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5节

第5节

    视的牌废太子宜臼。【】

    幽王死了,伯服也死了,算来算去,能够继承王位的只有宜臼了。

    周平王

    由包括申侯在内的“临时治安委员会”一致同意,由太子宜臼接任周朝天子,即日上任。

    周平王,现在,宜臼叫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拜母亲申后为太后,第二件事便是晋爵外公申侯为申公。说到这里,要先说说周朝的诸侯爵位。

    周朝诸侯爵位分为五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当初周武王灭商纣,下车伊始开始分封诸侯,一共封了七十二国诸侯,除了武王众多弟弟和叔伯兄弟之外,还封了许多异姓诸侯。能够封到公爵的只有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得章为虞公、周武王叔叔虢仲为虢公、商王后裔微子启为宋公。由此可看,当初但凡能封到公爵的,不仅血统高贵、辈分尊崇,而且德高望重。

    “不行不行不行,我罪孽深重,不敢当不敢当。”申侯坚决拒绝晋爵,还算有自知之明。

    平王见申侯这样,想想也是,不再勉强。之后,卫武侯晋爵卫武公,就留在周朝作大司徒;晋文侯没有晋爵,但是把河内之地给了晋国,这个河内不是越南那个河内,而是河南省黄河北岸一带;郑世子掘突继任父亲的伯爵,再割给郑国良田千亩,留在周朝为正卿;秦襄公原本是周朝附庸,没有爵位,此时加封伯爵,列为诸侯。

    加官晋爵赠地,这回四路诸侯算是来着了。想想看,要不是诸侯被幽王忽悠了几回,犬戎怎么会来要是犬戎不来,大家哪有机会立功说来说去,被领导忽悠不是坏事,忽悠多了,自有回报。

    申侯见掘突小伙子精明能干,仪表非凡,十分喜欢,恰好家中还有个小女儿,就托卫武公说合,招掘突为女婿。申侯的小女儿是太后的meimei、天子的亲姨,掘突怎会不愿意两家一拍即合,从此做了亲戚。

    申侯害死了幽王,却立幽王儿子为平王;害死了姬友,却把女儿嫁给姬友的儿子。害死爹,然后把人情做给儿子,申侯可说是春秋第一个大神人了。

    迁都

    周平王感觉很不爽,并不是每个当了天子的人都会感觉爽。不爽的原因有两个,一一说来。

    首先是国库空了,给犬戎搬空了,鬼子搬运能力超强。不仅国库空了,宫殿城墙也给破坏得厉害,鬼子随地大小便,稍不留神就踩上一摊屎,臭烘烘的还带着羊sao味。

    其次呢,是现实的问题,自从犬戎尝到甜头之后,就不肯罢休了,时常前来sao扰掳掠,几个月工夫,竟然将周朝西面的岐、丰一带全都占领,镐京失去屏障,危在旦夕。

    平王没有想到当了天子还要整天提心吊胆,怎么办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时候平王想起来,除了分封诸侯的土地,老祖宗还在东面留了一块自留地,何不搬过去

    第二天,平王召集公卿前来议事,主题两个字:迁都。

    原来,当初周成王体恤天下诸侯到京城进贡路途遥远,因此在天下的中央营造洛邑,每当朝会的时候,天子不辞劳苦,前往洛邑,接见诸侯。洛邑的宫室制度都按着镐京一样规模建造,简单说就是带全套装修和家私,搬过去就能住。而且,两百多年过去,那里成都成市,比镐京还要繁华。

    谁不愿意去谁不愿意睡安稳觉公卿大会一致通过,搬家。

    洛邑是哪里今天的洛阳。

    镐京在西,洛邑在东。从西安迁到洛阳,从此以后,西周就变成了东周。

    天子搬家,秦襄公出人出力帮忙,还亲率三百乘战车护送,整个就是一搬家公司兼金融武装押运公司。平王一高兴,对秦襄公说:“刚刚迁都,没什么好打赏的。如今犬戎夺走了我们的岐、丰之地,你回去整军备战,如果能驱逐犬戎,那块地方就都归你了。”

    秦襄公谢恩而回,牢记着平王的教导,兴兵对抗犬戎。后来秦国灭了犬戎,犬戎男壮死伤大半,老婆孩子被秦军收编,秦国不仅夺了岐、丰一带,又占了犬戎的地盘,于是扩地千里,成了大国,这是后话。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登基仅仅八个月,周朝首都东迁。此时距岐山地震恰好十年。还记得伯阳父当初的预测吗

    为什么周平王一直忍了八个月才搬家有原因。

    按周朝的礼仪,人活着的时候是不能预先准备凶事的。所有的寿衣、棺椁音果、陵墓的安排和施工都只能在人死之后进行。而社会地位不同,下葬的时间也不同。天子死了,停丧七天,然后建陵墓,通知各国诸侯,等诸侯和卿大夫都到齐了才下葬。所以,按着周礼,天子死后,七个月才下葬;诸侯死后,停丧五天,五个月后下葬;大夫死了,停丧三天,三个月后下葬;士人和百姓死了,停丧两天,两个月后下葬。乞丐死了多久下葬呢那要看野狗什么时候来了。

    不仅下葬的时间不同,棺椁也有严格规定。普及一下知识,棺和椁的区别是什么古人下葬,通常用两层棺材,里面一层是棺,外面一层是椁。按着周礼,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你要是哪天挖地基挖出棺材来了,一数竟然有五层,那你发财了。如果有七层,那你就准备逃亡吧,肯定有人追杀你,因为你身家立马就能过亿。

    所以,周平王只能等到七个月后把周幽王埋了,才能搬家上路。

    为什么秦朝以前的墓地都相对简单因为没多少时间建造。后来到了秦朝以后,皇帝一上任就开始建坟墓,把坟墓建得比后宫还宏大,劳民伤财。

    说起来,还是周朝的规矩比较好。

    顺便说说,周幽王之所以被追谥为幽王,是因为他死于非命。

    春秋大幕从此拉开,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大戏开始上演了。

    精彩春秋

    三个人情痴周幽王、聪明的蠢货虢石父和缺心眼的莽夫申侯,合作导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蠢事“烽火戏诸侯”和“引狼入室”,从而葬送了西周,从根本上动摇了周朝江山的根基。

    当西周因为两大蠢事而结束之后,充满智慧、才华,气壮山河的春秋战国揭开了序幕。看上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历史往往就在不可思议中前行。不可思议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开始春秋的故事之前,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必然合理性。

    周朝的衰落导致了周礼的败坏,更重要的是导致了诸侯对中央政府的藐视。在中央强权时代,诸侯国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他们是非常自觉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条条框框来要求自己的,这就抹杀了个性,抹杀了因地制宜,抹杀了想象力和进取心,社会就会停滞。

    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后,地方诸侯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阴谋家应运而生,各种禁锢被渐次打烂,改革了,开放了,搞活了。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在中央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社会秩序之后,旧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于是战争开始了。你来我往,分分合合,整个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

    后人说:春秋无义战。问题是,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今中外,战争都是为了利益,杀人游戏与“义”字原本就没有任何关联,什么战争是义战从来没有过,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有战争,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发展。

    这是一个英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下面,我们来看看春秋第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音务生,也就是郑庄公。关于郑庄公,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迹,我们会对他会有新的认识的。

    深谋远虑者

    郑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国家,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国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宣王时代,姬友担任司徒,也就是国土资源部部长,掌管国家土地,地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伯爵。那时的郑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而在陕西,紧挨着西戎,地盘不大。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际形势,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荥阳。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通常,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到人间,譬如老妈梦见神人前来一夜情,或者被雷打了一下,然后生出个儿子来。

    但是,这个英雄截然相反。

    幽王被杀那一年,郑武公与申侯的小女儿订婚,不过那时申侯的小女儿还小,直到郑武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61年,郑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儿做老婆,史书中称她为武姜,因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姜。四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一个孩子。

    武姜是一个很强壮的女人,据说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怀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姜也不在意。那一天,武姜沉沉睡去,正在做梦打狼,就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开始还以为是梦里,后来哭声越来越大,这才睁开眼,发现孩子已经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

    因为是做梦醒来时生的,所以叫做寤生,寤就是睡醒的意思。后世也有说法:寤生就是逆生,也就是脚先出来。

    按着申国的说法,寤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一点也没有生完孩子之后应该有的兴奋,她很不高兴,索性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叫寤生。那时候武公在东周当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儿子叫什么也无所谓。

    三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宫里待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从前,总之,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来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劲了,有感觉了。小儿子的名字叫段。

    武姜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基本上,小儿子是亲儿子,大儿子好像是隔壁老张的孩子。这么说吧,武姜对大儿子也就比后妈稍微好一点,动不动就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后来武公死了,临死之前,武姜说:“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们让段接班吧”

    “不行,嫡长子接班是老祖宗立的规矩,坏了什么也不能坏了规矩。”武公一口否决,之后没多久,武公“鞠躬尽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岁,段十岁。

    借着武公的死,普及一下知识。

    在周朝,周王死叫做“崩”,诸侯死叫做“薨”,大夫死叫做“卒”,士死叫做“不禄”,平头百姓死才叫做“死”。

    所以,应该说武公薨了。

    换了在今天,国家领导人是崩,省部级官员是薨,县市级官员是卒,一般公务员是不禄,不禄是什么意思就是领不到工资了。平头百姓没得选择,只能是死了。

    忍

    郑庄公,十三岁。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虚岁说法,十四岁。共叔段,十岁,因为武公把共城给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们兄弟两个都是娘的孩子,你继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盘好几百里,可是你弟弟段就只有共城那么屁大个地方,放个屁全城人都能闻到。你忍心吗啊”郑庄公继位没几天,姜太后就来找他兴师问罪,武姜现在是太后了。

    从小到大,武姜都以“丧门星”和“笨蛋”来称呼寤生,如今寤生做了国君,不好再那么称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说的是。你说吧,把哪里给弟弟”庄公恭恭敬敬,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把制邑给你弟弟吧。”姜太后见庄公不敢违抗自己,于是狮子大开口起来。

    原来,郑国国都在荥阳,除了荥阳,就是制邑最为险要。制邑是哪里说起来鼎鼎大名,就是后来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娘,不是儿舍不得制邑,爹死前曾经说过,制邑是国家的要冲,不能分封给任何人。除了制邑,别的地方都行。”庄公说的也是实话,武公死前说的话姜太后也听到了。

    “那,那就京城吧。”姜太后这一次开的口也不比狮子小。在郑国,京城是一座可以与荥阳媲美的大城,城大墙厚,而且十分繁华。除了险要不及制邑,其余都比制邑要强。这么比方吧,如果荥阳是北京,京城就是上海。

    庄公没有说话,其实跟制邑相比,他更舍不得京城。

    “怎么不愿意那就把你弟弟赶到姥姥家去算了,哼。”姜太后咄咄逼人。

    “娘要给的,儿子怎么舍不得况且是给自己的弟弟。”庄公说。虽然不愿意,他还是不想让母亲生气。

    第二天,庄公召集群臣,宣布将京城封给弟弟叔段。

    “主公不可,京城之大,丝毫不比荥阳小,怎么可以分封出去”上卿祭音债足当即出来阻止。武公死前,特地将他任命为上卿,辅佐庄公。

    上卿是什么诸侯国的总理。

    “太后让封的。”庄公说。

    “可是,这样纵容下去,迟早要出事。”祭足说得明白,就差把“谋反”二字说出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中这样记载。名人名言啊,出自十三岁的孩子,难道这不是神童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干坏事干太多了必然自取灭亡,老兄您就等着看结果吧”。

    从那之后,共叔段就不叫共叔段了,人称京城大叔段了。

    庄公不知道母亲不喜欢自己当然知道;庄公不知道京城不该给叔段当然知道。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不能冲动,要忍。

    十三岁的孩子,知道了忍。

    第六章亲娘靠不住

    周朝的规矩,但凡被封了地,除非你在中央还有公职,否则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避免了许多嫌疑和尴尬。

    最早,周武王分封诸侯,不是功臣就是兄弟,即便是这样,一旦受封,也都立即前往封国,这叫做就国。就算是钓鱼的姜太公,也是受封之日立马起程的。武王鞠躬尽瘁之前,因为成王年幼,特地留下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佐成王,其中周公封在鲁国,召公封在燕国。之后周公召公成了世袭,一直到春秋,都是这样。

    对于诸侯来说,这个规矩同样适用,但凡公子有了领地,除非你还担任大臣,否则必须回自己的领地,不管你多大岁数,就算尿炕也得回自己领地尿去。因此,叔段得了京城,就不得不乖乖离开荥阳,前往京城居住。太后舍不得,可是也没有办法。她也想跟着去,可是祖宗的规矩规定她必须住在后宫。

    有得必有失,从来都是如此。

    太后的心情

    叔段去京城那一天,太后一直送到宫门口。叔段哭了,他不想走,他只有十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一定要离开娘。

    太后也哭了,叔段一直就是她的心肝宝贝,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如今要走了,自己却不能跟着去。

    太后一遍一遍地嘱咐奶娘要照顾好叔段,宫里最老成的十个宫女都给了叔段,可就是这样太后还不放心。她叫人准备了最好的被褥,最好的衣服,甚至最好的夜壶给叔段带走。太后最喜欢的厨师也派给了叔段。

    “你们是叔段的师傅,不可怠慢,要好好教导他。”临行,太后特别对两个师傅作了要求。

    庄公将自己的夜明珠送给了弟弟,不过他没有亲自来送他,他知道这个时候娘看见自己一定不高兴,不如躲着。

    叔段走了。

    太后很长一段时间不高兴,脾气特别大,经常处罚宫女。每个人都知道,她是想起叔段来就心情不好。

    隔三岔五,太后就会派人去京城,给叔段送好吃的好玩的。每当派去的人回来,太后就要他说叔段的情况,听了一遍又一遍。派去的人一定说叔段过得很好,师傅奶娘们也都很尽力,不用担心。也就是这种时候,太后才会高兴一些。

    时间长了,太后变得忧郁,喜怒无常,用现代话说,得了忧郁症。

    得了忧郁症的太后看见庄公就讨厌,她常常想:“要是段当国君就好了,就可以天天见到他了。现在可好,天天见这个丧门星。”

    庄公也想讨太后高兴,可是不论他做什么,太后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女人往往这样,一旦她不喜欢你,你做什么她都不喜欢。

    庄公的算盘

    虽然十三岁,庄公什么都明白。

    父亲武公在周朝任上卿,斗争经验十分丰富。每次回家探亲,武公都会给大儿子讲朝廷的事情,告诉他中央的斗争比地方的斗争要激烈残酷得多,从理论到案例都给他讲。庄公那时候虽然小,却样样记在心中。

    爹死了,庄公知道自己该运用爹的教导了。

    母亲来为段要京城,庄公一口答应。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