强盛的地方,就是江南一代。这些人左右朝堂。不可能让战火燃到自己家乡。还有财赋上的问题。 海关赋税,是商税之中大宗,大明已经不可能离开沿海海关赋税了。一旦没有了这个钱,不要说打仗了,连朝廷运行都会捉襟见肘。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明户部习惯了大手大脚,很难节省下来。 更不要说,北方的战事即将大起,钱更是重要。多多益善。 即便不说商税,单单说田赋,江南田赋也是朝廷重中之重,江南一地,几乎承担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田赋,江南的田赋收不上来,对大明朝廷影响非常大。 更不要说,大明收的是实物税,也就是粮食。 别的地方收上来的粮食,还需要运道南京,朝廷才能使用,而江南的粮食可以直接用。这对朝廷影响特别大。 所以,朱允炆不摆平了靖江王,是不可能来对付他的。最少京营大军是不可能北上的。 何夕不由的想道:「我是不是太保守了。」 何夕定下的计划,就是将河北纳入控制之中,将来河北平原与辽东成为北京的两大粮仓 ,从而支持北京长期作战,如果能成功的话,北京有钱,有粮食,有足够的人口,更有足够的铁与煤,各方面要素都有。 足够何夕爆发处于强大产能,从而对南京的战事之中有绝对的优势了。 只是何夕发现,似乎南边的反应不快,甚至很慢。再加上靖江王这一档子事情,南边更很难反应过来了。如此一来,何夕就由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了。 要不要继续南下? 这一个问题在何夕脑海之中反复盘旋。 南下的话,有利有弊。 这一次何夕南下,几乎没有遇见战事。堪称兵不血刃。不仅仅,直接将河北的府县给拿下来,也将河北各地的卫所军给拿下来了。何夕出北京城的时候,仅仅带了三万余人。 毕竟北京还有其他方面的地方。何夕也担心朱雄英的安危,更担心朱雄英不能很好收拢延边兵马。所以给朱雄英多留一下人马。但是而今,何夕手中的兵马近十万人。 将地方上的卫所军全部召集起来了。 何夕南下行军之中,也对这支军队内部进行了大调整,从而确保这一支军队听从北京的命令,不会出现反复的问题。 当然了,这么顺利的原因,何夕也知道。 第一,这些人根本没有想到。北京会起兵造反,所以对北京来的人根本没有一点防备。 第二,那就是北京对河北地方的管辖权。河北各卫所都有人在北京。里应外合之下,根本不可能出什么问题。
但是继续南下,饮马黄河这些条件不存在了。 毕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何夕控制河北地方,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甚至到河间府以南地方,已经遇见了反抗的人。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自然不可能如之前那么顺利了。.z. 再有,就是在往南,就不是河北地界了。而是河南山东地界了。 北京对这两个省份并没有管辖权。虽然说,如果北方战线遇见危机的时候,朝廷是会从这些地方调兵北上的。但是最少现在,北京并没有对这两地卫所有管辖权。 想要继续南下,就非打仗不可。 对于何夕整体计划来说,继续南下意义不大。 何夕并没有想过冒险直入南京,只是想将战线维系在一个远离北京的地方,能保全河北平原之余,为北京留下更多的战略缓冲,与种粮食的地方就行了。 所以,双方战线,往南一百里,往北一百里,并不重要。 而河间府这一带,是何夕选定的地方。 首先,这里河道纵横,都是东西流向,以河而守,足够南军喝上一壶的,而历史上燕王南下的时候,就在这里,与南军反复拉锯,就可见这里地形地势的问题。 其次,继续往南,就是山东。想占据山东兴胜之地,对南方自然会有战略优势。但问题是山东并不是那么好拿的。而河南更是如此。如果全取黄河以北,倒也不错。只是也要注意到山西的威胁。 山西到河北只有太行八经。而战线在河间府一线,需要堵住两三个口子就行了。但是维系到黄河一线,需要防守的地方就多了。 而很长一段时间,何夕手中的总兵力是有限的。 这是北京方面而今手中的兵力,与河北辽东的总人口决定的,越往南打,占据的地方越多,防守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整合地方也是需要时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何夕不可能将兵力提升上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敌人的第一波进攻,如果挡不住的话,何夕也很难说什么以后如何? 这里面的权衡利弊,让何夕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何夕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召集诸将商 议,反正何夕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军事上的天才。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