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提前到来的大考
第八十二章提前到来的大考 这一次何夕过来,是有一些忐忑的。 毕竟,为大明制定一个改革方案,是比较困难的。何夕虽然有跨时代的眼光,但是这样的工作,也没有经验。很多事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此刻被召见,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忽然被老师召唤。 而这个老师也是非常严厉。内心之忐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何夕没有想到。朱元璋首先问的不是何夕的新策的。而是关于昨天那首临江仙。 朱元璋问道:“昨天那首不是你写的吧?” “陛下英明。”何夕说道:“臣的确没有这般才华。这是嘉靖朝杨慎晚年作品。” 朱元璋沉默片刻,说道:“是喊出那个:‘国朝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的杨慎。” 何夕说道:“正是。” 朱元璋对何夕给他的关于明清史的小册子,研读非常深。几乎上面提到的名字,他都一一揣摩过。而谈嘉靖朝,不能不谈大礼仪,谈大礼仪,不能不谈左顺门,谈左顺门,不能不谈杨慎。 想起这些,朱元璋更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了一群他恨不得掐死的,也见不到的子孙后代,弄得自己不痛快。 朱元璋说道:“后世还有什么好诗词吗?” 何夕想了想,说道;“倒是有几首。明人的诗词,有于谦的石灰吟。吴梅村的圆圆曲。等。清人有一个纳兰容若特别火,再有就是毛先生诗词了。” 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太在乎诗词的,只是见何夕有些紧张,稍稍聊几句不相干的,缓和一下何夕的情绪。只是提到毛先生,朱元璋立即注意起来的。 毕竟后世六百年,入朱元璋眼的,唯有毛先生一人耳。余者碌碌不足论。 就是那位当世完人空一格,在朱元璋看来,也不值一提,就不说打仗了,后世军事发展,在打仗方面朱元璋也有一些看不懂,但是如何摆平嫡系旁系的关系,连上海的老虎都打不下去的人。如何能与他朱某人相提并论。 所以,关于毛先生的东西,就特别注意。 一听何夕提起这里,立即感兴趣了。说道;“哦,说来听听。” 何夕立即将毛先生的代表作给写了出来。自然是《沁园春-雪》。 朱元璋看着这一首词,反复推敲,叹息一声,说道:“吾不如也。”放在一边,说道:“最近你一直红袖添香,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何夕脸色有些尴尬。刻意不去想。所谓的红袖添香的红袖是朱元璋的女儿。不去想这一句话之中,有多少老丈人的含量。说道;“回禀陛下,是有一点的。” 朱元璋说道:“说来听听。” 何夕说道:“我认为想要改变大明的面貌,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臣称之四个现代化。” 朱元璋听了这词有些不大理解。毕竟朱元璋对后世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并不知道何夕从那里抄来的。 对于何夕来说,他也是没有办法。为一个国家制定政策,这是多大的事情,何夕哪里有经验。自然是从后世抄写的。不过,何夕仅仅是借了一个名头。 一说开了。 何夕似乎也多了一些自信,说道:“第一个,就是军事现代化。” “大明天兵天下无敌,本来不用大做修改。只是卫所制度的隐患,还有开国功臣之间问题在。这两个问题必然要解决,不然经营数十年,一场战火毁于一旦。” “军事现代化,主要有三点。第一野战军与屯田兵。将卫所军降级为屯田兵,将天下军队之中优中选优,组建由陛下直接控制的大军。加强陛下对大明军队的掌控,也削弱各家勋贵对军队的影响力。” “第二,建立总参谋制度。科学治军。削弱将领对部署的控制能力。” “第三,建立监军体系,将监军下放到百户中。从上到下,每一支军队都必须听从最上层的命令,不允许每一支军队擅自行动,彻底解决军队可能独走的隐患。” 这些内容,也是何夕反复思量得到的结果。 这或许对大明发展没有什么用处。但其实上,是大明发展根本。那就是政治稳定。 洪武朝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政治不稳定来说明。 在新朝之中,各方势力都想多吃一口。开国勋贵们觉得自己是大明的股东,想要多分一些。但是朱元璋一方面不能容忍这些勋贵犯自己法度,但又不得承认勋贵们势力是相当大的。要给予优容。 只是如果朱元璋将心思放在大明权力争斗之上,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但是完成这三项改革,从卫所军之中挑出野战军,其实是弱化地方,弱化勋贵,强化朝廷的举措。剩下的两项就更不用说,就是彻底让军权为朝廷所用。 如果形成这个格局。那些老将们也可以保全了。文武之间相对平衡也就可以达到了。 何夕的用意,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只是有些还看不懂,说道:“这参谋制度,就是加强参军的权力。将主将所需要负责的事情,分给参军负责,比如,主将出征,有行军参谋,后勤参谋。情报参谋,作战参谋等等。” “也就是主将只需从参谋的方案之中选出来一个就行了。” “如此一来,就能限制主将对军队的掌控。” 朱元璋皱眉,说道:“这样的军队,能打得了仗?军中最忌令出多门了。” 何夕说道:“陛下,您误会,军中依然是主将为尊。只有主将才能有下令。只是将工作分得很细而已。在战时,主将也可以不听参谋的。但要记录在案。事后查明谁是谁非。” “臣知道,如果陛下,魏国公这样大将帅之才,是不需要这样制度。但是对于,那些平庸的主将,或许就需要一个参谋体系。这个体系或许限制了天才的发挥,但是也提高了庸才的水准。最重要的是不会兵为将有。” 朱元璋立即会意,心中暗道:“如果有这个制度,土木堡之变,大抵不会有了。最少一些蠢货,不至于下一些白痴的命令。”
而现在的大明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很多战事上,其实需要的不少,天才们的精彩发挥。需要的是不败。不败并不是打胜仗。只要消耗不是太大就能一直打下去。 天下间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现在的大明比消耗。 这个制度消弭内患的同时,也不会降低太多战斗力。的确是良策。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监军是怎么回事?军制之祸,莫过于监军。重设监军,还将监军设到百户一级。这------” 朱元璋用兵,几乎不用监军,并不是朱元璋信任各级将领。而今朱元璋一般任命主帅的副将都担负的监军之任。他的前线的控制,是通过人事权进行的。 一般出兵。朱元璋都会派自己的亲信将领一同出征。担任要职。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做,就是监军在历史上太臭了。唐代太监监军,几乎断送了大唐江山。将士们怨声载道。 朱元璋有惩于此,才用这种控制手段。 何夕说道:“其实,这种监军是仿造后世新朝的政务制度。毛先生首创的。在最危急的时候,完成了对军队控制,才否极泰来的。” 朱元璋一听了,就想起了。他对毛先生平生看得非常细,是作为自己的对照。朱元璋说道:“这监军要做些什么?” 何夕说道:“作为主将的副将,负责军中士气,记功。直接受上级政务管辖。与主将平级。具体章程还要详细制定。我现在仅仅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完善。”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不错。” 朱元璋虽然口中说不错。但是已经否定了何夕这个所谓军事现代化的想法。 因为,何夕根本不明白,在军事上动刀是多困难的。即便是强势如朱元璋,也不敢轻易在上面动大动作。在朱元璋看来,如果真要做成何夕想要的那样,最少要杀三五个勋贵才行。 不杀人。这事情是做不成的。 政争最根本的就是军事斗争。 兵者国之大事。一个弄不过,就狼烟四起了。天下大乱了。 或许这一件事情,将来要做,但绝对不是现在。最少朱元璋还没有做好铺垫,更不要说大战在即。 朱元璋说道:“说说其他的吧。” 何夕对朱元璋的反馈有些迷茫。随即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其次就是财政现代化。臣知道陛下为百姓着想。将大量官府职能下放到了民间。但是在臣看来,这最不可取。” “臣只问一句,这粮长是官,是吏?还是民?” 朱元璋听了何夕这个问题,一时间也不陷入沉思之中。 粮长是官吗?自然不是。粮长根本没有俸禄。粮长是吏员吗?不是,因为粮长并没有朝廷对吏员的限制。粮长是民吗?自然更不是。粮长虽然没有官职,也不是吏员,但是有权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