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僧人道士的经济收入

第二十七章 僧人道士的经济收入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中国的古典名著无一不受佛、道影响,《西游记》更是以佛、道为主题。《金瓶梅》里佛、道占有大量的内容,可以说整个故事,起于玉皇庙,终于永福寺,佛、道贯穿了全文的始终。

    本文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探讨金瓶梅里僧人和道士的收入情况。

    一、明朝的宗教管理

    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一个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年轻和尚,带着对朝廷的不满,和为民请命的决心脱下了袈裟,投身到农民起义大潮中,十六年后,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尚当了皇帝,必然对宗教有着复杂的情感。

    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设置僧录司、道录司,是佛、道的最高的管理机构(行政长官为正六品)。对出家的佛、道徒发身份证(度牒),直接管控到人。朝廷规定各府州县止存大观、寺一座。洪武五年,全国僧、道96000人。成化年间,全国僧、道共50余万。洪武十七年起,又规定三年发一次度牒,并且要通过考试。洪武二十四年(1391),又明确规定,僧、道者,府不得过40人,州30人,县20人。民非40以上,女非50以上者,不得出家。一方面是防止劳动力流失,另一方面是防止影响人口生育。洪武二十八年(1395)十月,令天下僧、道赴京考试给度牒,不通经典者黜之。

    明朝重视佛、道,把佛与道放在平等的位置,采取的是从严管理,控制规模,限制发展,管控到人的政策。

    二、金瓶梅里的佛、道描写

    在《金瓶梅》里,描写了大量佛与道的活动,佛、道理念几乎影响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看佛教方面,家家户户设置佛像佛位,以便天天拜祭。如潘金莲、李瓶儿、王六儿等房内均有佛像。吴月娘得到薛尼姑的安胎药,生了孝哥儿,甚至因为一生虔诚信佛,而有善终。李瓶儿为了保住性命,求助王尼姑念经拜佛。西门庆从东京回清河,途中遇险,在黄龙寺避难,脱险后到清河,虔诚还愿。因为得到了僧药(*),葬送了性命。

    再看道教的影响,西门庆等十兄弟结拜在玉皇庙,为的是求得玉皇大帝的保佑。吴月娘为挽回与西门庆分道扬镳的情感危机,默默用道教方式向天祈祷,感动了西门庆,从此感情升华,牢不可破。西门庆病危,吴月娘、孟玉楼向道教祈愿。西门庆死后,吴月娘亲自到泰山娘娘庙还愿。

    陈经济因与潘金莲私通,被吴月娘赶出家门,后因虐待西门庆大姐致死,吃了官司,做生意破产,一贫如洗,经王居士介绍,到临清皈依道教,成为道士。

    西门庆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皈依道教(玉皇庙),一个儿子皈依了佛门(永福寺)。李瓶儿从生病到死亡,全过程都离不开佛教和道教做法事。西门庆既不信仰佛教,也不信仰道教,可是他,既布施佛教,也布施道教。两边下注,左右逢源,投机取巧。

    大户人家死人,佛、道都参与做法事。

    全书提及寺、观有武成王庙、岳庙(清河)、地藏寺(清河县城外,供地藏菩萨的寺院)、华法庵(尼庵,薛姑子所居之庵)、地藏庵(薛姑子原住所)、慈惠寺、寒庭寺(天竺国僧寺、广成寺(薛姑子少年曾嫁丈夫,在附近居住,卖蒸饼为生)、真武庙(打数算命黄先生所居,道教场所)、五岳观(清河城外,潘道士所居)、宝庆寺(藏传佛教,处清河县城“西门外”赵喇嘛为住持)、大悲庵(尼庵,在清河县城东大街以南,靠近文嫂家)、黄龙寺(西门庆进京朝见后,回清河途过黄河所宿之处)、岱岳庙(山东泰安县外,泰山南麓,为中国历代帝王封禅,大典之地)、碧霞宫(泰山极顶之南碧霞之君祠)、晏公庙(道观,临清码头边,陈经济落难后,王杏庵引荐此庙做道士)、水月寺(清河城南,陈经济曾经跟侯林儿在此做土工)。尽管这些寺、观很多,但大多规模很小。较大规模的是永福寺和玉皇庙。

    从佛与道的格局看,清河一寺一观,符合官府要求;从规模看,玉皇庙、永福寺的僧、道人数似乎均没有超过20人;从僧、道管理看,执行了度牒制度,等等,均符合明朝官府的规定,可见《金瓶梅》关于佛、道的叙述可信度很大。

    从全书对佛、道描写,教义上肯定,行为上否定;形式上赞扬,内容上揭短;客观上正面叙事,主观上负面评论。

    三、佛、道徒经济来源

    本来佛、道徒是没有自己私房钱的,吃住穿都由寺、观负责,况且佛、道的戒律也不允许教徒存有私房钱。但作为寺院道观的住持就不同了,他不仅要负责整个寺、观徒弟们的生存,还要维持建筑物的维修和发展。没有收入来源是不行的。

    就是一般教徒,也需要有点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