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一章 印刷机

第五十一章 印刷机

    ,大明公务员

    第五十一章印刷机

    整个印刷机是全金属制成的,大部分是铁,小部分是铜,活字与关键部位是铜的,其他地方大多数是铁的。

    在何夕提示下创造出的水力锻压,无意之间提高了大明对金属加工能力。故而,对制造这印刷机有了很大帮忙。印刷机大概结构,是何夕搞定的,结构上很简单。毕竟活着印刷术,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宋代就有了。

    只是活着印刷术一直以来,质量很差。在历史上,也是在大明中后期,才有比较完善的金属活字。在正统年间民间就有活着印刷,有一些保留下来,那技术真是一言难尽,脱字落墨,是家常便饭,至于一张纸上,字迹轻重不一,更是正常情况。

    所以,活着印刷术,最重要的不是大框架的设计,而是细节的管控。

    而印刷机周围,就是字体存放的地方。https://

    有大大小小不少字体,不过最多的是一个比五号字稍稍大一点的字体。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印报纸。是有足够小的字体才能在报纸上承担更多的内容。而且古代书籍一页一两百字,实在让何夕不习惯。

    看书不用做别的事情了。只能一直翻页了。

    不过,字体缩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字体越小,要求印刷机就越精细。原因很简单。如果字体大,多一点墨,少一点墨,其实没有什么的。多漏一点,不过是字体稍稍重了一些。或者有一些墨点,而字体越小,对这种失误容忍也就越小。

    因为多漏一点,很可能让整个字就看不清楚了。

    这也是原本用木头印刷机,变成铜铁制成的原因。因为木头质地有些软,容易变形。

    而在印刷机旁边,就是一个大圆盘。上面密密麻麻的活字,大概有数千个之多,还有大小不一样的字体。太子一眼闪过,说道:“韵部?”

    “殿下圣明。”丁显说道:“正是韵部。”

    何夕见丁显如此,想起了刘崧的话。暗道:“这丁显一点教训都没有吸取,一个心总是定不下来。哎------”

    这里的负责人是葛天工,按理说太子问什么,也就是葛天工来回答才行。但是丁显明显的越过了葛天工。可见丁显内心之中的躁动,让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之前的错误,而今还在。

    太子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毕竟在太子看来,眼前这个院子里的人,除却何夕能被他重视之外,其余都是很无所谓的。太子吹口气,就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又何必揣摩他们的心思。

    浪费自己的精力。

    太子说道:“我看你也是一个读书人,这是你做的?”

    丁显说道:“正是,臣乃是何老师的弟子,来此帮忙。之前工匠多不识字,排版捡字困难,臣以韵部为核心,设计了这种捡字盘。坐在这里,只需转动圆盘,所以字体都能在手边,随时取用。”

    太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给何夕面子,看了一眼何夕,说道:“不错,很不错。印两张看看,让我看看有什么问题?”

    葛天工说道:“是。”

    立即安排工匠,丁显上前亲自捡字,他坐在捡字盘前,说道:“印大学吧。”

    丁显作为一个儒生,大学必背的,作为一篇散文,大学并没有多少字。片刻之间就选完了,然后经过工匠各个程序,一会工夫就印了出来。

    太子拿过还有温热气息的纸张。一片四开大小的纸张上,将大学几千字完全印刷出来了。太子一看,说道:“这有什么不行,这很好吗。”

    丁显立即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而今这印刷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一般印刷三四次,都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五次之后,就会有问题了。”

    这边印刷机几次在工匠的cao纵之下,几次开合,一下子印出来十几份。

    太子拿过一一看过,这才确定了丁显所说的问题所在。

    前五张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第六张,还看不出来,但是第七张第八张,就有各式各样很明显的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墨水不平均,每次都同样刷墨水的步骤,但是不知道怎么了。之前没有问题,到了这里,就是墨水不均匀了。

    不知道是纸的问题,还是墨的问题,或者设计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何夕也是无能为力了。这超出了何夕的能力范围。而工业生产,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

    何夕也只能让工匠们一遍一遍地尝试,一遍一遍地调整了。

    在何夕看来,这与完全完成,还差了不知道多少。但是在太子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太子说道:“不错,报纸一切事宜,都按你的章程来。这里也不要急,大不了孤推迟一段时间。事情可以迟一点,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开门红。”

    何夕说道:“殿下英明。”

    太子说道:“丁显是吧?”

    丁显说道:“学生在。”

    太子说道:“你既然在这里,顺便兼个差事。今后报纸印刷的事情,就由与秘书监对接了。用心做事。孤不会忘记你的。”太子也想起了丁显之前的彝伦堂的事情了。不过,太子也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印刷报纸这一件事情,不太可能交给那些不识字的工匠。而让秘书监的人来这里盯着,估计没有人愿意。

    既然如此,就交给丁显吧。

    在太子看来,不过区区小事。却是丁显第二次机会。

    丁显热血冲头,说道:“请殿下放心,学生一定做好。”

    何夕说道:“其实,有些话,臣也早就想与殿下说了,既然殿下来这里,臣就一并说了。”

    太子说道:“孤洗耳恭听。”

    何夕说道:“殿下,天下之间的学问,不仅仅在大道之上,在诸多小道上也在,就比如今日之事。臣估计过,如果这个机器完成之后,每一张报纸的成本,不会高于一文钱。”

    “当然了,内容方面的成本还没有计算。”

    太子一愣,说道;“一文钱。”

    在太子看来,内容方面要什么成本啊?秘书监里面的人都是吃着朝廷俸禄,难道还另给钱不成。但是何夕却计算过了,如果一家报社,有编辑记者等等一大摊子。在大明文盲居多的时代,这些文化人的工资绝对不低。所以,这些钱摊在报纸成本上。万分成本,也不过两三文。如果卖得更多,也能更便宜。

    也就是报纸价格可以在四文,甚至更低。

    民国时期的报纸的价格,也不过四分钱。至于民国时期的四分钱,与洪武年间的四文钱之间,谁更值钱,就不是何夕所能知道的了。

    不过,这个价格即便高一点,也有大规模推广的意义的。

    只是何夕在成本核算上,忽略了两点,那就大规模采购对纸张油墨的影响。毕竟,与工业时代不同,工业时代,是采购量越大,越便宜,但是工业时代之前,却是相反的逻辑。是采购量越大,就会越贵。

    没有机械化大生产,很多东西的产量是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的,是很难提高的。不会因为采购量增大,而更便宜,反而因为采购量越大,物以稀为贵,变得更贵了。

    这就是生产力的不足。

    何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那六百年后的理所当然,代入而今成本核算之中。此刻,何夕还不知道有如此之漏洞,还在信誓旦旦给太子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