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神赐之地(四十二)
8年期间,法国和英国为了干涉阿根廷内政,又先后两次封锁布宜诺斯艾利斯。 这意味着,巴拉圭同样有机会,从欧洲列强那里获得支援。 前题是这是一笔生意,殖强们如果觉得不上算是不会出手的。 由于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地区大国,同时站在了巴拉圭的对立面,英米等国, 派出军队直接参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巴拉圭人的风险过大。 巴拉圭人所能够期望的,最多是花钱购买战略物资。 只是先且不说,巴拉圭有没有足够的外交技巧来做这项工作,单从地理角度说,巴拉圭人想要获取外部支撑,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果,不能控制巴拉圭河至拉普拉塔河口的“河海通道”。 问题在于,巴拉圭是一个地理封闭的内陆国,虽然凭借和平时期对航道的利用,发展了一定的水上力量,但整体实力并不强。 在战争开启之后,试图进占拉普拉塔河口的巴拉圭舰队,很快就在三国联合舰队的攻击下全军覆没。 没有以色列那样的背景和地理位置,巴拉圭人贸然开启的战争,在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当然,也不能说巴拉圭的军事独裁者,没有一点战略上的规划。 之所以敢于以一敌三硬上,一是出于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自信。 作为一架打造了半个世纪的战争机器,主动发起攻击的巴拉圭人,拥有非常高效的动员能力。 凭借已有的军力,巴拉圭有信心利用闪电战,在巴西、阿根廷两国的战争动员完成之前,给予对手以沉重的打击。 二是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内部的结构也并非完全稳定,尤其两国与巴拉圭接壤的部分省份,一直有D立的想法。 巴拉圭寄希望于在自己的带动下,能够随之D立。 然而在博弈中,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手的低效及内斗,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很不幸,巴拉圭人所期待的变化都没有出现。 尽管巴拉圭军队的确在战争初期,对三国同盟造成了很大打击,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 但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巴拉圭有限的人力和国力,还是6年之后消耗殆尽。 事实上,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战争时间延绵那么长,本身就已经意味着,巴拉圭没有任何胜算。 一场毫无胜算的不对称战争,其过程如何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巴拉圭的人口,从战前的53万,锐减为22万,仅包括2万余成年男子,就已经足够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小国并非没有可能通过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想做到这点,大体有三条道路。 第一种最为古典。即通过体制建设,激发出超常的军事效率,完成对周边大国的逆袭。 历史上,从人口到经济上,都处于绝对弱势的游牧民族,能够入侵周边文明成功者,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路径。 其通过游牧生活不断强化的军事能力,使之天然拥有更高的军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