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秦岭秘事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军师的智谋

第四十四章 军师的智谋

    在秦岭深山中的紫柏山大营,张月明、杨光达等一边加紧军事训练,一边等待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兄弟们回来。三月初二,谷雨这天,张月明正坐在太阳底下看书,一名守门弟兄来报,门外有一人自称叫孙月,前来投军。张月明说:“请他进来,到我这里来。”自从起义军在这里安营扎寨,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色人等前来投军。张月明也就不足为奇了。等守门弟兄带领来人进来后,张月明发现来人气度不凡,儒雅清秀,年纪大约二十几岁,穿着干净、朴素,身材中等。张月明说:“你就是叫孙月的?要来投军,你都有什么本事?”孙月微微笑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张月明感到来人口气太大了,就为难他说:“既是通才,敢为路有父乎?”孙月笑着回答:“路有父亲,儒家始祖孔圣人有学生子路。路有子岂能无父乎?”张月明又问:“树能走乎?”孙月答:“树影婆娑,千年树人,木牛流马,那样不是在走。”张月明又问:“石有泪乎?”孙月悠然答道:“石出于山,山雨绵绵,溪流露珠汇入江河,石岂能无泪?”张月明心中大奇,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孙月赔礼道:“先生真是奇才啊。”

    孙月知道张月明就是这支起义军的头领。就自信地对张月明说:“我是来做军师的,不知元帅以为何如?”张月明心里还从来没有要请一名军师的打算,所以微微有些吃惊。张月明说:“先生暂且住下,待我和众弟兄商量后,定会给你谋一个好差事。”孙月说:“若不能做军师,我即刻就离开。”张月明搪塞道:“既是要做军师,请问我军今后将如何发展?”孙月道:“强队伍,立规章,夺汉中,出关中。就这十二个字,若能照做,大事可成。”张月明琢磨后,觉得孙月说得句句要害,很有智谋。张月明拉住孙月的手,激动地说:“先生所言,正和我意。我们一同谋划大事,救民于水火。别说军师,就是你来做我这个位置都成。”

    孙月是怎么来找张月明的?说来还有些故事。

    原来,去年九月八日,孙月和林正、张莲英、船家等告别后,只身前往南郑西山玉皇桥孤独山庄去找师叔诸葛汉水。经过两天的走路后,终于在下午到达孤独山庄。怎奈诸葛汉水不在孤独山庄,他的家人回复说诸葛汉水去了小南海,不知何时能回来。孙月在附近农家找到住处后,就耐心等待。在等待的百无聊赖中,孙月帮助农家干活,累了就坐在玉皇桥上读书。这天中午,碧空万里,艳阳高照,空气更是万分纯净,孙月坐在玉皇桥头,打开在汉江悬棺里得到的那本无字天书琢磨。当一页棉花纸正对着太阳时,奇迹发生了。书页上清楚地显示出用淡墨写的字:《鬼谷子兵法》第十三章等密密麻麻的字。字体遒劲有力,用墨力道深厚,内容高深莫测。在这本书的中间部分还有《鬼谷子兵法》第十四章的内容。孙月奇道:“难怪人们找不到《鬼谷子兵法》一书的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原来被鬼谷子先生单独列成一书,世人无所见罢了。”孙月非常庆幸自己没有扔掉这本书,这本书可是上古天书,世间奇宝啊。

    孙月离开农家,决心不在等候师叔诸葛汉水了。他一边学习领会《鬼谷子兵法》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一边慢慢往回返。

    《鬼谷子兵法》第十三章主要讲述打仗的阵法,应敌的准备,环境、气候等天时、地理的应用,七十二道作战的妙计等内容。而世间流传的鬼谷子的学生孙膑写的《孙子兵法》才只有三十六计,只是鬼谷子战法计策的一半。

    《鬼谷子兵法》第十四章主要讲述奇门遁甲,变化之术;风雨雷电,招呼之策;人心命运,预测之能等内容。

    孙月虽然一时还无法理解透彻,但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着他。如果学会这些东西,何愁天下事不能掌握。孙月努力练习揣摩。

    在铎县西侧,有一处古城,城墙不高,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弹琴退仲达(即司马懿)的所在,叫西城。孙月来到这里时,看到城墙破烂,城楼黯然衰败,四门洞开,小城内空无一人。孙月看上了这个地方,正好在清净间练习鬼谷子变化之术。

    饿了,孙月一次到街上买几十个饼子。渴了,就在西城边的小溪里喝山泉水。晚上,孙月就住在西城残破的城楼里。孙月本是个胆小的人,但自从练习了风云变化、奇幻异术后,胆子大了,什么也不害怕了。奇怪的是,孙月以前身体不太好,在冬季容易感冒,这次条件如此艰苦,却居然身体安然无恙,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

    春节,孙月来到他姑姑家做客。姑姑家在褒城县,门前就是有名的古褒斜栈道。看到每天有大批人经过褒斜栈道,进入秦岭深山,孙月好奇地问姑姑:“他们都是到哪里去?”姑姑答:“都是往留坝镇紫柏山大营投军。你不知道,云雾山桃花店张家有个公子叫张月明,率领族人造反了。这些人都是投奔他去的。唉,这年月,日子不好过,家家断粮,投军还能吃顿饱饭。”孙月也知道姑姑家日子过得很艰难,家早已没有大米,天天靠土豆、玉米糊、红薯等充饥。

    经过深思考虑,孙月决定参加张月明的队伍,干一番轰天动地的事业。在帮助姑姑家春种完后,孙月就立马动身来紫柏山寻找起义军。

    张月明、杨光达等看到孙月文化很深,起义军也非常需要有知识和文化的人,就非常高兴地接纳他。当晚就摆设酒宴招待孙月。在条件艰苦的紫柏山大营,这顿酒宴虽然简单,但也很有特色。菜有红烧野兔,炖野鸡,烤野鱼,萝卜白菜豆腐大烩菜等。酒喝的是柿子酒。主食是玉米糊。孙月吃得很香,几个月来他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

    第二天一大早,张月明、杨光达约孙月到附近的张良庙去朝拜。张良庙坐落在秦岭深山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是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张良离世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因张良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张月明、杨光达、孙月等拾阶而上,爬上第三十六阶石阶后就到了山顶庙门口。张月明对孙月说:“当年,留侯用兵,一生共用三十六计,故台阶与此意合。”孙月暗想,留候方才学得三十六计,我有七十二计可学,还愁不成就留候一样的光辉业绩。

    孙月知道,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

    看到庙所在前后各有两条小河,在庙东南约一里处汇成紫柏河,紫柏山中峰云雾缭绕,山势峻奇,张月明介绍说:“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是汉中著名的朝拜游览胜地。”

    只见庙的大门口有一个青砖牌楼,牌楼巍峨古朴、飞檐翘角,上书“汉张留侯祠”五字。庙依山而建,走入庙内,眼前现一桥,上写进履桥。进履桥是一座横跨山间的溪桥廊亭,因为张良“圮桥纳履”的典故而设。桥长约三丈,宽一丈有余,两边有牛筋栏杆,并设座椅两排,桥廊山风幽凉,桥下溪水潺潺,唐代有李白诗曰:“我来圮桥上,怀古钦英风”。

    孙月记得“圮桥纳履”的典故。据说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即江苏沂水大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在一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一一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奖励张良的这种韧性、耐性和毅力,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太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遂感行刺秦始皇乃为蠢事,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

    庙内有张良大殿,殿内有留侯金身塑像一尊,端庄肃穆,丰盈谦和,聪慧睿智;殿中丹灯放彩,雕梁画栋,檐牙镂空,其上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翔云,野鹿喜摘菩提果,山虎栖卧梧桐旁。殿室丹柱竖立,楹联荟萃。殿内香火不断,磕头跪拜者络绎不绝。

    拜石亭独居一角,一堆黄石占居厅内。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公授书张良后,告诉张良十三年后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吾师矣!”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至济北,果见古城山下有一堆黄石,纳头就拜,口称吾师。宋朝苏轼曾在这里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赞扬了张良一生有始有终里表一致的高尚品质。

    庙门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段”,有宋、元石刻和书法珍品。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沿后院盘山沿梯而上到达“授书楼”,楼名取自“黄石公授书”的历史典故。云梯尽处的授书楼,掩映在紫柏青松林间,隐没于云海怒涛之中。其楼八角展翅,凌空欲飞。阁楼两层,由四根巨柱贯顶,直冲霄汉。缘梯而上,凭栏远眺,群峰环抱云海沉浮,松柏叠翠,花草竞秀。真是人间仙境。

    张良庙内还有一奇异物种“拐拐竹”。“拐拐竹”,竹子在三尺以下的部分都是扭扭歪歪,在三尺以上部分都是齐刷刷的。这种竹子张月明、杨光达、孙月等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

    张良庙后,山上还有道教第三洞天。

    刚好张柏云这天也在张良庙内看护,张月明、杨光达、孙月等在张柏云的邀请下来到一处亭子喝茶。张月明给孙月介绍说:“这位张柏云老先生就是留候张良的后人,他管护着这座张良庙。”孙月连忙施礼道:“不知是老先生,失礼、失礼了。”

    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张月明谈道,《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城父县属颍川也。《史记正义》载:“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城县东三十里,韩也。’”即今河南宝丰人。具体出生地无法考证。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实行****统治的时候,张良还是个青年,号称姬公子,其祖父姬开地,父亲姬平,都相继为韩国相国,侍奉过五朝君王。及韩国灭亡,张良为了报仇雪恨,不畏强敌,乃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张良马上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锤,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姬公子便隐名匿姓(改为张良)逃亡到下邳(念pi,一声)。“搏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遇见黄石老人,就有了黄石公授书的典故。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后,刻苦读习,逐渐变得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楚汉战争中,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赞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在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主动请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无不为张月明熟知历史钦佩。张月明对张柏云说:“先生家史,自然比我知道甚多,我刚才说的有不妥之处,希先生指出。”张柏云赞道:“月明刚才所谈,已很详细了。家祖激流勇退,躲过被杀戮之祸,方才有我等存于世间。历史就是这样,许多事情很难强求。”孙月说:“大智慧有大计谋,大智慧有大预测之神明。留候成功之时,不为荣华富贵迷醉眼,不为权利地位费心思,超然事外,追求平淡、自然的生存法则,为今后世人之楷模,为人生命运之丰碑。”

    在美景中畅谈,在历史氛围中回忆,大家精神振奋,无不思像张良干一番事业,成就一番人生。

    杨光达问孙月:“军师有何良策,可助我云雾山义军横扫天下,创造像先祖一样的大业?”

    孙月不慌不忙地答道:“广联天下豪杰之士,打造自身精锐之师,八方吸纳聚集人才,立足关中,横扫中原,南下北进,可成大事。为今当务之急,是整顿队伍,建章立制,招兵买马,进军太白,打开通往关中门户。等关中门户洞开,我军遣一精锐之师占居汉中,保证粮食等物资供应。向东可沿汉江顺江而下取湖广,向南可通过米仓道、金牛道进入成都等,向西可夺取天水等陇西诸县,向北可占领关中全境、进入太原等地。”

    孙月的一席话说得杨光达等人热血沸腾,豪气倍生,感到胜利在望,信心满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