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狂狮少帅在线阅读 - 827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

827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

    感谢“贼亡”“清清小狼”的打赏!

    ------------------------

    贝尔萨比之前看起来更加焦躁,在思索着如何扳平比分。

    比赛,才只是打了25分钟。

    他不可能换人,但是,贝隆却表现得糟糕透顶。

    3313.

    唯独这个1,就是最重要的。

    贝尔萨把宝押在了贝隆身上,艾马尔身上,放弃了里克尔梅,尽管,节奏更慢的里克尔梅即便在场上,恐怕表现得也不会太理想。

    因为英格兰队不要脸,对,贝尔萨眼中,英格兰队就是不要脸。

    抛弃了现代足球鼻祖的尊严,比赛没打,气势先弱三分,因为他们主动退避,做那些通常只有弱队才会摆出的密集防守。

    贝隆是前有巴特,后有斯科尔斯,都是他在曼联的队友,在狭小范围内被限制得毫无作为,这也是为什么阿根廷打来打去,只能在边路转圈的原因,缺少了贝隆给锋线输送炮弹,阿根廷的攻势毫无威胁,巴蒂独木难支,光让他去抢高球,战神如何发威?

    在贝尔萨蹲下来思索变招时,奥德里奇已经与教练组,球员们庆祝过了。

    此时,他依旧双手负在身后,昂首挺胸地站在场边,纹丝不动。

    这场贝尔萨与奥德里奇的对决,从场边两位主帅的肢体动作来看,贝尔萨更显得焦虑,而奥德里奇。有着与他外貌不相符的老谋深算味道。

    马丁-泰勒。安迪-格雷。还有莱因克尔已经开始回味点评刚才的进球,头号球星小贝自然得到了很多赞赏,他们认为小贝在面对阿根廷打进了第一个进球,无比关键的进球,代表着小贝的复仇,小贝在跌倒的地方又重新爬了起来。

    “加里,你刚才说让人想起了74年世界杯决赛,什么意思?”

    “我看到阿什利-科尔的跑位。还有他给大卫的助攻,这一幕十分震撼,就想起了那经典的74年决赛,当然,英格兰像是德国,而阿根廷,却不像荷兰,他们比荷兰弱太多了。”

    “为什么呢?”

    “因为阿什利-科尔啊,他......”

    口才不错,解说时妙语连珠的莱因克尔说到这里反而说不下去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阿什利-科尔刚才在进攻中的作用。

    这是一个诡异的现象。

    说不清,道不明。千头万绪,如鲠在喉。

    阿根廷重新开球后主动把节奏放慢,要缓一缓丢球的打击,也算是给贝尔萨争取临场应变的时间,25分钟,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英格兰虽然摆出一副缩头乌龟的架势,可人家从龟壳里露头张口那一下,真能咬死人!

    如同莱因克尔那般无法将刚才目睹英格兰进攻的精妙之处宣之于口的,还有很多想到此处的顶级教头。

    奥德里奇扭头看了眼蹲在场边神情凝重的贝尔萨。

    战术大师?

    是不是大师,无所谓。

    可既然在这里相遇,你至少拿出点儿让人信服的本事吧。

    进攻进攻再进攻,疯子贝尔萨。

    似乎其他教头都不懂得进攻。

    可你进攻进攻再进攻,不进球,被对手只用密集防守就限制住了,再如疯如魔又如何?不照样灰头土脸?

    高举进攻大旗仿佛在宣扬激情浪漫足球美学。

    真有点儿小瞧人了。

    能不能激情,能不能浪漫,不是主教练说的算!

    这一点,奥德里奇在18岁执教米尔沃尔那天就想明白了,也是他上辈子经验,这辈子四处游历学习总结出来的。

    米尔沃尔一开始防反,8年后,面对西甲双雄,如果还打防反,肯定能打得对方毫无脾气,可奥德里奇还是主动进攻,不怕丢球,为什么?因为米尔沃尔已经有了碾压对手的资本,丢球?丢球算什么?我就是能比你进的多!

    可现在的阿根廷,没有这样的资本,绝对没有!

    打个尼日利亚都要靠定位球破门,运动战除了远射之外基本无威胁,再来打英格兰,还是这么打,奥德里奇眼中,不是贝尔萨疯了,是他小看了天下枭雄。

    我,奥德里奇-霍尔,8年辉煌,岂是浪得虚名?

    本场比赛,奥德里奇的排兵布阵看似没有变化,因为本身阵型就是死的,无意义的,但在战术安排上,拿捏住了对方的七寸。

    限制住贝隆,阿根廷的进攻就只能走边路。

    奥特加,冈萨雷斯,有一己之力爆掉英格兰边路防守的能力吗?特别是在英格兰密集防守,除了巴特之外,旁边还有小贝与兰帕德主动协防边路的情况下。

    既然没有,那么索林和萨内蒂就要助攻上来。

    这助攻上来后,衍生的问题是,奥特加和冈萨雷斯,在边锋转前锋的灵活性上有缺陷。

    假如这两人是米尔沃尔的亨利,拉尔森,或是克洛泽,阿根廷最起码锋线威力将提升数倍。

    为何?

    奥德里奇培养出来的亨利,拉尔森,克洛泽,都具有强烈的中锋拉边,边锋内切意识,并且融会贯通,在比赛中灵活切换,而阿根廷的前锋,这种意识与能力没有达到很高的级别,威胁自然就严重下降,反而拥挤在边路,就算往中路跑位,却只是单纯的跑,传跑配合不到位。

    而进攻堆积到了边路后,英格兰由守转攻时,就专打阿根廷的边路防守,阿根廷防守最大漏洞就在这里,他们的边路中场都助攻上去了,攻势足球嘛,要压垮对手嘛。

    于是。人们看到了麦克马纳曼的重要作用。打出快攻的速度。确保了英格兰迅速将进攻推进到了足够纵深的地带,撕裂阿根廷三线衔接,破坏了他们整体性的防守,战斗就变成了局部的。

    麦克马纳曼忽左忽右的拉边,则又在60米横截面的阿根廷后防线前制造局部牵扯,阿根廷的防守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60米的横向防守面积,只有3名后卫。可想而知防守压力有多么巨大,欧文的跑位吸引,斯科尔斯的串联与前插,英格兰只要再上来一个人,不管是小贝还是兰帕德,基本上都能找到空当,转移进攻后立刻爆掉他们的防线。

    浪漫足球?再见!

    如果不是英格兰运气稍差,他们早该进球了。

    而当阿根廷意识到边路防守的薄弱时,英格兰没辙了吗?

    不,相应的。阿根廷加强边路防守,英格兰这边的边路防守压力就会下降。

    那么。释放出来的,便是边后卫。

    这是奥德里奇对本场比赛的第二个着重安排,第一个是麦克马纳曼的活动位置,与上一场打瑞典截然不同,第二个就是阿什利-科尔和菲尔-内维尔威的,就是阿什利-科尔。

    如果奥德里奇能够听到英格兰现场解说,听到莱因克尔谈及74年世界杯决赛,他不指挥球队的话,会有兴趣与莱因克尔畅聊一番。

    没错,74年世界杯决赛,诞生了一个足球场上最神秘,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场上角色。

    这种角色存在于边路,在此后长达30年,甚至未来,都会成为足球场上决定胜负之一的角色!

    边路球员,在大众认知中,无非三大类,边后卫,边前卫,边锋,根据作用又能分很多角色,比如助攻型边后卫,古典边锋之类的。

    边路角色的重要性,往往是划时代的,古典边锋的消亡,英格兰撤边锋设边前卫问鼎世界等等。

    而足球发展到当代,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3个半后卫”,没有球队的四后卫是一成不变的只承担防守任务,激进的球队,两个边后卫都能助攻上去,占据边前卫位置,边锋位置,但一般球队,是不敢如此投入巨大,因此在流动的比赛进行时,通常是三个后卫,单边助攻,同时防守时还要回来,也就是不管怎么变,主体是3个半,少的半个,便是参与进攻去了。

    而对于世界一流强队,防守至少要保证铁三角,双中后卫加上一个中场,这既保证了一定的横向防守,又兼具层次感,像未来皇家马德里摆着看似不错的后卫线却后腰形同虚设毫无层次地让对手冲击,防守糟糕也就不奇怪了,那是违反足球战术发展潮流的。

    在保证防守铁三角的情况下,中前场的球员如何排兵布阵,进攻体系如何运转,让无数教练绞尽脑汁,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闻,当发展到极致时,边后卫的作用就开始被逐渐重视,从58年世界杯开始,助攻型边后卫就登上世界最高舞台,普及,流行,发展下去,似乎也变得再无秘密可言。

    来到74年世界杯,那时,全攻全守的荷兰震惊世界,荷兰进攻有多猛?5胜1平仅失1球挺进决赛,一球不失完胜南美三雄,场均射门次数超过20次!打瑞典,36次射门,打阿根廷,疯狂的40脚射门!在这种疯狂进攻的投入下,他们才只丢了一个球,这才是攻守巅峰的表现。

    决赛在慕尼黑举行,西德队迎战荷兰,没有人不惧怕荷兰队,西德队也不例外,他们在为如何击败荷兰而苦思冥想,这时,克拉麦尔,一位对德国皇帝贝肯鲍尔自由人思路有起源影响的人向西德队推荐了一套技战术打法,专门克制荷兰队的全攻全守,说白了,就是在发现破绽的基础上去抓住机会。

    比赛中,看似是边前卫的邦霍夫是一条边通吃,并在一次冲刺超过40米在底线创造了机会,这才有了穆勒打入的致胜球。

    那场比赛让荷兰队荣获无冕之王,他们太疯狂了,却没有拿到冠军。

    而德国队,也给现代足球带来了新的战术思路,在边路球员使用上。仿佛击碎了一个壁垒。

    一种全新的角色诞生。但没有精确定义。因为这种角色在边路,时而像卫,时而像锋,没有位置固定,没有活动区域的固定,在欧洲,多数人叫这种角色为“变锋”,意大利人取名为“转动边锋”。阿根廷人则称其为“鼓风机”。

    为什么这种角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你无法描述它的确切位置来定义他的场上名称,把球场上各个位置的名称数一遍,无论是拖后组织,九号半,突击前锋,柱式中锋,边前卫等等,这都有一个大框架或是立体感的描绘,唯独这个角色,没有。

    这个角色又为什么神秘?

    因为主教练大多也无法描述清楚。应付外界就很公式化地说一些俗套的位置,记者妙笔生花却也不愿去写。因为读者会觉得是在糊弄人,就像克鲁伊夫会私下对记者说他打的是312211阵型,可是记者会在报纸中这么写吗?真写出来读者只会嘲笑记者是白痴。

    就像有些球队首发是451,可是防守时,最后一道防线,你会发现是一字排开6个人,这是4后卫阵型吗?

    这种“变锋”于是成为了足球圈战术较量中的隐形却至关重要的力量,在74年之后,有想效仿的球队,如巴西队,却以10年失败为代价而不得其法。

    太难了,你无法去专职培养这样的球员,因为会成为双刃剑,搞不好就破坏了整个战术体系,也因为其无法成为主流而不会有球队去重点打造这样的球员。

    英格兰的进球,从头到尾去看,阿什利-科尔助攻上来,然后在前腰区域给小贝送上了助攻。

    可是,反过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哪里?他为什么不抱着边路去支援麦克马纳曼?那才是他边后卫的职责啊!

    如果阿什利-科尔全场比赛这么打,全赛季,从此职业生涯都这么干,他还能每次都成为奇兵吗?或者变成战术体系的毒瘤?

    正是太多因素在左右,才导致“变锋”不能成为主流,并且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大放异彩。

    在过去20年的世界大赛中,无论欧洲杯,世界杯,这种“变锋”都成为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足球战术演变,甚至有部分自成体系的3后卫阵型,也源自于此。

    而在当代,“变锋”一直是顶级教头的追求,一旦能用好,便是奇效,譬如上一场阿根廷打尼日利亚,阿根廷在进球前,唯一一脚禁区内的射门,来自谁?索林,他一个中场边路球员杀入了禁区,来到正印前锋的地带形成射门,可惜,仅仅一次而已,可见阿根廷对变锋使用并不纯熟。

    06年,拉姆在打进世界杯揭幕战首个进球时,他从边路得球,然后内切连过两人,在一个前腰与边锋区域完成了远射破门,同样是那一届世界杯,神奇的格罗索,在意大利面对澳大利亚少打一人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杀了上去,在边锋区域拿球,开始干起了前锋的活儿,最后在禁区内过掉一人后被尼尔绊倒,他距离球门不超过10码,平常情况下,都可以说球员灵光一闪,但是仔细想想,世界杯,少打一人,比赛最后关头,意大利要靠一个边后卫冲上去干前锋一条龙的活儿,是格罗索打了鸡血,还是里皮老谋深算把变锋精髓运用到了极致?反过去想,没有里皮的点头,给格罗索一万个胆子,他敢冲上去?而且不给前锋传球,自己单干?

    说到底,“变锋”的出现,是一种足球发展到了现实瓶颈,却又无法追求最高境界的妥协。

    荷兰那种人人可以踢前锋,人人可以转换为后卫,站在什么区域就履行什么样职责的全攻全守理念,太过自由,创造力太过惊人,简直就是梦幻与极限,可现实就是,球员不是神,必须给球员一个框条,一个枷锁,才能让一支由11个球员组成的团队运转流畅,一万个球队去追求最高理想化的全攻全守,只会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崩溃,还剩下那个叫荷兰,最高成就是世界杯亚军,拿到一个无冕之王的荣耀。

    但在刻板框条中,技战术又会毫无新意,被可预测性又太强,于是,有了变锋,有了德国队后来名震江湖的自由人,有了现代边锋的崛起,有了拖后组织的出现,有了各种各样只能以某个点,某个人,某个位置为爆发的创造,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妥协,但每个变化仍旧对现代足球产生巨大影响。

    奥德里奇对变锋的研究,实验,运用,早已开始,但因为这种变锋始终不是主流,不是可以常规打造的角色,因此只能在合适的比赛背景中临场运用,就像欧洲人所说的,变锋,重点在变,若成了一种刻板固定的套路,变的意义在哪里?变的出其不意又在哪里?

    他在米尔沃尔就用过,最早的关键使用可以追溯到第一年征战欧冠时,面对尤文图斯最后时刻的搏命,施奈德的压上,放弃边路走内线,创造机会,制造出那轰开米尔沃尔击败尤文图斯的进球,便是来源于此。

    此后,赞布罗塔,施奈德,在很多攻坚战役中的发挥,都有这种变锋的影子,由于赞布罗塔身体素质更强,因此赞布罗塔更出彩,也是为什么他能竞争世界最佳边后卫的原因,也是奥德里奇从很久以前,只要主力边后卫登场,他基本上不会设边前卫与传统边锋的缘故。(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