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名仕荟萃

第四百八十三章 名仕荟萃

    谪仙楼内气氛高涨,大涨面子的李白为李云泽介绍了身边的朋友们。

    “这位是晋阳王之涣,豪侠义气...”

    “这位是襄阳孟浩然,才名满天下...”

    “这位是江陵岑参,少有才名,皆称神童也...”

    “巩县杜子美,豪气干云天...”

    “这位是...”

    一番介绍下来,李云泽在课本书上见过的就有好几位。

    “诸位皆乃世间大贤。”笑吟吟的李云泽拱手环绕“今日得以一聚,实乃大幸。”

    他这次来洛阳的正式公职身份,是奉旨督办科举事。

    也就是说,最终决定谁登科谁落榜的就是他。

    这是因为唐时对于科举还没有那么看重,所以这份差遣才能轻松落在他的手中。

    换做宋明时期,那可都是天子门生,怎么可能交给亲王去收归门下。

    与后世得到帮助就翻脸不同,这时代里注重情谊,谁帮了你那就是欠下了人情,若是不还或者翻脸的话,会被当做可耻之徒备受世人嗤笑讥讽,以后也无人敢于信你用你。

    李云泽捆着李林甫帮自己做事,就是因为李林甫是走的武惠妃门路上位。

    他这次来到洛阳若是点了这些人登科为进士,那这些人必定会被视为寿王的人。

    若是不为寿王做事,或者投入太子等他人门下,若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比如说自家妹子嫁给了太子这种事情的话,那这辈子就只能是沦为天下人嗤笑的笑柄,人品自然也是备受质

    疑。

    而这,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事情只会更加严重。

    科举的时候有座师,入仕朝堂就被视为座师一派的人物。

    不过对于现在的李云泽来说,这却是一件好事情。

    “诸位都是英才,今日能与诸位相会实乃幸事。”

    说些废话场面话这种事情,对于李云泽来说那完全是信手拈来,他端起酒杯示意“今日当与诸位痛饮一番好生结交,来来来,盛饮~~~”

    这些来科举求官的名仕们,当着李云泽这个能够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人的面,也是非常激动与紧张,说话之间都是有些放不开的感觉。

    李云泽看出来了,目光示意已然上岸的李白“太白,大家相聚共饮那就是缘分,这个时候莫要说什么身份,尽情高乐就是,你代本王好生招待诸位英才。”

    还没察觉到自己已然是被当做气氛组组长的李白,非常痛快的端着酒杯起身活跃气氛。

    在座众人大都是名仕,所谓名仕的代名词之一就是狂放不羁。

    原本就喝了不少,在气氛活跃之后跟着又喝了许多董家名酒,很快就开始放浪形骸起来。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坐在主位上的李云泽,一边笑吟吟的喝酒吃菜,一边默默的观察着这些人。

    才华横溢却是不能务实的,那就让他们做气氛组吹捧盛世史书留名。

    低调谨慎,能够办事的就安排实务认真做事。

    既不会吹也不能做的,那就只好放弃了。

    酒桌上自然也是看人品的时候,毕竟酒后吐真言。

    醉酒之后有什么表现,醉酒之后又说了些什么话语,都是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李云泽心中的份量,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命运。

    而此时能够看出来这一点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等到气氛火热起来,吃着菜的李云泽,时不时的就会抛出几个话题出来,用以考校众人。

    大方向的像是大唐当以何种策略治理天下,具体事务上的像是若尔等出任地方父母,有农妇前来告状自己家的鸡被偷了,该如何处置云云。

    这种话题若是出现在考卷上,自然是能写出花来。

    哪怕是在酒宴开始的时候,众人也会说的非常漂亮。

    可现在的话,有李白这个气氛组的组长带头,众人又想要在李云泽面前有所表现,再加上董家的酒水的确是度数不低,所以都是喝的五迷三道已然无法控制住情绪与嘴巴。

    他们此时说出来的,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己心中所想的。

    边上的杨洄惊异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这位小舅子可真是不简单啊。

    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儿。

    李云泽能力越强,成事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

    若是成事了,他作为鼎力相助的姐夫,自然不会少了好处。

    若是不成事...必须得成事,否则他这个亲姐夫也必然会跟着倒霉。

    想到这儿,有些坐不住的杨洄也开始认真打量眼前众人,希望能够给李云泽找些有能力的帮手出来。

    一番考察下来,主张仁政的杜甫比较符合李云泽的心意,眼下大唐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内里已然是烈火烹油,火星四溅了。

    这种时候横征暴敛只会点火,实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才是正确的选择。

    孟浩然性格过于平澹,而且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自己身心快乐,哪管其他事情的那种。

    这份心性,若是做实务的话,估计也是个什么都不管的。

    而岑参的话,性格却是有些激进了。

    言辞之间向往军旅,对于在西域开疆拓土有着很大的兴趣。

    王之涣倒是不错,虽然少年游侠也就是年少的时候是个街熘子,可言谈之间颇为稳重,对于李云泽提出的务实问题,也都能够给出合理的回应。

    除此之外,李云泽还有个意外发现。

    有个叫高适的为人稳重,性格光明磊落有风骨,对于不公之事敢于当着李云泽的面抨击,甚至直言皇帝靡费太盛偏宠胡人,这种人才非常适合做御史。

    至于其余人等,褒贬不一各有评价。

    总体上来说,这些名仕们的能力相对来说还算是不错的。

    毕竟大唐的读书人可没有后世那么多,能够来参加科举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既然的精英,人品如何自不必多说,可能力方面当然是有着底线的。

    不动声色的李云泽,通过一场酒宴,摸了不少参考名仕的底子。

    虽说现在他连太子都不是,可已然是在考虑上位之后要如何做事安排了。

    李云泽再厉害,也不可能一个人把事儿都给办了。

    这诺大的大唐,需要众多的人才辅左治理。

    对于此时所流行的举荐制度,李云泽是打心底里看不上的,这不就是那所谓的祖传三代嘛。

    除了勾女炫富欺辱百姓之外,还能有什么本事。

    等他上位之后,必然是要重视科举的。

    像是现在这种一期科举不过三五人得选进士第,而且还要被勋贵门阀所占据的事儿,肯定是要改。

    一场酒宴,众人皆是尽兴。

    等到李白等人纷纷醉酒,已然是了解的差不多的李云泽,招呼随从们将众人分别送走。

    杨洄这才笑着询问“看上谁了?”

    李云泽笑而不语,端起了酒杯。

    这些人都还算是不错,若是心性人品不差再加以历练,基本上都能称得上人才。

    只不过自己现在看似是个亲王,可手中的权势还是太弱了,很难给这些人巨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重要的事情得抓紧进行。

    想到这里,李云泽侧头看向了杨洄说道“姐夫,等过了年你与十八姐还是回长安城去吧。”

    杨洄不解“这是为何?”

    “宫中那儿,需要你们的相助。”

    武惠妃那儿,已然是在扇风点火不断的在李三郎耳畔说着太子的坏话。

    李林甫就聪明的多,他从政事上入手,接连不断的将一些对李三郎来说较为敏感的事情抛给张九龄。

    张九龄是一代名臣,为人也是正直。

    那些让李三郎不快的事情,他都是大力去推行,自然而然的会让李三郎很是反感。

    而抓住了机会的高力士,则是在不经意间轻描澹写的给张九龄上眼药。

    大唐这儿的宰相权势极大,哪怕是皇帝也得避让三分。

    为了限制相权,李三郎甚至推出了宦官们来与宰相争权,这事情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晚唐时期的宦官集团大权在握,甚至能够废立皇帝。

    而后世的太监们掌权,基本上都是源于李三郎推行的以宦官制衡相权的策略。

    行动进展的比较顺利,只不过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李三郎自己早已经是对太子和张九龄有所不满。

    太子在位时间太长,就会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势力来,毕竟是有着储君的名分。

    同样的道理,宰相做的时间久了,同样会有自己的势力,影响到皇帝对于朝堂的掌控。

    更让李三郎不满的是,张九龄坚定的支持太子李瑛。

    而太子与宰相站在了一块,皇帝自然是不放心的。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换相换太子,对于李三郎来说就是一种掌控大局的权谋之术。

    并非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武惠妃与李林甫等人的诬陷。

    真要是信任李瑛和张九龄,什么样的诬陷也没用。

    真相在于,李三郎处于巩固自己权势的考虑,已然是有了换相换太子的心思。

    武惠妃与李林甫甚至高力士等人的动作,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顺水推舟的借口罢了。

    当然了,这件事情还差关键性的步骤,也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李三郎名正言顺下手的理由。

    给理由的事儿李云泽不能去做,因为他不能背上污点。

    所以,这种事情就要推给杨洄与武惠妃去背黑锅。

    对于经验无比丰富的李云泽来说,他早就把所有的一切都给看的明明白白。

    毕竟从本质上来说,翻来覆去的无论是用多少种的姿势,其根源与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深入敌巢轰出亿万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