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鸡肋论
卫宁分别看了那文士和自家老爹一眼,又埋下头来,习惯性的便伸手向腰间葫芦探去,却想起有外人来,不便如此肆意妄为,就放下心里那点心思,转而伸出手指放到齿间,眉头紧锁。 那杨姓文士好似没有半点焦急,依旧笑吟吟的看着卫宁,只等他的答复。 对于他们弘农杨氏来说,河东卫家的名头虽然响亮,尤其最近出了卫宁这样一个风头正劲的人物,但对于他们这个家族来说,依旧不算什么。 作为一个世家,有什么东西比让他们跻身中央权利顶层还要有吸引力呢?他不急,在他看来,不管是卫宁,还是卫父定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可前提,卫家必然要紧紧跟随杨氏的脚步,才能得到这样的回报! 但事实上,他自以为卫宁在为承担风险而仔细斟酌,却不知道,此刻卫宁脑海中根本没有对他所说之意的半点踌躇,反倒是另外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 “如果进京的话,帮助何进铲除张让等人?能否趁着这六年时间彻底的击垮董卓使得他无法拥有实力进军洛阳?又或者……” 从那中年文士的话中,卫宁已经明白他们的意思。黄巾平定,皇甫嵩,朱隽等老臣保卫大汉疆土功劳盖世,而宦官又因为出了封谞之事,一直饱受大臣攻軒,实力极度削弱,加上董卓为的豪强也因为广宗兵败,而也只能偃旗息鼓。这两方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打破现在窘境。 西北羌氐叛乱正是他们的借口,一方面董卓打退韩遂,北宫伯玉的进攻,但因为他小动作,故意深入敌后,而败退回军,使得这场叛乱始终无法扑灭。 借着这个机会,前次作为风头最劲的杨奉,自然便成了这些人下手的目标。作为朝臣的代表,又有大胜的名头,若将他放到台前,内有宦官作梗,外有董卓等豪强联手,杨奉倘若大败,必然让朝臣一党自乱阵脚。 卫宁前段时间闯下的智谋之士名头,却在这时候被那些朝堂大臣盯上,作为汉灵帝转移豪强目标的第一人,隐隐然身为地方士族的代表。 这一次,倘若他应征入京,自然,矛盾又将再度转移到他的身上。无论是杨奉出征,有他参谋,还是在京师参政,必然阴谋不少。 卫宁这该是作为一个代替品来出现。同样,卫宁还有另外一种猜测……他们或许是想反借这一次机会,彻底解决西北豪强林立的局面! 风险永远都与收获结伴。 倘若入京争斗,成功,卫家则正式跻身中央权利,又可以趁着后来天下大乱的殷始,解决根本问题,不谈大汉现在摇摇欲坠,倘若卫宁加把气力,或许还可以多挺上一段时间。 而失败,不提这些政客心狠手辣,关键时刻,必定会放弃于他。毕竟他只是一个被迫当作跳上台前的挡箭牌而已。 河东卫家,曾经的丞相后裔,在东汉时候,一代祖先大多都是外任官职,远离中央权利太久,卫宁知道,这是他父亲多年来的心愿。 看了卫父一眼,卫宁心里一沉,“大汉,已经是棵枯树,逢春无望!士族,也该进入沉寂之时,军阀当道,何必再趟这口浑水?” “小子才疏学浅!还望先生谢过大将军美意!”卫宁低下头来,恭声回道。 那中年文士微微一愣,看着卫宁,倒是卫父蓦然抚掌大笑道,“杨先生!我儿三月便要举冠礼,行婚事,此乃大事,如何还能四处奔波?” “父亲……”卫宁心里咯噔一跳,倒忘记这了这事,苦笑的看了自家老父一眼,但看他神色满意,似乎早就有了定论。 “先生,宁有一言,愿与杨先生谈,而非与大将军僚属语!不知先生欲听否?”不理会卫父那放声笑容,卫宁忽而脸色再是一沉,低声便对你中年文士肃然道。 “如今天下,黄巾为祸,半数汉土遭逢大劫,枯骨遍地,流民失所,而昔日万里良田也遭逢久旱,饥荒已久,宁随杨将军昔日征战,一路所见尽皆是残垣断壁,死尸遍野。便是这大汉大厦微倾之时,州郡却显心怀叵测,阳奉阴违!当今圣上虽聪,但心不在天下……” “以至于朝廷糜败,而阉党横行,天下党人蒙奉两次大劫,元气大伤,朝中只余小半忠贞之臣。这却是呈皇室暗弱之象。杨氏大族,自先生高祖杨公震老起,四世三公,委实位极人臣。” “固然先生一门忠贞为国,但宁闻圣上沉恋女色,隐于宫内而不理朝政,身边多是阿谀jian诈之辈,臣下不能见君,君而不理臣下。久而必然生变!” 卫宁正襟而坐,在那杨家文士示意下,娓娓道来。只见那中年文士神色微动,显然,朝廷危局已经切中他的要害。 缓了口气,卫宁接着又道,声音越激昂,“宁不怕直言,倘若先生将我后话宣扬也是无妨!大将军何,虽登及高位,但其人本不过屠猪贩rou之辈,依蒙其妹才得此位。大汉自光武中兴,历来大将军之位皆是外戚把持。外戚四族,马,邓,窦,梁,除伏波马援后人自我谦抑,其余者皆是骄横跋扈之辈,前有窦宪大胆犯上,后有梁冀罪及天下!” “百年来,外戚,阉党,士族争斗不停,但大汉权柄,无一例外,若非外戚把持,便为宦官握捏。我等士族虽在三方势力之中,但却是最为龙恩疏远之辈,最高权利也从未在我士族手中掌控。外戚强,则我士族相助宦官,而阉党强,我士族则助外戚。天下之大,无论守土为国,还是治理天下,皆是我等cao忧,偏偏国之大权皆落于小人之手!” 那文士本因卫宁毫不留情的决绝拂了颜面,此刻听到他激扬澎湃而大胆的言,身体依旧不由微微一颤。 说得好听点,大汉政权都是他们这些朝臣议论,但实际上,东汉自明帝以后,生杀大权皆落在外戚,宦官之手,看那党锢之祸,看梁冀之乱,甚至是未来董卓专权,要杀士族,朝臣几乎就是挥挥手指。整个东汉时代,就没有出现过一次朝臣柄政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而不得不承认,卫宁所说真正的刺到了这杨氏来人的心头。即便帮助大将军何进诛除了宦官,那他是否又将变成另外一个梁冀? 更何况,现在这个大将军不过是个最粗俗的低贱出身,没有文化不提,甚至连他这个位置也是宦官张让等人帮助下得到的! 这确实是所有士族,朝臣心中担忧的问题,但却也正是所有人觉得无奈的问题。 历史的酝酿,沉淀,在没有出现一个有魄力,有大才的人物,来推动某一个时代的轮子,所有的人,自然也就局限了自己的眼光。 三国时期的士族,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局限住了自己的思维,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作为第三方的筹码,而来稳定平衡朝中的局势,例如周旋在外戚与宦官之间。 但生命,始终掌握在外人手中,这滋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 这,便有了盖世枭雄的曹cao! “卫侯之意,但讲无妨!”那中年文士见卫宁所得有条有理,以弱冠之身,虽锋芒毕露,但却掩盖不住那一针见血的透彻,而其中字字更是直接切到要害,让他脸色终究无法保持原本的从容。 事实上,在他眼中,现在的卫宁不在是一副孱弱而带着稚气的少年,反倒是一个老城的谋士! 五千年的历史,带来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跳跃当代常识的思维。这也是卫宁的本钱,使得他可以轻易的将一些人们觉得理所当然的窘迫迎刃而解。 而汉末世族,他们的错误,便是一直将眼光放到朝中的争夺。自以为只要得到了朝廷的高位,便能号令天下,这便是后来董卓之乱,火烧洛阳,那批所谓忠心耿耿的数百大臣徒步也要跟随献帝西迁的道理。 但后世却出了曹cao这样一个绝代枭雄,打破了他们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以地方,而掌控中央!以权臣,而谋取天下! “皇室暗弱,地方不听中央号令,而各自为政,虽有宗室刘表,刘虞,刘焉等人远赴众地严守,但实际上却也各怀诡谲。天下荒废,百业待兴,而内斗不止,外患又生,中央大权,已形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为何偏偏将眼光放于中央一地?”卫宁眼睛大闪,一正身形,顿然高声道。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却是妙语。”那杨氏文士,听到卫宁所言眼睛不由微微一亮,而后微微点了点头,赞道。 卫宁一愣,这才想起,正是这鸡肋论,使得杨修早死,而杨修却正是眼前这个文士一族之人…… 拿杨修受死的借口论调来谈论自己要说的东西,卫宁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