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搜肠刮肚破译梦
占元吃完饭走到当院,随手拿过个小板凳在石墩旁坐下,把那图纸摊在石墩上。然后回过头看着赵钢蛋夫妇说:“怎么,不要宝贝了?真能沉住气,还不快把那半儿图纸拿出来?” 赵钢蛋女人忙从夹袄衣兜里,把那图纸拿出来递给赵钢蛋,赵钢蛋接住又递给了占元。占元把两张图纸对起来看了又看,一时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只见这对在一块儿的图纸合起来,中间是用文字组成的一个大圆环。圆环中间画着个月牙形的图,在这个月牙形的图中间画着个勾形状的线条,还有几个圆点。 占元知道,圆环组成的字,定然就是这个图的说明,也是藏马鞍的说明。可是这个圆环没有断句,也不知哪个字是开头的字,不知怎么个念法。他试着从顶端正中间的一个字念起,则是这样一串文字:“湾中一青石前再向南面走十步终拐西弯后四步挖地五尺深处有麻袋中包马鞍翻过东梁看到月亮。”这些字从哪断句,一时找不准。占元怎么念,怎么组合,也不是一段表述明白的文字。他就又把这些字按顺序,每个字作为领头字念一遍,情况终于有所改进,觉得圆环左面的‘翻’字,应该是个领头字。从翻字念起,这段文字变成这样的了:“翻过东梁看到月亮湾中一青石前再向南面走十步终拐西弯后四步挖地五尺深处有麻袋中有马鞍。”顺序看起来是对了,可是念起来还是不顺畅,意思表达的也不清楚。占元反复思考反复念,突然发现了这段文字的秘密所在。原来,这是一首五言打油诗,每句的句末一字,和下句的句首是同一个字,他们写的时候,把那相同的字省去了一个,或者说重合在了一块儿。如果把这个字加进去,再把句子断开,好像就念通了。他让人赶快找来纸笔,他笔下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翻过东梁看,看到月亮湾。湾中一青石,石前再向南。南面走十步,步终拐西弯。弯后四步挖,挖地五尺深,深处有麻袋,袋中包马鞍。” 占元在琢磨这些句子的时候,围观的人默默地众里捧月般地包围着他。见到他写完以上句子后,把笔一搁,“哈-------哈-------”大笑两声,说:“这两个老古董,还是两个善玩文字游戏的人。” 大家忙问那纸上写着什么,马鞍藏在何处,占元说:“马鞍藏的地方,这图文一路指来,用不着费事,咱们立马就去找。只是还有些要求,你两家人要听好了。这马鞍寿龄已超百岁,已经有了灵性。当年它是秉领一种‘仁义’之情,一种‘和顺’之气封藏的,在它将再次面世时,必定还需有一种‘仁义和顺’的氛围,它才会‘宝气’仍存。否则说不定取出来就是个废品,甚至腐烂变质化为泥土。这就需要王赵两家,和和气气齐心协力共同去挖。现在你们带上锹镢,大家一齐去东山后的月亮湾去!” 他话音刚落,人们“呼”一下散开,都朝东梁后走去,王大山父子和赵钢蛋父子,都带了挖掘工具。“月亮湾”这个地方,这村的人都知道,也就是翻过这村的东山,在接近一个深沟旁,有一块像月牙形的地,由于是沙质土,野草也不多,人们也就没有利用它。 来到月亮湾后,占元一眼就看到弯中一块大青石,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外面。他按照图纸说明和线条所示,从那青石前向南直走了十步,看到一个比其他地方略高的小圆土丘正在脚下,然后他从这小土丘前向西直走四步后,脚下又是一个比周围略高的土丘,而且顶端放着一块石头。占元约摸着差不多就是这里了,就说:“你们在这里挖吧,口子要大点,挖五尺深就看到了。马鞍包在麻袋里,大概不会坏。” 此时,人们对他的话已经确信无疑。王赵两家四五人,你一锹我一铲开始挖,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挖下了一人多深。这时,他们果然看到里面出现了个潮湿的麻袋。接着他们小心地把坑扩大,那个麻袋包完全露了出来。王大山在儿子的帮助下,费了很大的劲把那麻袋抱起,双手托上头顶,人们七手八脚拉的拉,拽的拽,扶的扶,把它抬出地面。剥掉一层麻袋,又剥掉一层麻袋,再剥掉一层烂布,那马鞍就全露了出来。只见那马鞍虽事隔多年仍无锈迹,明灿灿黄金造就。每个足蹬足有四五斤重。鞍背四周是镂花银圈,上面还镶嵌着五彩宝石,坐垫是熟制牛皮所做。大家谁也没有见过马鞍还有这么讲究的,不由啧啧称赞,猜想它的主人,绝非寻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