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在线阅读 - 第22章

第22章

    话说太子爱~美~色,却从无逼迫之举;太子不爱财,将来富有四海的储君,为人跟贪婪毫不沾边……他只有银钱不够花的时候,才会张口找两个舅舅要“孝敬”。

    想下属一直忠心,更想时不时地有贤才投奔,法子无非两样:要么给帽子,要么给银子。

    母族孙家于太子而言,就是用银子来找他换帽子的人家。当然,太子身边亦少不了领着赏银替他分忧的能人。

    而孙家自从老太爷致仕,族人的官职和功名多有赖太子看顾和保全,因此这孝敬孙家掏得还算甘愿。

    去年私兵事发,圣上抬手就削了孙家一条财路,于是给太子的孝敬也比以往少了许多。又因为私兵一事,连累了太子……太子真是什么好处还没落着,先沾了一身腥,能对孙家有好声气儿才怪。

    这不今年刚开春,孙家便先送来了十万两,又有孙家正担着兵部侍郎的大老爷两次三番讨饶劝说,太子好歹算是开了脸。

    不过对于孙家的胆大妄为,太子面上不显,心里真是吃了一惊。

    他从父皇的书房出来,本想去詹事府转一圈,可走到大门外忽然转身,直奔东宫后殿而去——白日里,太子妃常在后殿处置庶务。

    太子进门,屏退左右,坐下来还没端起茶盏,先递了一叠银票给太子妃。

    太子妃瞄了眼面额,大致算了算张数,知道这大约是两万两……说不动容也忒虚伪了,于是她面上可不就带了几分出来,“这是……”

    太子妃双眸好似染了层水汽,太子心中颇为惊讶,嘴上又道,“这一年你也辛苦了。”

    他那些庶母一个个的……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儿,往来应酬时哪又能空着手?而且这群庶母只怕比外面那些官员心更黑手更狠。

    太子妃微微哽咽道:“这是妾身分内之事。”

    东宫一年花销绝对不止两万,去年孙家“赖账”,太子妃这儿险些揭不开锅。别提后院一群莺莺燕燕,每个都要胭脂钱,父皇再偏心照看,也是不够的!

    太子妃无奈,只得动了自己的嫁妆。

    而在太子眼里,太子妃容氏宽和精明,自从嫁给他便执掌起东宫庶务,就算他时不时往内宫带人,仍旧一派安宁平和……堪为贤内助。

    可惜她相貌平平,生有一女后没能调养好,一直没有再次受孕,不然他们夫妻得了嫡子,朝中只怕局势立时一变。

    思及此处,太子面上的笑容更深了几分,听完太子妃言简意赅地述说这些日子庶母们的动静,他便开口道,“我不过吃了点小亏,一个个的……就像……”闻着腥味的苍蝇,这话终究不雅,“反正她们注定白欢喜一场罢了。”

    太子妃不接话,只是道,“贵妃生辰,妾身送了富春山居图。”

    贵妃在一众后妃之中出身最好——生父曾经做过帝师,前朝便是钟鼎世家,本朝族中已经出过两位阁老。

    贵妃乃是出名的书画双绝,闲来无事便常在自己宫中闭门写字作画。这副富春山居图可谓投其所好。

    太子颔首道:“妃母定然十分欢喜。”

    独子二皇子是个药罐子……因此贵妃行事向来公正,太子微微皱了眉,“富春山居图是你的嫁妆吧?”

    太子妃依旧不答,只抿嘴一笑。

    太子喟然长叹。

    他这个太子当的!母族背着他搞出大事,他还不得不先把责任担下来,再替他们扫清首尾;媳妇儿给他看家,看来看去连自己的嫁妆都要往里填……还是去讨好自己的庶母。

    太子摇了摇头,“回头我去瞧瞧二弟。”

    忆起江南私兵事发,父皇便将他叫到跟前,只是让他好好想想。等父皇削了孙家的财路,他的大舅舅连着三次跑来求情,父皇又把他叫到眼前,让他再仔细琢磨琢磨。

    之后便是浙江原布政使丁忧,父皇照准,他按照大舅舅的意思,荐了人选……当时并无外人,父皇看了折子,深吸了口气,又一次让他再斟酌,最后着重提点了他一句,“你是储君。孙家是你母族,更是臣子。”

    第二天上朝时,父皇便准了周阁老所奏,钦点林海接任浙江布政使,碍于林海太年轻,才在前面加了个“暂代”。但其实太子知道,只要不出岔子,这“暂代”二字一年内就能去掉。

    其实太子也不想对孙家言听计从,但他身边大多是清流,没了孙家只怕有一段时日……银子捉襟见肘。

    不过冷一冷孙家,也是应当的。

    太子妃的娘家虽然不如孙家显眼,却也……不差——真要是那种纯吃老本的糊涂人家,凭圣上当初疼爱太子的劲头,又如何会从容家挑个女孩儿嫁给他?

    话说太子的岳父正在西北带兵,官拜二品都指挥使。

    自从荣国公贾代善去世,西北关外异族一直不大安生,时有劫掠突袭,太子这位岳父不仅平时练兵,也偶有临时受命,带兵出战之举。

    正是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兼之太子妃为长女,弟弟们年纪不大,还都随父母远在西北。只有太子妃的祖父母和两个叔叔留京——太子妃的叔叔们官阶不高,都没资格上朝……

    太子才一直跟妻族不算亲近。

    此番太子打定主意,问向太子妃道,“容将军今年回京述职?”

    太子妃应道:“可不是,就在秋天。”他难得问上一句父亲如何……这是孙家要不成了?太子妃暗中欣喜:孙家这就要到了墙倒众人推的时候,父亲所言果然句句应验。

    总往她家后院里塞人,这样的亲戚纵是手眼通天,太子妃也敬不起来。更何况孙家老太爷致仕之后,孙家也是靠着太子过日子,那凭什么在她容家人之前也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

    太子太子妃各有心思暂且不提。

    此刻,林海在书房里跟世兄周励闲话。

    却说孙家敢在泰兴偷偷养上几百人,八成是用来“吃大户”的……沿海偶有海贼出没,临海市镇的士族豪族万一有个船沉破家,尽可算在海贼头上。

    想想孙家在前朝末年靠什么起家,林海和周励一点都不相信孙家的私兵是用来自保的。

    林海道:“当初听说此事,我还不信孙家会如此张狂。”

    他还以为是哪位皇子在暗中培养势力,cao~练~人手。将来皇子们受封,这些人手自能成为王府侍卫,到时候就是“过了明路”。

    但即使是皇子们,这么做纵然勉强说得通,却也很犯忌讳。

    所以在给圣上密折上奏之际,还请示了下是否将此事告知孙家。圣上默许了,林海便真给孙家递了信儿。

    周励叹道:“父亲原本以为孙家是得了太子授意,冷眼瞧了许久,发现太子对孙家恼怒发作不似作伪……”

    “孙家老太爷毕竟年纪大了,管不了太多。”林海摇了摇头,“不知殿下舍不舍得。”

    太子不舍了孙家,以后总会遭遇他都担不起的~大~麻烦。

    周励道:“难啊。”

    皇子们逐渐长大,各有人手,舍了孙家太子身边就难免“青黄不接”……尤其是孙家可是太子银钱上的顶梁柱。

    林海想了想,提议道,“这回浙江账面上的亏空,若是处置得当,太子自能名正言顺地舍了孙家。一下子空出那么多位置,还愁无人孝敬吗?”顿了顿又道,“总之还是先让孙家安生些。对付孙家,有的是人乐意帮忙。”

    林海当道台的时候,就是布政使的副手。公中账面上有多少银两,实际亏空多少他全都心里有数。

    不过一两个月的功夫,账上就多了七十万的亏空,显然孙家的确挪用了一笔,但只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孙家凭空“做”出来的。

    “太子从孙家拿到的孝敬数目不会太大,”不能从太子那儿讨要,就让孙家掏腰包,林海笑道,“姜大人给了我三个人名。”

    这三位大人平素好像跟孙家有点交情,实则都是真正的忠君之辈,他们全都帮得上忙。韩琦这个杭州知府亦有些眼线,打探消息十分灵便。

    另外,薛桓听说此事,也连夜打发了五个积年的老帐房过来。

    不管是挪用还是做假账,总是有迹可循。

    只要从中挑出个“线头”,自会有高人出面相助——孙家在江南得罪的人太多了。但想让那些老狐狸出头,你总得展现点手腕。

    周励望着一脸平和之色的林海,忍不住走了神。

    当年春闱之际,父亲便十分看好林海这个学生,之后也是尽心扶持,十来年下来果然不负他的期望:林海学问好,品行不赖,尤其重要的是,会做人也会做官。

    要知道林海同科的状元榜眼现在还在知府任上苦熬呢。

    原浙江布政使丁忧,备选之人一大堆,林海可是资历最浅的一个。周励的父亲,已然从礼部尚书升任内阁大学士的周阁老,以及林海另一位座师左都御史李大人联手,力排众议,才把林海写在了举荐的折子上。

    谁知递上去,圣上便准了。由此可见,父亲一点都没看错:林海还有圣心!

    林海见世兄好似神游天外,连忙轻咳一声。又因为屏退了下人,他特地起身给世兄倒了杯热茶。

    被热茶的香气一熏,周励回过神来,笑了笑道,“如此甚好。”

    父亲是怕这个师弟年纪太轻,骤然擢升手忙脚乱,才派他前来看顾的……

    林海坐回原位,正色道,“孙家断了条财路,亏空一事若也是铩羽而归,只怕会从科举一事上再动些脑筋。”

    在科举上捞钱,不比硬抢慢。

    周励颔首道:“怕的就是他不来。”言毕他朗声大笑,豪迈之色尽显。

    做了太久的京官,四平八稳得几乎让人忘了他的锋芒……这一次也是他展示手段的好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解释了孙家为啥原本和林海关系还凑合,忽然翻脸就要对林海来个狠的。

    以前林海才四品,还属于在外面看热闹摇旗呐喊找机会暗下黑手的那种,可一旦做了封疆大吏,就立即得亲自下场了,而且以后每一次勾心斗角都得牵扯到后面站着的皇子,牵扯到夺嫡~大~战~~

    ps,真命天子六皇子很快就要出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