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太后
一路上元睿又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跟元曜讲述了一遍,元曜越听越气,眼里像要冒出火来,恶狠狠道:“连氏兄弟为祸一方,朕定要灭他们九族!” 谈话间二人已经来至太后寝宫丹阳宫。宫人通报之后,太后在正殿接见了他们。太后年纪五十岁左右,略施粉黛,目光如炬,一看便知是那种精明强干的妇人。元曜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母后,元睿此番在鹰扬有重大发现!” 太后将信将疑,心道元睿整日无所事事能有何重大发现,遂语带嘲讽道:“是吗?说来听听。”见元曜欲言又止地望了一眼侍立一旁的何姑,有些不开心,“何姑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元曜正色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母后见谅。” 太后挥挥手让何姑退下,不耐烦地朝元睿道:“元睿,现在可以说了吧!你不会又告诉哀家遇见什么踩着芦苇过江的异域神僧吧?” 元睿施礼:“回太后,当然不会是这等小事。不过臣当日遇见的是神僧的弟子,并非神僧本人。脚踩芦苇过江一事也是神僧的弟子告诉臣的,并非臣亲眼所见。” 太后有些厌烦地挥手:“神僧也好,神僧的弟子也罢,哀家并无兴趣,你还是说说此次的发现吧!” 元睿又将鹰扬之事复述一遍,末了道:“为天下计,望太后早做决断捉拿连大勇,防止动乱发生。” 太后沉吟半晌:“你口中所说的叛乱说到底都是你们的推测,并无真凭实据。” 元曜一听这话便急了:“还要什么证据?元睿,你把伤口给母后看看!人家都动手杀人了,我们难道还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太后用冰冷的目光瞪了元曜一眼,厉声道:“你如此浮躁,叫哀家如何放心把江山交给你!” 元曜吓得赶紧住口。太后接着道:“连大勇也算是朝廷重臣,不能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事而治他的罪。此事哀家自会查明,你们先退下吧。” 元曜二人碰了一鼻子灰,无奈告退。门口遇见何姑,碍于她的尊荣,二人都不敢多看她一眼,低着头赶紧走了。下阶之时,迎面撞上一个正拾级而上的老臣,此人乃是大司农李恢,在任期间克己奉公,深得朝野人心。也许是cao心国事吧,李恢虽实际只有五十几岁,但举手投足之间已略显龙钟之态了。 见是元睿,李恢好似十分意外,话都有些结巴了:“长……长乐王殿下,您……您回来了?” 元睿嘿嘿一笑:“李司农如此吃惊,莫不是以为元睿死在外面了?” 李恢歉然:“哪里哪里,许久未见殿下,猝然重逢有些不习惯罢了。殿下这是……?” 元睿:“在外游历时发现一些情况,故特来禀明太后。” 元曜斜眼看着李恢:“李司农也来找太后?” 李恢这才意识到还未与元曜行礼,赶紧补上,擦擦额上冷汗,匆匆告别二人,入内觐见去了。望着李恢颤巍巍的背影,元睿二人不禁暗自感慨,岁月无情,哪怕再干练的人也有日薄西山的那一天。 此后一连过了十几日,也不见有什么动静。期间元睿也曾见过几次元曜,问及此事,元曜也甚是焦急,只说太后正查着。 这日元睿正在府中烦闷,突然管家陈伯来报,说是崔公子和耿公子来访。这崔公子名叫崔明友,是太常崔玄之子;耿公子名叫耿宝,是前任大将军耿通之子。二人与元睿俱是无官无职,平日里经常一起斗鸡走狗。 元睿忙让陈伯请他们进来。还未进厅,崔明友老远便喊道:“殿下,我和耿宝听说您近日憋得慌,特来邀您一齐邙山狩猎解解闷!”元睿想想闲着也是闲着,便随着他们去了。 邙山上野兔、狐狸等小动物也不算少,可也许是元睿心中有事,一直没有什么收获。连着几箭均未射中目标后又是一箭放空,懊恼起来将弓一摔,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生闷气。崔明友见状驱马上前捡起猎弓递与元睿,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起来。 “听说北方各州镇旱情十分严重,部分郡县已有人吃人的现象,殿下此次可曾遇见灾民闹事?”为了避免提及连大勇、太后等字眼刺激元睿,崔明友选这个话题也算是经过了一番思考,既能让元睿有话可说又与他的烦心事无关。 元睿闻言倒是一惊:“我一路也经过不少州镇,旱情的确是有,但并没你说的这么严重啊!” 这次轮到崔明友意外了:“是吗?我家老爷子说前几日早朝李司农上奏北方旱情十分紧迫,现已紧急调拨永兴、长兴二仓存粮去赈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