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212章 帝加元服

第212章 帝加元服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洛阳的百姓还没从春节的热闹气氛走出来,又迎来一件大事,那就是天子刘宏要加元服,行冠礼。

    行冠礼,这在时下将标志着成年,还要举行隆重的加冠仪式。

    而且皇帝这个职业,最是早熟,基本上十几岁大臣们就会把你当大人看待了,各种与你斗智斗勇,不亦乐乎。

    不过皇帝的成人礼,还是一件举国同庆的大事件,宗室将为他举办王朝最高规格的仪式。

    汉代皇帝冠礼称加元服,自从汉惠帝行冠礼时,宣布“赦天下”之后,便开了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的规矩。

    到了汉昭帝加冠时,不仅大加赏赐,还减免税赋、普天同庆。

    而且汉昭帝加元服,为与臣下的冠礼区别开,表现帝王的超凡脱俗,还特地专门撰写了冠辞,为后世帝王另撰冠辞之始。

    由此可见皇帝行冠礼的隆重,若按古周礼,帝王在未曾行冠礼之前,是不可以亲政的。

    当年秦始皇便是二十二岁冠礼之后,才开始掌管朝政的,两汉的士大夫也严格遵守这个礼仪。

    基本上未加冠的男子,都没有资格入仕。

    《后汉书》中就曾记录了一个故事,周防十六岁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椽史试经,见周防“尤能诵读“,欲拜为守丞。

    而周防因为自己尚未行冠礼,居然直接拒绝了这个别人求都求不来的良机。

    不过刘宏情况特殊,大将军窦武死后,窦太后被

    囚禁在南宫云台,算是失去听政的权力。

    但偌大的朝廷,总不能没有话事人吧,所以百官公卿们也就默认了刘宏亲政。

    说是亲政,其实很多事情还是三公九卿和太傅领导的尚书台说了算。

    这些虽然都于礼不合,也只能特事特办。不过百官公卿们还是希望天子能尽快亲政。

    所以刘宏这个冠礼也是举行得十分隆重的,宗正府那边去年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

    建宁四年正月甲子日,天子刘宏加元服的日子。

    朝廷对此也十分重视,本来被幽闭的窦太后也被天子请了出来,随行的还有董太后和贵人宋清以及后宫众多秀女。

    天子加冠礼与普通人有别,地点选在宗庙之中,以告神灵和祖宗。

    古代社会中,祭祀被认为是与军事并列的国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而在祭祀中,祭天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祭祀中最隆重的就是祭天大礼。历代帝王都不敢懈怠祭祀上天,每年都要在特定的日子,率领群臣虔诚焚香,祷告国泰民安。

    天子刘宏加元服,行冠礼,自然也不能例外,祭天仪式也是要有的。

    其次这次主宾的选择也很讲究,必须德高望重,刘宏已经没什么长辈,宗室诸王之中在京师的,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左思右想之下,决定请太傅胡广来担当,毕竟他是自己的师长,从哪方面来说,都够资格出任。

    胡广接到消息,也是激动不已,

    如此荣誉一辈子都能炫耀了。

    作为上宾,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必须提前三日就开始斋戒,以示圣洁隆重。

    能够有资格出席皇帝加元服之礼的,除了宗室之外,朝中重臣基本都能出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士,也会受到陛下的特别邀请。

    汉代重冠礼,普通人的仪式都十分隆重,仪式繁琐,何况是帝王。

    不过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经过数代帝王的努力改变,仪式变得更像是在祭拜祖先,主要为了体现帝王的权威。

    表现主人谦逊有礼的迎宾揖礼之类的,自然就被省略了。

    作为帝王,任何时候也要保持威严,所保留的主要仪式便是三加。

    当然,刘宏所跪的也不可能是主宾,只能是宗庙中的祖宗牌位,第一加乃是上古样式的深衣。

    而最后一加,也是皇帝祭天所穿戴的正式冕服,象征着从今天开始,正式得到祖宗的授权,可以开始亲政了。

    最后,是皇帝带领群臣在宗庙中祭拜,退出宗庙,然后君臣回到德阳殿中,商定一系列的封赏政策。

    此事关系到整个国家,刘宏也不可能私自决定,便召集百官公卿们商定。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否免除赋税,如果免除的话,又免几年合适。

    其他诸如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大肆封赏等等,都不是问题。

    刘宏登基这几年,国家灾祸连年,导致口粮短缺,大量的流民抛弃土地去流浪。

    无衣无食的灾民们揭竿而起,四处劫掠,情况糟糕之极。

    再加上边关时常会受到异族的侵掠,朝廷财政吃紧。

    如果因为皇帝行冠礼,再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个几年,岂不是很快就会捉襟见肘。

    因此,大司农卿曹嵩首先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如今的财政收支有些不平衡,免除百姓赋税的政策还需谨慎考虑才行。”

    大司农掌管朝廷的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

    赋税免起来是容易,他们也省却很多事情做,可到了支出的时候呢,其他部门就只知道伸手要钱。

    没有收入,国库里那几个钱一旦用光了,找谁要去?出了事还不是他们的责任。

    所以,对于大司农府的府的官员来说,自然是钱越多越好,有钱才好办事啊。

    司空桥玄也表示了赞同,大司农府是他的直属,知道他们的难处。

    而且按照汉时的旧例,一般都是免除三到五年的赋税,他是真的不看好,朝廷现有的财力还能够支撑下去。

    国库不够充盈,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情,尤其是他们这些国之栋梁,心里都是门儿清。

    大家揣摩着皇帝是不是不好意思自己说出来,所以想借着臣子们的口下个台阶。

    毕竟有这个旧例在,搞不好很多人心里都在盼着呢,若是陛下直接宣布不免了,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怨气。

    这种事情在以前顺帝时,大家做得多了,反而是刘宏登基

    之后,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这般情况。

    所以臣子们一片附和之声,纷纷表示如今国家艰难,大赦天下就不错了,再赏赐些东西下去,与民同乐就行了。

    于是刘宏想了想,便开口道:“传令,今日朕加元服,开始大赦天下,同时赐王、主、贵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赐男子爵及民占者人一级。为父后、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帛,人一匹。”

    “陛下圣明!”百官公卿们立刻拜道。

    刘宏宣布完政令,心情也是十分舒畅,笑着问道:“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议?若是没有,朕就宣布开宴了!今日君臣同欢,不醉不归。”

    “慢着!”这时太仆卿袁逢突然站出来说道:“陛下所说的大赦天下,可包含党人在内?”

    百官公卿们听罢,都是诧异地看了袁逢一眼,他们都没想到袁逢会在这大喜之日,提到党人,这可是天子刘宏的忌讳,也是十常侍的禁忌。

    吴咏也没想到袁逢敢这样问,同时心里也在回想有哪些人被定义为党人。

    所谓的党人,其实是两次党锢之祸之后,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少人被残酷迫害和镇压。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延熹九年,起因是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

    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朝中大臣、地方官员以及民间百姓大多站在士人一边,纷纷指责宦官乱政,为非作歹,排斥忠良。结果却被纷纷免官,成瑨刘质等最终在狱中被害,岑晊、张牧等人逃亡得免。

    想到这里,吴咏又想到成昭,成瑨就是成昭的父亲,她父亲被害后,家人也受到牵连,死的死,逃的逃。

    后来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向桓帝进言,说天时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

    康,大赦天下。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而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建宁元年,也就是刘宏刚登基的时候。

    起因是刘宏即位,窦妙被尊为皇太后。窦武因是窦妙的父亲而被任命为大将军,陈蕃再度被任命为太尉,两人与司徒胡广一起掌握朝政。名士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得以重新被起用,民间大多认为,贤人在朝,太平盛世快要到来了。

    宦官首领曹节、王甫等人则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窦太后多次在他们怂恿下乱下命令。

    陈蕃、窦武等人认为宦官这样干涉朝政,于是私下商议,趁日食的天象上书

    太后,要求革除宦官参政,但窦太后认为从汉元帝时就有宦官参政,是正常现象。虽在窦武等人建议下处死了宦官管霸、苏康等,却保护曹节等人,不愿士人处罚他们。

    于是窦武等人准备动用武力除去宦官曹节、王甫一党。

    结果是宦官们得知了士人的计划,便歃血共盟,发动政变,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事后,窦武被杀,陈蕃自杀,窦太后被幽闭在南宫云台。不少官员同情士大夫一党,纷纷上书刘宏。

    宦官等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不肯罢休,于是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图谋反。年仅十四岁的汉灵帝被他们欺骗,因而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

    于是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想到这里,吴咏也看向天子刘宏,看他怎么处理这事。

    后世许多人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没有人再敢违抗宦官,这才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哦?诸卿以为这事,该如何处理是好?”

    众人微微一愣,他们从天子的语气中感受不到任何情感的变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

    答才好。

    这时司徒许训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党人牵扯甚广,不宜在大赦之列。”

    刘宏点点头,继续问道:“有人持不同意见吗?”

    众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人敢提出反对的声音。

    于是刘宏下了诏书,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赐公卿以下各有差,唯党人不赦。

    吴咏虽然也十分同情党人,但他现在也不敢冒着众矢之的去提出反对的声音。何况他以后还有许多仰仗十常侍的地方,此时若是为党人发声,他就是彻底跟十常侍反目。

    为了这些不认识的人,倒是有些不值得。小不忍则乱大谋!

    之后再无其他人发表意见,于是天子刘宏在德阳殿内举行隆重而热闹的宴会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