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八十八章 好队友冯胜

第八十八章 好队友冯胜

    大明公务员第八十八章好队友冯胜第八十八章好队友冯胜

    因为有朱元璋震慑,方关才能继续说下去。

    方关将他们的遭遇一一说了出来。说到其中凄惨之处,涕泗横流。最后,方关伏地说道:“臣受命远航。一至于此,百死莫恕。然,臣死不足惜。唯请陛下念在数百将士为大明效忠,请发天兵,诛不臣。”

    “好了。”朱元璋对徐正说道:“带他下去。”

    方关的叙述不管如何凄惨。都不能打动大殿之中的人。朱元璋以及与这些勋贵们,都是身经百战。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见过,不要说死几百个人。很多将领,亲手杀的人就有几百个了。

    这种凄惨,与元末乱世相比,等而下之了。

    而文官们,或许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但是能到而今的地位,早已百炼成钢。即便心中有触动,也不可能在脸上看出来。

    朱元璋说道:“好了。这一件事情就这样了。说说吧。”

    刘三吾立即出列,说道:“陛下,臣有奏。”

    刘三吾作为翰林院院士,而今作为内阁的一员。自然有列席会议的权力。当然了,而今的内阁与大明后期的内阁是不一样的。因为秘书监的存在。真正大权在秘书监,在太子手中,内阁不过是协助太子办事的人员。

    其实,在明后期权力结构之中,真正的大权,也是在皇帝或者司礼监手中的。内阁大臣必须联系权阉才能自保。

    朱元璋说道:“讲。”

    刘三吾说道:“臣奏有三。辟邪论以正视听。远小人以正朝堂。遣使臣以安南洋。”

    “因一无稽之论,令数千将士,远涉重洋,天下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这一件事情更加不可思议了。因为由朝廷出面辟除邪说,从此杜绝此等荒唐之论。提出这邪说的人,也应该远窜朝廷之外。至于此事,派遣一使臣令爪哇派人请罪,即可。”

    何夕心中冷笑一声,暗道:“冲我来的。”

    当年宋讷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在很多人心中,远远没有过去。

    只是双方权衡利弊,暂时休战而已。

    何夕知道,他毕竟势单力薄。不过有朱元璋的支持,每一天都在成长。不需要与儒臣们硬碰硬,时间在我这里。但是儒臣们想的是,何夕有朱元璋的支持。一时间也奈何不了,反而损失自己的力量。

    不过,何夕乃小人。总有一天会令真面目大白于天下,那个时候朱元璋还会护着吗?即便护着。他们还有太子不是。

    朱元璋又不能永生。

    故而,而今暂且忍耐便是了。

    当然了,暂且忍耐,不代表什么也不做。有时候搞何夕一下,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好了。前事不必再论。”朱元璋发话了。说道;“就说眼前的事情。”

    朱元璋不希望纠结于什么邪说不邪说的,如果再纠结这个,或许还要弄一场,与宋讷之死一样的大风波。有朱元璋支持,何夕定然是输不了。但是大明朝却输了。

    原因很简单。真正敢用命与何夕抗争的人。大多都是秉承对儒家虔诚的信仰。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人品还不做,再加上刚刚从乱世之中走出来。这些儒生也不是只会读书,大多也是有一些其他才能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大多是好官。

    之前,朱元璋让何夕出来亮了腕,是为国子监。还有让何夕正式走上政治舞台的意思。而今再闹一场,做什么吧?

    有目的做事,没有目的,单单为了胜负,搞事情,那就意气之争。很无趣的。

    有朱元璋这一句话。蠢蠢欲动的刘三吾只能将自己的想法给咽下去了。

    礼部尚书任昂更是看着自己的脚尖。什么也不说了。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看皇帝开口了。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了。不是我没有为咱们部门说话,什么人,你觉得我没有努力,来来,你当着陛下的面,敢不敢说一个“不”字。

    这也是何夕不关注六部尚书的原因。

    朱元璋一人夺了六部之权。而今有了秘书监,内阁这一套体系,是朱元璋加上太子,加上秘书监内阁等内廷,完完全全压制了外廷。六部尚书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只有执行权了。

    也就是听命而已。

    “陛下。”冯胜说道;“此事,臣不大明白。纵然有方关的解说,也有一些地方搞不清楚。不过,而今何夕何大人在此。想来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请何夕说说。”

    何夕暗暗感激。

    何夕固然可以自己请命发言。

    但是朝廷之上,自有尊卑。何夕的官小。一般来说,都应该在后面。而刘三吾是近臣,是词臣。为陛下顾问,给陛下参谋。本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才能提前开口。但是刘三吾刚刚越过勋臣发言,其实也让勋臣这边有些不满。

    不过,文武之争的潜流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不管怎么论,何夕都排不到前面。驸马这身份,虽然尊贵,在政治上却未必是加分项。但是有冯胜的推荐就不一样了。一来这种推荐,本身代表着冯胜的倾向。二来,也让何夕能先声夺人,压制其他声音。

    朱元璋对此并不惊讶,整个大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何夕拜访冯胜这一件事情,他岂能不知道。他对这一件事情不置可否,反而觉得何夕越来越懂得天下这棋局,该怎么下了?

    朱元璋说道:“何夕,那你就说说吧。”

    何夕得令,自然非常卖力地将自己与姚广孝反复敲定的南洋战略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最后慷慨陈词道:“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有陈词,我大明不输汉唐,岂能弱之。宜令蛮夷知天朝之威。明日月之赏罚。”

    何夕说完。冯胜立即跟上,说道:“陛下,何秘书郎,少年意气。臣佩服,这让臣想起当年旧事,我大明纵横天下,谁人能敌。当时也没有而今的场面,那也没有怕过谁。而今国力强盛,万象更始。百姓安居,兵强马壮。反而受辱于岛夷。臣想不通。”

    冯胜这里一开口。

    立即有很多人纷纷赞同。

    这些人要么就是冯胜的旧部。要么就是在海上掺了一脚勋臣。要么干脆是觉得冯胜说得对口味,而今大家都赞同。他也不好不表态。

    一时间,似乎这一件事情就要敲定了。

    “臣有本。”忽然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何夕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李景隆。何夕暗道:“他怎么在这里?”

    按理说李景隆作为曹国公世子。虽然身份高贵,是没有参加午朝的资格的。因为这不关他的事情。但是很多规章制度,都不是完美执行的。李景隆是皇亲国戚。他要参加。下面人谁敢真的挡他。

    而今午朝虽然人少了很多,那是与早朝相比。早朝黑压压数百人。甚至更多。后面很多低级官员都听不到前面说什么。而午朝虽然人少。但各方面要害人员,好多个部门的长官,再加上可能动武,五军都督府的人,黑压压也有二三十号人。李景隆混在其中,站在后面,其实也不显眼。

    如果不是李景隆忽然说话。何夕都没有注意到他。

    何夕的疑问,不仅仅是何夕的疑问,也是朱元璋的疑问。

    朱元璋问道:“你怎么来了?你父亲情况怎么样了?”

    李景隆心中暗道:“如果有可能,我也不想来。”只是他拗不过父亲,只能来此,他说道:“臣奉父命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