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神话三国在线阅读 - 第245章 见机行事

第245章 见机行事

    彭城。

    陈群沮丧的放下了手中的卜筹,满脸惭愧的看着父亲陈纪。

    陈纪端着酒杯,浅浅的呷了一口酒,品味了半天,才不紧不慢的说道:“算不出来?”

    “我只能算出彭城有一劫,却算不出具体是什么劫。”陈群眼角‘抽’搐,神情黯然:“我愧对陈家。”

    “修行这种事要看天赋。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没有用。”陈纪淡淡的说道:“你的天赋不足,在修行上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可是不代表你就愧对陈家。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好惭愧的,只有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才会有遗憾,才会愧对家‘门’。”

    陈群愣了片刻,躬身施礼:“多谢父亲。”

    “你在兵法、权谋上没天赋,就不要再看《风后书》了,当成一个消遣,以后遇到合适的人,再传下去便是了。”陈纪放下酒杯,一丝失望之后从眼中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平静。陈群在《风后书》上用功半年,可谓是废寢忘食,却一直未能领悟其中的‘精’要,可见陈家的使命到此为止了。要说不失落,那不是事实。可是看到儿子如此沮丧,作为父亲,他又不得强颜欢笑的安慰陈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对治国之道有心得,就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吧。毕竟……兵法、权谋并非治国之道的全部,甚至不是主流。”“喏。”陈群再拜。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陈纪又道:“既然彭城有一劫,我们还是离开这里吧,免得被殃及。”

    “那我们去哪儿?”

    “去洛阳。”

    “洛阳?”

    “是的,洛阳。”陈纪抬起头,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洛阳……有一位蛰伏的幼龙,如果能辅之以正道,化去他的恶‘性’,也算是为天下造福。”

    陈群明白了,起身施礼:“那儿子去见见陶使君。”

    ……

    闻说陈群到访,陶谦又惊又喜。他看看在座的陈珪父子:“汉瑜,元龙,他大概是冲着你们父子来的吧?我陶谦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陈珪连忙欠身道:“使君客气了。使君忠于朝廷,守土有方,贤名传播四海,岂是愚父子所能比拟的。”

    陶谦哈哈大笑。今天可真是双喜临‘门’,一向不怎么和他亲近的陈珪父子突然来访,还没说几句话,到彭城几个月也没有主动拜见他,甚至他去拜见都不见得能如愿的陈纪又派儿子来见,真是双喜临‘门’。陶谦冲着别驾麋竺点了点头:“子仲,陈君父子在此,我不能失礼,劳烦你代我去请陈小君。”

    麋竺起身领命,下堂去了了。时间不长,引着陈群走了上来。陈群已经听麋竺说了,没有先拜见陶谦,而是先向陈珪行了一礼:“没想到汉瑜先生在此,未曾准备名刺,死罪死罪。”

    陈珪微微一笑,欠身还礼:“小友相貌堂堂,气质出众,太丘先生若在,必然欣慰后继有人。”

    “先生过奖。贤父子在此,小子资质丑陋,焉敢放肆。”

    见陈群和陈珪如此客气,陶谦心里有些不痛快,脸上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却不能发作。他出身寒‘门’,少年丧父,放‘荡’无行,后来被同乡甘公赏识,嫁之以‘女’,又供他读书,他这才走上仕途。像他这样又没有家世,又没拜过名师的人,陈纪、陈珪这样的世家是看不起的。他们能上‘门’拜访,已经是给他面子了,这点冷落,他也只有忍着的份。如果出言不逊,他们拂袖而去,他的名声可就臭了。

    等陈群、陈珪客套完了,陶谦这才强笑道:“今日诸位贤人一起到访,我这刺史府也是蓬荜生辉啊。不知二位贤人有何指教。”

    陈群知道陈珪也刚来不久,连忙说道:“汉瑜先生请,小子正好洗耳恭听。”

    陈珪也不客气。颍川陈氏虽然在士林中名气很大,可下邳陈氏并不比他们差。现在又是在徐州,他可以算是地主,年龄又长于陈群,那当然不能让一个后生看了笑话。

    “使君,曹‘cao’围城数日,土堰已成,虽然还没有蓄水,却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祸一起,势必生灵涂炭,使君拳拳爱民之心,必受损伤。珪不才,愿使君从长计议,另想良策。”

    陶谦眉头一皱,脸‘色’沉了下来。

    曹‘cao’围城数月,前来劝降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他已经不胜其烦。但陈珪这样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所以他还抗得住,现在陈珪也这么说,是否表示徐州的世家大族已经统一了意见,不肯跟着他一起对抗袁绍、曹‘cao’了?没有了徐州世家的支持,仅凭他一个人,是挡不住曹‘cao’的。

    “不知汉瑜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议和。”

    “是议和……还是议降?”

    “当然是议和。”陈珪笑笑:“使君本是汉臣,一直未曾有叛离之意,向朝廷求援,哪有投降之意?”

    陶谦愣住了,不解的看着陈珪。

    陈珪神态从容,笑容满面:“据我所知,使君曾经在皇甫太傅麾下与羌人作战。如今皇甫太傅坐镇洛阳,使君坐镇徐州,都是为国守土。徐州有难,难道皇甫太傅会坐视不理吗?”

    陶谦这才明白陈珪说什么,但是他依然大‘惑’不解。陈珪不仅是儒‘门’中人,而且和袁家关系匪浅。陈珪的伯父陈球曾经参与政变,谋求铲除阉竖,是有名的党人。陈珪和袁绍、袁术的关系都不错,特别是袁术,起事之后,三番五次的来请陈珪。

    他怎么会劝我重归朝廷,不会是反话吧?

    陶谦一时犹豫,抚着胡须,眼神闪烁。

    陈珪不紧不慢的说道:“袁绍以为袁太傅报仇为名,以儒‘门’领袖自居,起兵山东,天下响应者甚众,却不代表所有人都支持他。使君守徐州而不附,我等虽然只是一介匹夫,却也不敢不问是非。袁绍谋兖州,杀刘岱,袁术谋扬州,攻陆康,哪里还有儒‘门’领袖的风范?如今又谋徐州,我等如果坐视,刘岱、陆康先鉴在前,覆灭有日。当此紧急之时,还请使君当机立断,向朝廷告急,请求援兵。”

    听了这话,陶谦松了一口气。看来袁绍、袁术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

    “朝廷……能出兵吗?”

    “能。”陈珪斩钉截铁的说道:“袁绍起兵,并没有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就连他的冀州牧都是自说自话,从未得到朝廷的任命。他攻击青徐,是叛‘乱’,使君守徐州,是为国尽忠,朝廷焉能坐视不理?”

    陶谦不以为然的笑笑,心道朝廷现在不坐视又能如何,天子要有实力,早就出兵平定袁绍的叛‘乱’了,何必等到袁绍攻击徐州。陈珪要么是书生之见,要么是另有所图。

    “退一步说,就算朝廷不能出兵援助,使君也并非全无益处。”陈珪接着说道:“使君守土有功,朝廷必然下令嘉奖,如今一来,徐州百万之众都知道使君是忠臣,袁绍是叛逆,众志成城,岂是区区曹‘cao’可以攻克的?”…

    陶谦怦然心动。他听懂了陈珪的意思。向朝廷求援,能求到援兵当然更好,求不到援兵,能求个名份,那也不错。在山东尽叛的情况下,他坚守徐州,朝廷能一点意思也没有?有了朝廷的诏书,有了徐州人的全力支持,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割据徐州,坐观成败。当然了,陈珪这些人也可以名利双收,既无背叛之名,又有加官进爵的好处。万一徐州最后还是守不住,他们也可以抬高和袁绍谈判的筹码。

    徐州是大州,如果徐州的世家都和陈珪一样的心思,还是有观望的实力的。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考虑的余地。接受陈珪的建议,就可以和徐州人捆在一起。拒绝陈珪的建议,他就成了孤家寡人,立刻众叛亲离。

    陶谦不动声‘色’,转身看向陈群:“小君,你移驾前来,又有何指教?”

    听完陈珪的建议,陈群已经明白了陈珪的用意。看看陶谦的脸‘色’,陈群也知道陶谦已经答应了,问他的意见不过是礼节而已。更何况站在他的立场来说,他也希望陶谦保持与朝廷的联系,而不是依附袁绍。

    “汉瑜先生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小子佩服。”

    陈珪笑盈盈的说道:“哦,小友也赞成我的意见?”

    “当然。”陈群笑道:“家父与先生不谋而合,小子前来,也是想向使君呈情。不过,有汉瑜先生珠‘玉’在前,小子就不必献丑了。如果使君有意与朝廷联络,愚父子可以供使君驱驰,去一趟洛阳,为使君传声递书。”

    陈珪父子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陈登‘挺’身立起:“登不才,愿与陈君父子同行。”

    陶谦看看陈登和陈群,再看看麋竺,麋竺点了点头:“使君,汉瑜先生所言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使君不要犹豫,从善如流。”

    听麋竺也这么说,陶谦确信了他和陈珪早就通过气,陈珪今天是作为徐州世家代表来的。他放了心,起身施礼:“既然元方先生与汉瑜先生有教,谦焉敢不从。那就辛苦诸位,立刻赶赴洛阳,向朝廷表明我陶谦及徐州士绅之耿耿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