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11节

第11节

    ”郑庄公有些感慨了,中央就是中央,宽容大度啊,这些小错误就不追究了。【】

    中央不追究,地方就要反省了。人就是这样,你来硬的,我跟你对着干;你来点怀柔的宽容的,他就不好意思了。

    “老祭啊,看来咱们做错了。”郑庄公对祭足说,这是他第一次批评祭足。

    “主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咱们知道错了,就上门去道歉,道歉也是个沟通的好办法啊。”祭足总有办法,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好,就这么定了。”郑庄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正好自己也有些怀念在伟大首都的日子,于是决定亲自去洛邑朝拜,向周桓王示好。

    还有,首都的葱油饼也令人向往。

    就在庄公准备起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宋国的公子冯避难来了,浑身是血地来了。

    原来,庄公把小城长葛给了公子冯暂住,谁知宋军以闪电战攻占了那里,公子冯死里逃生,逃了回来。

    郑庄公火了,当初州吁五国联军讨伐郑国,宋国就是最卖命的。如今又占领了我们的城池,那不是骑到老子头上拉屎了没错,公子冯是你宋国的公民,可是人家在我这里也有暂住证啊,也有无罪证明啊,凭什么你们就要过来捉人你以为你是谁国际警察啊

    “老祭,我要办了宋国,看有什么好主意。”庄公是真的大怒了。

    祭足笑了,他一向是个讲效率的人,一向认为出一趟差应该多办几件事。

    “主公啊,这下去伟大首都多了一件事情了。”祭足说。

    “先办宋国,后去洛邑。”庄公心说老祭怎么把我的话岔开了。

    “不然,打宋国没那么简单。首先,宋国爵位比咱们高,咱们是侯爵,人家是公爵;其次,宋国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这些年年年打仗,虽然战绩不佳,但是经验丰富。依着我看,这事情必须要打着中央的旗号,号令各方诸侯前去讨伐,名正言顺而且人多势众,要办宋国就容易了。”祭足就是这样,想什么都很周到。

    祭足为什么这么聪明呢经常洗脚很重要。

    热脸贴上冷屁股

    郑庄公和祭足去了洛邑朝见周桓王,两件事:第一件表达歉意,第二件希望周桓王下旨,让郑国率领联军讨伐宋国。

    两人带够了礼物,兴高采烈去了伟大首都。

    周桓王听说郑庄公来了,吃了一惊,心说这个不要脸的来干什么没办法,既然来了,怎么说也得见见啊。于是,郑庄公朝见桓王。

    爷孙二人相见,都是皮笑rou不笑。庄公把礼物献上,桓王一眼没看,令人收了。

    寒暄已毕,桓王先说话了:“郑国今年收成如何”

    “托大王的福,今年天气好,收成也好。”

    “嗯,那就好,温的麦子和成周的早稻我们能留下来自己吃了。”桓王冷笑道,他压根就没准备给郑庄公好脸色看。

    郑庄公是个什么人话到这里就知道这趟算是白来了,再说下去,那非翻脸不可。于是找个肚子疼之类的借口,退了出来。

    回到国宾馆,祭足连忙来问:“主公,怎么样”

    “白来了。”郑庄公把经过一说,说桓王毫无善意,别说下旨打宋国了,就是缓和关系都没有可能。

    祭足一听,也没有办法。照理,到了晚上桓王就该赐宴,带着大家吃吃野味,看看胡人歌舞,唱唱卡拉ok之类。可是,桓王连这都没做。没办法,晚上祭足只好领着庄公找地方洗脚去了。

    第二天,桓王派人送来十车谷子,说是给郑国用来备战备荒的,省得到时候再跑那么远过来割麦子。

    郑庄公哭笑不得,桓王这孙子也太过分了。可是,这是人家的地盘,给你东西你还得接着,不带走还不行。可是堂堂一个诸侯,前任总理,算起来还是天子的叔爷,就赶着十车谷子回去,丢不丢人

    正在发愁,周公派人来了。原来,周公知道桓王羞辱郑庄公,不仅不款待,而且还给了十车谷子。为了补救,周公自己备了两车绸缎给郑庄公。

    看见绸缎,祭足乐了。

    “笑什么这比谷子值钱”庄公问。天下人都知道郑庄公来首都了,就算有两车绸缎,也掩盖不了那十车谷子的羞辱啊。

    “主公,你先洗个脚,看我怎么处置。”祭足让人伺候庄公洗脚,自己出去了。

    洗完脚,庄公出来看。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大吃一惊。为什么谷子不见了,只剩下十车绸缎。

    冒充中央军

    祭足总是有办法。要记住这一点,祭足总是有办法。

    可是怎么变出十车绸缎了呢那年头还没有变魔术的,祭足也变不出来,他有他的办法。

    祭足把那两车周公送的绸缎打开了,都盖在十车谷子上面,于是就成了十车绸缎,就这么简单。

    “这有什么用实际上还是十车谷子。”庄公不解。

    “不然,咱们就这么赶着车回去,谁知道这是谷子咱们一路上就说周王十分优待,送了十车绸缎,同时令我们组织联军讨伐宋国。”

    你要是赶着十车谷子回去,说周王任命你为联军总司令,那傻瓜才会信。可是十车绸缎那就不同了,那多贵重啊。

    庄公一听,真是好办法。

    咱不是中央军,咱冒充中央军还不行吗

    第二天,郑国使团离开洛邑,一路上到处招摇撞骗:看见没有,周王给了十车绸缎,令我们组成诸侯联军,讨伐宋国。

    全天下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时候没有电报,更没有互联网,消息主要靠人来传,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信了,没人想到这是假的。

    就这样,郑庄公回到郑国,立即派遣各路特使前往通报各路诸侯,假传周桓王圣旨。有人说没有玉玺怎么办那简单,找个萝卜自己刻一个就行了。

    于是,齐、鲁两个大国响应,约好出兵。其实,鲁国和齐国跟宋国的关系都不错,原先也假模假样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无奈郑国在假传圣旨的同时承诺夺得城池归这两个国家,于是他们动心了。

    国际事务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的道理,春秋早就已经告诉了我们。

    而假冒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策略,那是郑庄公和祭足的发明,后世代代相传,后来美国人动不动搞个联合**,其源头就在这儿。

    后来,联军在以郑庄公为核心的领导团体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对宋战争的巨大胜利。这是后话,后面会有介绍。

    天子要出征

    郑国冒充中央军讨伐宋国之后,天下就知道郑国是在假传圣旨了。齐国和鲁国得便宜卖乖,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桓王气得够戗,大骂郑庄公是骗子。可惜那时候没有新闻发布会,否则开新闻发布会谴责郑国了。

    转眼间又过了五年,这五年郑庄公再也没去洛邑。上次去了给了十车谷子,跟打发叫花子一样,谁还去啊

    偏偏你不去了,他还想你。

    “五年不来拜年了,五年啊,孩子都生一堆了,郑国离这么近,竟然不来朝拜,这简直是目无中央嘛。”周桓王拽着官腔说,他很生气。

    天子生气是什么后果秦始皇后来说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说白了,就是战争。

    周桓王决定讨伐郑国,连当年冒充中央军的账一起算。

    听说要讨伐郑国,周公赶紧劝,桓王不听;顶替了郑庄公总理职位的虢公也劝,桓王也不听。

    既然最高领导人下了决心要打,那就打吧,想想看,假冒天子以令诸侯都那么大威力,真天子来号令诸侯,那不是更有威力冒充中央军都能打胜仗,真中央军打假中央军还会有问题

    还真有问题。

    天子被人假冒过了,基本上就不值钱了。中央军被人冒充过了,战斗力就不行了。

    所以,假冒伪劣的害处是很大的。

    周桓王给各地诸侯下了动员令,结果呢几个大国中,秦国正抗戎呢,没时间;晋国正内乱呢,没精力;齐国和鲁国正准备联姻办喜事呢,没兴趣。至于那些小国,有装傻的有充愣的,总之,能不来都不来。

    费了半天劲,只有蔡国、陈国和卫国表示服从中央,起兵助战。

    仗还没打,周桓王已经输了一阵。堂堂天子,号召力也就这样,还不如卫国郑国这样的诸侯国。

    怎么办周桓王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打,那以后更没人听他的。所以,只能打,而且只能打赢,不能打输。打赢了,可以借机重树权威,打输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为如此,桓王决定御驾亲征。

    赌博,这就是一场赌博。就像一个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钱来搏。而往往,他会输得更惨。

    中央军一败涂地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军队会同卫国、蔡国和陈**队,进攻郑国,直逼荥阳。周桓王亲自带队,周公和虢公也都随军。

    郑国万万没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这么高的规格来打自己,用句现代话说,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齐了。

    郑庄公紧急召开大会,讨论眼前的形势。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们分为主降派和主战派。经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

    大家达成共识: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带来国际舆论的压力。

    祭足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联军战力部署。

    根据谍报,联军分为三路进攻,左路是陈**队,由周公指挥;右路是卫国和蔡**队,由虢公统领;中路是周朝中央军,周桓王亲自率领。

    三路军中,陈国战斗力最差,而且主帅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不思进取的那一类。右路卫国和蔡**队中,蔡**队很菜,可以忽略不计,卫**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战斗**不强。中路是联军精锐,属于周朝正规军。

    其次,确定我方打法。

    郑军采用各个击破战略,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以精锐部队冲击对方左路陈**队,要求击溃对方。

    在击溃对方左路军之后,左路由高渠弥率领,稳扎稳打,进攻对方右路的卫国和蔡**队,重点进攻蔡**队,待蔡**队溃败之后,合击卫**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国正面军队由郑庄公亲自指挥,追击周军。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对陈**队,击溃为主,赶走了事;对卫**队,务求全歼;对周朝军队,警告为主。

    祭足在这里就像一个炒股的高手,把怎样建仓、怎样拉升和怎样借利好出货都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了。

    郑**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闭,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强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合击合击,郑**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边破口大骂。

    “老贼,有种的出来,我与你决一胜负。”桓王大声骂道。

    如果说郑庄公、祭足还对桓王有所忌讳的话,郑国的将军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对庄公负责,你桓王算什么如今给你脸不要脸,那还客气什么

    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也不去想后果,瞄着周桓王就是一箭。

    周桓王正在那里骂得起劲,冷不防看见一支箭飞过来,想躲,没躲开,那支箭就扎在了肩膀上。

    “哎呀妈呀。”桓王现在不骂了,他发现对方来真的了。怎么办跑吧。

    桓王的战车狂奔起来,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后面,郑军又是打鼓又是呐喊,就是不追,眼看着把周王的部队给放跑了。

    哑巴吃黄连

    周桓王挨了一箭,还好,身上的甲比较厚,对方的箭也远了点,因此也就是破了点皮,没大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打下去还是撤军陈**队溃散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蔡**队也溃散了,也都找不到人影了;卫**队被消灭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只有周朝的军队还在,那是人家没好意思打你。

    打,是打不过了;撤,又太没面子。桓王这个时候后悔当初没听周公和虢公的。可是后悔有什么用

    正在这个时候,郑庄公派人来了。谁啊祭足。

    祭足来干什么送粮食来了,除了粮食,还有牛羊。

    “大王,这个事情是个误会。大王讨伐诸侯,那是应该的。我们主公原本说闭门反思一段时间,谁知道手下的几个大将不懂事,私自就出来打仗了,据说还伤了大王。我们主公已经把他们给撤了,又派我来给大王赔罪,顺便劳军。如果大王赏脸,请进城歇息。”祭足多会说话,说出来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

    原来,听说射伤了周桓王,郑庄公也有点害怕,大家一商量,说桓王肯定也想撤军,干脆给他个台阶,大家好办。于是,就派祭足来了。

    台阶有了,下还是不下不下就怪了。

    就这样,周朝中央军撤军。

    中央军回国,桓王很憋气。被诸侯打败,令他很没面子。于是,他决定要二次讨伐。

    “各位,我准备再次征召天下诸侯,讨伐郑国。”桓王召集公卿们,再议出征。

    “切。”一片哄然,大家都笑了。

    桓王很没面子。

    “大王,我看就算了。这次打输了,好在郑国还给个台阶下来,赔礼道歉,我们也算保住了颜面,事情也不算闹得太大。本来天下没多少人知道我们战败了,你这一征召天下,那就人人都知道了,那可就是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了。”周公率先反对。

    桓王没有说话,兵败之后,他也没那么足的底气了。

    “周公说得对啊,上次征召诸侯就没几个响应的,若是这一次一个也不来,那不是更丢人”虢公也这样说。

    “唉,散会散会。”桓王叹一口气,认栽了。

    从那以后,一直到崩,桓王再也没提过一个“郑”字。

    第十三章楚国和南联盟

    说起来,讨伐郑国失败已经不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出兵失败了。穆王的儿子宣王曾经讨伐戎,结果失败了,导致戎的力量迅速增长。而穆王的爹昭王曾经向南讨伐楚国,却在渡江的时候沉船而死,其后果是楚国此后彻底脱离中央,而处于**状态。

    说到了楚国,就不能不继续说下去了。

    楚国的来源

    楚国在南方,建国在荆,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国都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枝江。

    按着惯例,还是从祖先开始说起。

    最上边,还是黄帝,略过不说。再后,因为在点火和燃料方面有专长,被封为“祝融”。祝融是什么就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火神。

    在古代,如果有人告诉你“祝融光临你家了”,你就该哭了,因为你家着火了。这个祝融,就是楚国的祖先。

    所以,懂得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

    祝融的儿子叫陆终,陆终娶了鬼方国君的女儿。鬼方是哪里,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西北,有说在西南。总之,那时候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鬼方的公主很厉害,一胎怀了个六胞胎,这在今天也是世界纪录了。六胞胎那是什么概念肚子大得几乎爆炸,顺产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剖腹产,史记记载叫做“坼剖而产焉”。也不知道谁动的刀,一刀下去,左边生了三个,还不行,再来一刀,右边又生了三个。

    这证明,中国在远古时期就掌握了剖腹产的技术。

    六个孩子都是儿子,而且个个健康。不仅个个健康,而且个个有出息。老六名叫季连,姓芈音米。到商朝末年,季连的后代叫鬻音育熊的,那是相当的厉害。

    鬻是什么意思是卖的意思。所以鬻熊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卖熊的人”。换到今天,那就是偷猎者。

    鬻熊的后代就姓了熊,卖熊的人就姓了熊,那么姓马的祖先是不是卖马的不能这样简单推理。

    按理说,卖熊是体力活,卖熊的人没什么头脑。可是鬻熊不一般,他很有学问,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经向他请教。史记中记载他“子事文王”,也就是文王的干儿子,武王的干哥哥。到周成王的时候,分封一部分先贤的后代为诸侯,于是鬻熊的孙子的儿子熊绎被封在楚,子爵。熊绎那时候还留在伟大首都辅佐成王,把楚国给儿子管理。

    楚国那时候属于荆蛮之地,还没有开化。

    熊绎是许多姓氏的始祖,熊、苗、楚、上官、伍、屈、潘、班、查、庄、严、卓、莫、景、成等姓氏,都是熊绎的后代,请以上姓氏的读者保持恭敬。

    楚独

    什么叫天高皇帝远那时该叫天高周王远。

    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周朝的子弟和大功臣们当初都被封在了中原,那时候黄河流域还是青山绿水,因此他们都很富足。但是有一样,他们没有发展的空间了,更糟糕的是,他们处于王室的监控之下,缺少自主权。

    而楚国不一样,身处荆蛮,周王懒得管也没法管。向南向西向东,大把土地可以侵占,大把人民可以征服。

    带着中原先进的文化,熊绎的子孙在荆蛮之地如鱼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