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节
言诗已矣。【】” 事实上,子夏对孔子的启发不仅仅是这两句诗,而是一个大的计划。 “商啊,我想要做一件事情,你来帮我吧。”孔子说。他要做一件事情,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夏,还为了子子孙孙。 孔子的学生中,虽然学习刻苦的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做学问的并不多,颜回是一个,颜回之外,就只有子夏、子游和子张了。在这几个能够做学问的人中,颜回、子游、子张都是循规蹈矩的人,创见性不足,唯有子夏特别有自己的见解,倒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所以,孔子渐渐地特别喜欢子夏,他感觉要发扬自己的学问,子夏是最有希望的。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孔子六十四岁,晚秋的时候,孔子决定修编诗,首席助手就是子夏。 诗,夏商就有,到了周朝则更加繁荣。最早,王室专门有官员负责收集各地的诗。所以,周朝的诗不仅多,而且分类清晰。到了孔子这个时代,有记载的诗已经有三千多篇。但是,这三千多篇诗鱼龙混杂,质量不一,并且对于一般人来说太过庞杂。 事实上,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人删编过诗。而孔子也准备对这三千多篇诗进行删编,当然,按照自己的标准。怎样删编呢史记中有记载。 按史记。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古诗三千多篇,孔子按照合不合于礼义的标准,再去掉那些重复的作品,最终精选出三百零五篇,这就是后来的诗经。基本上,这些诗从周朝的老祖宗开始一直到春秋,还包含了一些商代的诗。风雅颂三个部分的第一首都很有讲究,风的第一首是关雎,小雅的第一首是鹿鸣,大雅的第一首是文王,颂的第一首是清庙。 为什么这几首诗要排在首位呢关雎讲的是婚姻之礼,鹿鸣讲的是君臣之礼,文王讲的是事天之礼,清庙讲的是祭祖之礼。所以说,孔子选定的每一首诗,各有各的理由。 在编选的时候,子夏就问过老师这样的问题。 “老师常说男女授受不亲,为什么要收录国风这种靡靡之音”子夏问,他觉得这不符合老师所宣讲的仁德的主旨。 “孩子,一首诗yin不yin不在于诗中写到什么,而在于你心中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国风这些诗不过是在写百姓的生活,男欢女爱有什么错吗所以,我这三百多首诗怎么看呢告诉你一句话:不要用邪念去看。”孔子很严肃地给子夏上了一堂课,子夏点点头。 “嗯,我可以去看女孩子洗澡了,只要我没有邪念就好。”子夏心想,他早就想去看隔壁姑娘洗澡,怕被老师骂,如今看来,可以去看了。 按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那,为什么要关雎这样讲男女幽会的作为整部诗经的第一首呢”子夏还要问,因为他还想去跟隔壁的女孩子幽会。 “孩子,关雎这首诗讲的可是至高无上的道理啊。你想象一下,诗里面的两个男女在旷野之中,山水之旁,一切出于自然,难道不是天作之合关雎所讲述的道理,难道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如果没有男欢女爱,人类怎么繁衍我们还讲什么仁义所以,关雎所讲的,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最仁义的事情,这样的诗不放在第一位,什么能够放在第一位”孔子说,眼中放射出春天般的光芒。 “哇噻,关雎实在是太伟大了,真是人类生长于天地之间的根本啊。”子夏慨叹,心中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和隔壁的姑娘行一行这最伟大最崇高的仁义。 胡乱恰好在旁边,他不懂诗,但是说到君子好逑,他还是有兴趣。 “老师,这么说来,泡妞也是合乎仁义的”胡乱提出了一个问题。 “泡妞可以,但是不能乱泡,要泡之以道。”孔子想了想,笑了笑,然后叹了一口气。“唉,老了,可惜我已经老了。” 现在,孔子已经完全沉浸在关雎的意境中了。 按论语。子曰:“关雎,乐而不yin,哀而不伤。” 孔子认为,诗经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孔子常常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啊,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趣,可以了解社会,可以懂得交往朋友,还可以抒发自己的不忿。近了说,可以教给你们怎样孝敬父母;远了说,可以告诉大家怎样侍奉君王;另外呢,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基本上,一部诗经,就能让大家家庭和睦,事业发达,在朋友圈子中八面玲珑,在官场如鱼得水。 按论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于是,孔子的学生们拼命背诵诗经,一个个背得头昏脑涨。 “老师,诗经真有您说的那么灵吗”胡乱悄悄地来问。 “灵不灵,看悟性。”孔子说了,心说你这样的背再多也没用。“就算把整部诗经背下来,让你去执政,你做不好;或者让你去出使,你什么都说不清楚。那就算你背得多,有个球用啊” 按论语。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关于诗经,论述已经太多,此处省略十万字,只用两句话来概括:诗经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部超级伟大的作品,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数千年。而如果没有孔子编修,也许我们今天已经见不到或者至少不能如此完整系统地见到祖先们的精彩作品了。 第二七二章父与子 孔子专心在卫国教书育人,修删诗经,闲暇的时候就带着子夏、子游、子张、公西华、曾参等小弟子们在郊外游玩,吟诗唱歌,倒也其乐融融,浑然不知老之将至,不提。 与此同时,鲁国又发生了大事。 吴国人打来了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冬天,鲁国挥师南下,侵占了邾国,并且活捉了邾国国君。邾国大夫茅成子逃到吴国,请求吴国出兵帮助邾国复国。 吴王夫差一开始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吴国和鲁国的关系一向不错,而且鲁国是传统大国,不知道实力究竟怎么样。于是,夫差让人去把在吴国政治避难的叔孙辄请来,向他询问。 “鲁国有名无实,根本没有实力,打丫的,保证大王势如破竹。”叔孙辄对季孙恨得牙痒痒,听说夫差要打鲁国,双手赞成。 之后,叔孙辄把自己所知道的鲁国的情况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无非是鲁国国富民穷,鲁国人民厌战怕战;鲁国当官的贪污受贿,贪生怕死,不堪一击等等。 “嗯,好,打丫的。”夫差被叔孙辄忽悠了一通,下了决心。 从夫差那里出来,叔孙辄径直去了公山不狃那里,他们是一同来这里避难的。 “公山,好消息啊,好消息啊。”叔孙辄见到公山不狃,急忙报喜。 “什么好消息” 叔孙辄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说这次够鲁国和三桓受的,估计不死也要剥层皮。 “兄弟,你这么做太不地道了。”叔孙辄没料到,公山不狃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斥责起自己来。“本来呢,君子离开自己的祖国就不应该投奔敌国。如果又为敌国出谋划策,攻打自己的祖国,那还不如上吊算了。像我们这样的情况,遇到有害于祖国的事情就应该躲起来。再说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不能因为怨恨国内的某些人就怂恿敌国祸害整个国家啊。现在你因为一点个人恩怨,就想灭亡自己的祖国,这不是以祖国为仇敌吗啊,你还是个人吗” 公山不狃指着鼻子痛斥叔孙辄,脸涨得通红。叔孙辄被骂得灰头土脸,脸也憋得通红。 “那,那我已经说了,该怎么办”叔孙辄感到惭愧了,说起来,鲁国人对故乡的感情还是没得说的。 “怎么办”公山不狃见叔孙辄有了悔意,自己的态度也就缓和下来。“这样吧,到时候吴王一定会派你做向导,你就找个理由推辞掉,之后吴王一定会来找我,我再想办法。” 一切都在公山不狃的预料之中,夫差决定出兵,并且让叔孙辄作向导。 “哎哟,我最近身体不好,胸闷背痛还长痔疮,不是我不想去,是怕耽误了大王的大事。公山不狃身体好,让他去行不”叔孙辄找个借口推辞了,还推荐了公山不狃。 于是,夫差让公山不狃做向导,还向他咨询鲁国的情况。 “大王,鲁国虽然平时没有什么比较亲近的国家,可是历史一再证明,一旦鲁国有难,其他国家都愿意帮助他们,到时候晋国、齐国和楚国一块出兵去救鲁国,吴国可就成了以一敌四了,所以我看还是算了吧。”公山不狃趁机劝阻夫差。 “四国十四国又怎么样你说的这几个国家我都接触过,都是软蛋国家,怕他们干什么”夫差根本不接受公山不狃的忽悠,他太了解这些中原大国的德行了。 鲁哀公八年前487年三月,吴王夫差亲自领军,率领吴军进攻鲁国,公山不狃带路。 鬼子进村,汉jian带路,这个模式就这么来的。 公山不狃故意把吴军往险道上带,一路上把吴军折腾得叫苦不迭,来到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的时候,吴军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后来,把鬼子带到地雷阵里,祖师爷就是公山不狃。 不过,即便很疲劳,吴军的战斗力那是没得说,一鼓作气拿下了武城。随后挥师北上,又拿下东阳。 鲁国震动,于是季康子全国紧急动员,三桓联合出兵,抵抗吴国人。 公宾庚和公甲叔子率领一部分鲁军作为先锋迎击吴国人,结果大败亏输,公甲叔子和他的车右双双被活捉。 按照吴军的惯例,所有被俘军官一律杀死,可是吴王命令不要杀死公甲叔子和他的车右,理由是这两个人是同一乘车上的,证明鲁国人能共赴国难,看来这个国家无法征服。 吴王夫差连楚国和晋国都不放在眼里,为什么独独对鲁国另眼相看因为鲁国是吴国的文化启蒙者,吴国人对鲁国始终心存敬意。 随后,吴国人继续前进,抵达泗水上游。 季康子非常惊慌了,鲁军当前的实力根本不够吴军去打,可是人家都快打到伟大首都了,怎么办 “主公,正面的不行,咱们来侧面的;白天打不过,咱们晚上打。”家臣微虎提出个建议来,精选三百壮士,夜里摸进吴军营地,直扑吴国夫差的大帐,杀死夫差,这样吴军群龙无首,必然溃散。 就这样,吴军选拔了三百名壮士,其中就有孔子的学生有若。 三百壮士在傍晚时分吃了一顿好的,算是壮行,之后上路。可是就在要上路的时候,有人来劝阻季康子:“主公,这三百人都是国家的精英啊,就这么稀里糊涂去,成功的希望不大,送死的可能性不小,太不合算了。” 季康子耳朵软,觉得这话也对,立即取消了行动。 “哇噻,白吃了一顿好的。”三百壮士大喜,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的。 三百壮士虽然没有成行,可是鲁国的汉jian早已经把情报送到了吴王夫差那里,吴王夫差吓得够呛,他的理解,这三百人就是三百名刺客,晚上黑灯瞎火的,三百名刺客涌进来,自己这条命还真危险。当天晚上,夫差睡得很不安生,稍有些风吹草动,就立即换个住处。 第二天,夫差决定跟鲁国人谈判结盟,不打了。 吴国人要和平,鲁国人当然愿意,于是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吴军撤军回去了。 有若逃过了一劫。 儿子的娘去世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鲁哀公十年前485年,孔子已经六十七岁了。 这一天,鲁国来人了。 “谁来了”孔子兴奋而紧张,他对鲁国的一切都感兴趣,盼望着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 可是,来人令他失望了。 谁来了儿子孔鲤。 “你来干什么”孔子问,面带着一些失望。实际上,孔子对儿子远不如对子路子贡子夏们那么亲近。之所以这样,也很容易解释。 首先,孔子常年和弟子们在一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而与儿子反而很少见面,几乎没有沟通;
其次,弟子们不同的个性但是共同的对老师的尊重让孔子非常受用,子路的直率忠诚,子贡的贴心和善解人意,子夏的聪明好学等等,都让孔子打心眼里喜欢。而儿子在学问上很不用心,在自己面前畏畏缩缩,这些都常常让孔子不高兴。所以看见孔鲤,孔子的心情远不如看见子路子贡们。 “爹,娘死了。”孔鲤畏畏缩缩地说。原来,丌元氏去世了,她在宋国的家人派了人到鲁国报了信。 孔子有点为难了,虽然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有点略略的悲伤,但是很快就过去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经恩断义绝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要不要祭祀前妻,要不要为前妻服丧。大致想了一下,孔子作出了决定。 “他已经不是我的妻子了,也就不是你娘了。好了,住几天你就回去吧。”孔子的决定非常绝情,让身边的弟子们都有些错愕。 “可是,她始终还是我娘啊。”孔鲤脱口而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冲撞父亲。父亲可以休掉自己的妻子,可是他不能割断和亲娘的血脉啊。 “那也不行,如果在我这里设灵堂祭祀,算是怎么回事啊”孔子坚持,他决定的事情,很少会改变的。 孔鲤哭了,不说话也不走。 “伯鱼,你先去休息,办法会有的,别急。”曾皙来解了这个围,让人带孔鲤去休息。 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解决问题的是曾皙。曾皙是看着孔鲤长大的,就算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皙也常常到孔家帮忙。因此,曾皙和孔鲤之间甚至比孔子和孔鲤之间的关系还要亲近一些。 所以曾皙出面去找了孔子的朋友蘧伯玉,看看能不能在蘧家借个地方设灵堂,就算是借给鲁国来的朋友孔鲤的。这样的话,就说得过去了。 “那有什么问题”蘧伯玉立即就同意了,私下里,他觉得孔子做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就这样,就在蘧伯玉家设了灵堂,孝子孔鲤主持,举行了一个虚拟的葬礼和祭祀,孔子的弟子们纷纷前去吊唁,当然名义上是吊唁朋友的母亲,而不是吊唁师母。而孔子始终没有去,他觉得事情本身就很无厘头。 葬礼结束之后,灵堂撤去,孔鲤也就回到了孔子的住处。 第二天,孔子听到有人在哭,于是问身边的人谁在哭。 “伯鱼啊。”身边人说,原来是孔鲤在哭母亲。 “嘿,太过分了,哭起来没完了告诉他别哭了。”孔子很不高兴地说。 孔鲤于是不敢再哭了,连丧服也脱掉了。过了几天,匆匆回鲁国去了。 按礼记。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三代休妻 事实上,孔家休妻是有传统的。 孔子三代休妻,在礼记檀弓中有明确记载。 孔子的儿子是孔鲤,字伯鱼;孔鲤的儿子是孔伋,字子思;子思的儿子是孔白,字子上。子思的性格比较像孔子,因此孔子更喜欢孙子一些。 子思的妻子在离婚之后去世了,孔白没有戴孝。子思的学生问子思:“以前老师的父亲不是为离婚的母亲戴孝了吗” “是的。”子思说。 “那老师为什么不让孔白戴孝呢” “我父亲做得也没有错啊,该怎样就怎样了。可是我怎么能那么做呢孔白的母亲要还是我老婆,那就还是孔白的母亲;如果已经不是我老婆,那也就不是孔白的母亲了。”子思说。他的说法跟他爷爷一样。 后来,孔家不为已经离婚的母亲戴孝,就是从子思开始的。 子思的母亲离婚之后回到了卫国,死在了卫国。柳若对子思说:“您是圣人的后代,大家都在看着您怎样做,要谨慎一些啊。” “谨慎什么有礼仪没钱财,君子无法行礼;有礼仪有钱财,可是没时机,君子也无法行礼。我需要谨慎什么”子思没好气地说。 这段对话,子思对于母亲的那种怨恨跃然纸上。 子思的母亲在卫国死了,子思跑到孔家宗庙里去哭,有学生见到了,就对他说:“别人的母亲死了,你怎么跑到孔家的宗庙去哭呢” “哦,我错了,我错了。”子思说,于是跑回自己的房间哭去了。 父子关系 孔子与孔鲤的父子关系相当平淡,这一点是有明证的。 整部论语,提到孔鲤的仅仅有三处,即便是这三处,孔子对孔鲤的态度也都很寻常,甚至语带斥责,却看不出期许来。 孔子对孔鲤的学习态度非常不满,实际上孔子也不大关心儿子的学习,只是偶尔看见了说两句,多数情况下,说都懒得说。 一天,孔子看见孔鲤,把他叫了过去。 “你学习诗里的周南和召南了吗作为一个人,要是不学周南和召南,那跟一堵墙傻乎乎地戳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劈头盖脸说了儿子几句,孔鲤不敢说话,退下去找这两首诗背诵去了。 按论语。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鲤不好学,而且平时的衣饰也不太讲究,这不怪他,从小就没有了娘,谁来管他的衣饰可是,孔子最看重的就是两样:学问和衣饰。 有一次,孔子看见孔鲤的穿着很不得体,叫住了他。 “孔鲤,你过来。”孔子叫道。 孔鲤一听见父亲叫他,脑袋都疼,他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你看你,穿得像个叫花子一样,太不像话了。”孔子对儿子说话就没有对学生们说话那么循循善诱了,总是很严厉。“君子不能不学习,衣饰不能不讲究。衣饰不合适就是失礼,失礼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让人远远地看到你的外貌就喜欢你,靠的是衣饰;让人跟你打交道之后越来越喜欢你,靠的是学问。” 按说苑。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