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三章 风起桑海(求票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浩浩乎,海天一色。 飘渺乎,云雾万象。 大日东升,金色流光顷洒乾坤上下,涌动亘古不变的虚空异象,可窥其形,不可寻其踪迹。 深秋临近初冬,纵然海域之边,也是凉风吹袭,施施然,透体而入,若然登临高山之巅,更为一觉枯寂幽冷。 近年来,随大秦一天下大势,齐鲁之地涌入太多太多之人,大都山东诸国诸地的旧人。 齐鲁之地。 诸国唯一没有历经太大战斗而结束的地域,商旅百业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许多人和事亦是如此。 只要是稍微有些底蕴的城池之地,都会有人前往,仅仅从官府编户造册的数量都可一观。 桑海之地,有人有城,有山有水。 更为天下儒宗所在,亦是如今诸子百家唯一暂时无碍的大家,墨家……已经沦亡。 残余之人,不为大用。 农家! 威名赫赫的六堂不存,六贤冢也是不存。 连带农家旧地都不存。 儒家! 儒家八脉……十年来,也逐步有了些许微妙变化,诸夏大势走向归一,儒家八脉同样如此。 桑海城外有险峻高山,高六百丈,其名松柏之山,如何得名?因山顶有十多株枝繁叶茂的松柏之树。 寻常人无法攀登,纵然借助器物,也是艰难,武者虽轻松一些,却也很少前往。 松柏之山,除却险峻之外,并无其它特殊,并无天材地宝存在。 反而,数十年来,多为儒家之人修行汇聚之所,连带山顶的一些松柏之树都是儒家弟子所栽种。 如此,其余百家前往之人更少。 近来! 松柏之山的山顶,多了一位常客,一位须发皆白的儒袍束冠男子,年岁苍老,形容枯瘦。 每日多盘坐山顶一株最为粗壮的松树之前,一坐便是一整天,或有数日的时间。 为此。 山脚下,已然有儒家弟子看护,以防外人侵扰。 能够入内者,不出双手之数。 “伏念见过师叔!” “师叔修行如风如云,不可捉摸。” 观面前还在修行的师叔,伏念拱手深深一礼。 随即,拂手间,将身侧一张草甸的落叶扫去,踏步间,略微衣衫,盘坐其上。 “你的修行需要机缘,方能更进一步。” “内圣外王,沧浪之剑!” “昨夜,我修行有觉,略有运转易道,接下来天下要有小小的变化,天地四极,六合八荒都在其中。” 伏念! 荀夫子睁开眼睛,看了过去。 一身形容虽苍老许多,然……双眸澄澈如水,清静如盈儿之眸,黑白分明如天道自然。 自己的修行? 道路已经有了,不过是为了印证一些道理,数十年来,一直在外行走,追寻自己的道。 虽说没有完全找到,却也不得不更进一步。 固非所愿,而天下间许多事都非一如人愿。 天行有常,道理常在,儒道常在。 “若然儒家可以渡过此处危局,一切会不同!” “易道有变,天下有变。” “当以不变应万变。” 伏念衣衫华美,姿态优雅中正,眼神甚为坚定、严厉,迎着师叔的目光,又是一礼落下。 天下会有变? 各处都有变? 变与不变皆在一念之间。 然……师叔此刻的境界不可窥,想来是诸夏间将会有一些大事即将发生,还会和儒家有关。 “儒家之事,有你很好。” “我近来有所悟。” “天道常在,此处高山常在,远处苍翠常在,那里……群星常在,儒家的道理也是一样。” “你当有所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诸子百家,许多道理都是相通。” “道家!” “孔丘当年问道道家祖师,得其精髓也。” “知其所以成,知其无形,谓之天道,天人相分,顺天应人,制天命而用之,顺势为成。” 随口中之言,荀夫子微微一笑。 儒家的事情,自己多年前就不予理会了,一切自有儒家相合之人,先前是公都子。 现在是伏念。 伏念! 很好! 他此次前来的目的,自己知道,他想要得到的答案,自己也已经说了,是否所得所用。 皆看他一心。 “师叔深意,伏念明矣。” “终究许多事……非如沧浪之水。” 儒家的难题! 儒家的危机! 接连而来。 儒家不同于墨家,也不同于农家,儒家之所以为儒家,就是因为儒家的与众不同。 儒家的道! 在无尽沧浪之水中,水润万物,无处不在,可……水韵流淌,也会遇到一些艰难之地。 那就是儒家的麻烦。 同样! 也会遇到一些外力的侵扰,使得沧浪之水不能随心而动的纵横游荡九州诸夏。 师叔之意,儒道固在,当顺势而为。 何为顺势。 顺应秦国大势。 秦国大势再和,它需要安稳,它需要稳定,它需要儒家,只是……它也可以不选儒家。 诸子百家可以做到那一步的有许多。 师叔刚才也有提及。 诸子百家,道理尽头皆相仿,道家……更是其中佼佼者,儒道也从道家受益良多。 “水!” “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水!” “可思之,可颂之,可礼仪匡之。” “可制天命而用之,能者万物化之。” “可有闻当年道家玄清子武真郡侯一语而退秦王逐客令?” 荀夫子又是笑道。 轻捋颔下长须,徐徐述说一些事,伏念的确明悟一些道理,却也被一些道理所钳制。 直接指明,那就是自己之言。 就是自己的道理。 伏念此行就没有必要前来了。 就如道理自然长存,天道长存,儒道长存,而诸夏间万千儒者所修不一,皆此道理。 “逐客令!” “咸阳那边,有过传闻,秦王欲有所动,为武真郡侯所阻。” 伏念颔首。 咸阳之内,有儒家弟子,许多事情,只要发生,就会很快的传递至小圣贤庄。 就算是咸阳宫里的一些事情,也能时而传出许多。 当年,秦国关中大旱,超越山东、中原之地的大旱,山东诸国欲有动静,欲要调兵攻秦。 秦国疲惫! 旱灾未过,更有郑国渠之事牵制诺大民力。 加上山东诸国的煽动,秦国朝野上下的略有升起一阵逐客之音,要将朝野之内属于山东之籍之人尽皆驱逐。 以此,避免麻烦。 省却侵扰。 甚至于秦王都要颁下逐客令了。 结果,因武真郡侯的缘故,不了了之。 “武真郡侯为何拦阻?” 荀夫子抬手一招,远处虚空飘荡的落叶便是入手,是一片形体不错的枫树之叶,不知从哪里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