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127章 造屋上梁

第127章 造屋上梁

    时间悄然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吴咏家的新宅就到了上大梁的日子。

    时下的屋梁都是用圆木制成,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所有重量,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大梁是屋顶最高最大的一根中间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上大梁是否顺利,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可以这么说,大梁一上,新宅基本就算建成了。

    后世上梁为了图喜庆,还演化出了庆梁的仪式文化来。

    就像吴咏前世小的时候,在老家里上梁的时候放上一挂的鞭炮,而工匠们则抬着梁木在鞭炮声登梯,这被称为“升梁”。梁上要插一面杏黄旗并且大梁上还要贴着红纸的条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还要在梁上挂红布表示喜庆。

    而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匠人们会站到屋顶上,将红枣、花生、糖果、钱币等物品,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主人家越高兴,意为\"财源滚滚来\"。

    只是后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造房人家越来越少,一般的住房也改用水泥、钢筋浇铸而成,上梁仪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时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庆梁”一说,但上梁礼节也是十分隆重的,不仅要祭祀祖先神明,还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助兴。

    时下的人普遍认为,人生祸福吉凶,阴宅居一半,阳宅居一半,若是祖坟阴宅不沾凶气的话,一遇吉宅,则荣华富贵可期,若是所住阳宅衰退的话,就算有很好的阴宅福荫,还是很难发福。

    所以世人对造屋上梁都十分慎重,造屋时要祭祀,上梁时也要祭祀,以求祖先和神明的保佑。

    本来吴咏对此还有些不理解,直到他在朱里典的书房中发现一本《黄帝宅经》,读完之后,大受启发。

    《黄帝宅经》相传是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它的学说是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rou,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俗话说得好,有些事情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畏。因此吴咏也是入乡随俗,既然身处这个时代,就要慢慢学会融入这个社会。

    自从知道这些礼节后,他就开始了跟自家人一起准备了许多上大梁时要用到的东西。

    当然他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特意换来不少铜钱,还用烤了一些小馒头,等那天\"抛梁\"用。

    这不,天刚蒙蒙亮,吴家便开始热闹起来。

    很多乡亲听说吴咏家今日要上大梁,一大早便放下今日的活计过来帮忙。

    男人们齐心协力在吊横梁,先放屋顶两侧小的,最中间的则是留着,等祭祀礼过后再上。

    妇人们则是到厨房帮忙,有清洗蔬菜的,有清洗碗筷的,还有切菜端菜的,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

    小孩子们则是在一旁跑来跑去,看看能不能顺点吃的东西。

    吴咏则是跟在卓文宣身边迎接客人的到来,他本以为会没多少人来,不成想辰时刚过,他家准备的二十套桌凳便已经坐满客人。

    今日不仅五姓家主都来了,郭肥也不知道从哪听到的消息,也赶了过来,甚至还埋怨了吴咏几句。

    “我说贤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家造房时,我可是过来棒场了,怎么上大梁了,却不通知我一声。要不是我消息灵通,可就错过了一场盛宴。”

    吴咏赶紧道歉说:“是小侄的疏忽,本想着现在是春忙播种的时节,叔父定然抽不开身来,就没敢叨扰您。”

    郭肥听罢哈哈笑道:“换成其他人,我可能真抽不开身,但是你吴贤侄设下的宴席,就是前面有刀山火海,我郭某人也要趟过来啊!”

    吴咏又赔笑几句,远远就听到何大妹喊声:“吴咏兄长,你看我今日把谁带来了?”

    吴咏闻声看去,一眼就发现了跟在何大妹身边的何莲,急忙快走几步,来到她身边,面带惊喜地开口道:“阿姐,你也来了!”

    多日未见,何莲心里还是比较想念吴咏的,此时见到他,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顿时安定下来。

    虽然戴着帷帽,有轻纱阻挡视线,看不清吴咏的真实表情,但何莲还是清晰感受到了他言语之中的激动。

    眼下人多眼杂,她也不敢过多表露情感,只能压着激动的心情,柔声道:“多日未见,阿弟又长高了,祖母她们在何处,我去见见她们。”

    吴咏笑着回道:“祖母还是在东屋,此时正跟一群老人叙话呢,阿母在厨房忙,小昭她们现在不知道跑哪里疯玩去了。”

    “我去找她们玩!”何大妹一听,便嚷嚷着跑开。

    何莲担心她闯下祸端,便紧紧跟着她后面。

    她二人一走,吴咏才发现何进,不由讪笑道:“大兄也过来了啊,快里面就坐。”

    “到底是有亲疏远近之别,我这么大一个人,却总是被人无视。”何进摇头笑笑。

    “哪能呢,大兄之名,现在可是在宛城如雷贯耳。前几日有少年游侠想借我的马骑,小弟一提何进之名,顿时他就老实了。”吴咏知道何进比较好面子,就随口说了前两日的事迹。

    其实他也没想到何进的名声这么响亮,也不知他最近做了何事,导致几乎所有宛城地界的游侠,都对他十分佩服。

    两人又说了会话,突然何进招呼也不打一声,急忙转身离开了,吴咏正有些摸不着头脑时,张阳出现在了他面前。

    “哈哈,贤侄现在真是逍遥自在啊,不声不响,新宅都建好了!还好我今日不请自来,如若不然,就赶不上贤侄的宴席了,我可是听说,贤侄做的宴席,令所有吃过人都回味无穷啊!”

    吴咏有些惊讶地问道:“大人今日怎么会到此?”

    张阳佯装不悦道:“怎么,难道我就这么讨人嫌?你家上大梁的宴席都不能来了?”

    “大人误会了,小子是真没想到大人的到访!”吴咏急忙解释道,“大人能来,小子欢迎还不及呢!”

    “几日未见,你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张阳夸赞一句,随后正色道:“我是奉府君大人的命令,邀请你去太守府做客。”

    “啊!”吴咏惊呼出声,随即叹气道:“大人可不要拿小子开玩笑了,如今太守大人可是非常不待见小子。”

    “你听谁说府君大人不待见你的?”张阳顿时拉下脸来。

    又见吴咏唯唯诺诺不敢言,这才开口解释道:“有太守府的夫人和小娘在,即使府君大人对你再有不满,也不会有过多的表态。那日之所以出言训斥你,实在是不想看到你误入歧途啊。”

    接着又叹息道:“你真是误会府君大人了,他听到你的那些诗句,多次在我等面前夸赞你,还有你前几日一箭震退饥寇,府君大人听后,也是极为欣慰。”

    听到张阳的解释,吴咏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在这时,卓文宣找来,让他准备一下,要开始上大梁了。

    上大梁前祭祀祖先神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只见前来帮忙的乡亲将各种鱼、鸡、猪、鸭、香炉等祭品一一摆上供案。

    吴咏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祭祀,内心对此也毫无波澜。

    随后将叔父卓文宣递过来的三支燃着的香插在一个小香炉中,吴咏退后几步,按照指示站在一个最中间的位置。

    他的前面是祖母和母亲,两侧是何莲和成昭,后面则是两位幼妹何叶何草。

    这时除了吴家人,其他不相干的人自动远离供桌。

    一切准备就绪,朱里典拿着铜锣敲一下。

    “拜苍天,祈佑家宅平安。”

    吴咏一家开始对着供桌跪拜,等起身后,铜锣声再次响起。

    “拜厚土,祈愿健康长寿。”

    一家人再次跪拜,很快又响起第三声铜锣声。

    “拜祖宗,祈求人丁兴旺。”

    吴咏等人又跪拜一次,接着朱里典朝着屋顶上的人大喊道:“礼毕,开始上大梁。”

    接着,大家一齐用力,将每间房屋的大梁都按在合适的位置上。

    吴咏见屋顶上的要下来,急忙制止道:“几位伯父先等下,这些铜钱,你们从屋顶上洒下来,让诸位乡亲捡分了。”

    “这是何意?”有人问了出来。

    吴咏笑着解释道:“我从太虚仙境看到的,说是:天上掉铜钱,财运自然来,本来我还准备了点心,但是地上太脏,捡到也不能吃了,还是大家分吃了吧。”

    说着,吴咏就拿出准备好的烤小馒头,分给众人食用。

    郭肥对吃的东西最是好奇,他抓起几个,尝了一下,这些外面裹着蜂蜜和芝麻的小馒头,竟然很是可口。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始上前来分食,孩童们更是不客气地大把大把抓着,一边抓,一边还往嘴里塞。

    这时又有铜钱从屋顶洒下,众人又急忙弯腰去捡。虽然众人捡到的铜钱都不多,但却十分兴奋。尤其是那些孩童们,捡得可开心了。

    这种新式的上梁方式,令众人都感觉十分有意思,纷纷扬言,下次他们建房也要这么做。

    说说闹闹好一会,等这些仪式都进行完了以后,大家又寻找相熟的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吃着美味的宴席,当真是满堂宾客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