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的脊梁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五章 缘由

第一百零五章 缘由

    刘夫子是翻好意,他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如果杨铭落榜然后意志消沉下去,可是旁边的李道远可不那么认为,甚至他觉得杨铭此次进京必然能名动东华。

    “子乐只待尽力便好,虽说这人能屈能伸,但是你也要知晓这天时、地利、还有人和!”李道远微微的笑了笑,看向旁边的刘夫子道:“夫子只怕是以己之身度人吧?如果是常人,老夫子所言正该如此,可是对于子乐却不尽然,本官到很看好此次恩科,指不定门下便要出一位进士高足了!呵呵!”

    科举被称为进身的阶梯,除了李唐之前的举荐便一直是入仕的主要通道,帝王希望由此广纳天下贤才,而读书人也由此学成卖于帝王之家,可以说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而才有了东华门唱名的盛事。

    介于科举,其实就如同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不仅需要核实家中三代身份、户籍还有非常严格的舞弊盘查制度,院试乃是由举人答题,然后由吏部的专人文书重新抄录由主考、副考评价,是以想要作弊基本上是千难万难。

    如果想要进士,不仅需要非茶的学识,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考官的喜好、文章的文才,策论的见识以及正确性都会影响到科举的成绩。

    对于这些基本常识,刘夫子作为考了几十年功名的老学究那是知之甚深,杨铭聪敏、也有一定的学问,虽然近两个月师从李道远,从李道远哪里得到了其准备传家的注释、精义估计是学问有所提高,但是这并不是杨铭能够一举夺魁的原因,虽然李道远乃是正宗两榜进士出身。

    “县尊太抬举这小子了,不过为人着也需勇往直前之精神,老夫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反思,为何以前举试为何屡屡不中,恐怕小心谨慎便是最大的原因,凡事都思索着中庸之道,却不知越是中庸就没了担当!哎!”刘夫子听李道远一说心里虽然并不是十分赞同,但是会想起自己的经历却也找出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不过他却是非常好奇这县尊为何如此有把握?要知道杨铭虽然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他李道远也是,这先把大话说出来难道他就不担心万一杨铭名落孙山之后他这张脸往哪里搁?

    杨铭其实已经猜出了几分意思,不过李道远能够肯定自然也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只是如今是两位恩师道理相搏,他这个做学生的自然不好解释,好在李道远前来并不是以县令身份参与,两人在谈吐之时显然非常随意权当家常闲聊。

    “哈哈哈!夫子可知子乐为何被那遂州知州举荐?”李道远满脸红光,他对自己的分析非常有信心,更重要的还是他所谓的天时、地利理论、

    说道杨铭被举荐的刘夫子自然知晓一些,不只是道听途说,三日前杨铭上门拜会之时就一起禀报了,为朝廷立下大功圣上恩赏无可厚非,如果没有赏赐下来那就不正常了。

    只是,只是这恩赏和院试有何关系?如果说真有关系的话相对的对于杨铭的出身还有几分贬义,毕竟不是正宗科班出身,所以就从出身来说杨铭的身份尚有几分睚眦,这里面难道另有隐情?

    “还请县尊道来!”刘夫子如今已经年过花甲,年轻时的浮躁,既然如此他更愿意听一听李道远的高见。

    “正如你我所知,子乐乃是因功被举荐出身,而这功劳中最重要的便是钱财的盈利!”李道远端起桌上的茶水品了一口又道:“国朝如今不太平啊!就以我蜀中为例,前有大旱,幸赖都江堰之利并未有太大的减产,但是后又白莲教余孽兴风作浪,官府连战失望而归!如今贵州、云南等地依然如此,那些地方可没有我天府之国的优渥,拖家带口、远离故土者比比皆是,赤地千里易子而食者并不是笑谈!”

    说道这里,刘夫子不禁也点了点头,正如李道远而言,这些事他也非常清楚,易子而食并不是史书中的淡淡一笔,当人为了多活一日,为了满足肚中的饥饿吃人并不是一件让那些流民不能接受的事情。

    “除了天灾还有**!江浙倭寇肆掠,湘西苗人叛乱,养之兵甲更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仅不能出战更甚每每开拔竟然伸手要开拔钱,没有粮饷居然安营不动!”李道远一边说一边无奈的叹气,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也是有心无力,作为一县之尊他的责任仅仅只是在于洪城境内,对于屁股决定脑袋的权力中心根本容不得他插手,只能在闲谈间倒倒苦水而已。

    “说到底,其实都是钱,赈灾要钱,平叛要钱,哪怕是我等官员俸禄依然还是要钱!”李道远说到这里不免看了看杨铭,这才微微一笑:“而子乐似乎从煤炭集团开始,到烈酒的西进其实都说明他这个人对于理财很有一手,国朝空库,入不敷出,如今正是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为大明朝添砖添瓦,只要他入京你觉得朝中滚滚诸公就不想让他接两个难题?”

    刘夫子这才明白过来,苦笑道:“哎!老夫虽然年迈这几十年未能举试原本还以为是运气和考官的原因,如此看来还是眼光太过狭隘!”

    刘夫子继续道:“所谓天时便是如今的局势,流民四起,外有匪乱,地利者应该是京师之中恐怕对这小子有所期待,至于人和,一年数百万两银子呵呵....!”

    刘夫子是想说一年数百万两银子朝廷换个进士及第不亏,但是这句话显然过线了,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无论是李道远又或者是杨铭都非常清楚。

    对于两位老大人的分析,杨铭其实也很赞同,明朝其实并不贫穷,只不过财富都藏于士绅,这些所谓的国之柱石都是一个个贪狼成性的恶鬼,不断的吸食着大明朝的血rou,如今明朝依然空库绝唱这些非但不伸出援手更是以灾年之际更为大肆的兼并土地。

    只是,自己真的行么?杨铭黯然想着这个问题。

    PS:今日的章节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