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 零三章:如何封赏
“呼” 不管希望还是不希望李靖坐上这两个位置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在李靖向他请辞的时候,就在盘算接下来的戏怎么演。 以他对李靖的了解,李靖是绝对说不出来刚才那一番话的。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殷清风了。 自从李靖归唐以来,虽然在他的幕府做过三卫,但除了领兵作战外,既不与接受他的示好也不主动结交阿兄,在朝中属于难得的中间派。 以前为争夺储位时,自己还恼怒他的不知进退,但现在看来,他反而是祭酒和参谋总长最好的人选。 可殷清风和李靖现在闹出这一出戏,祭酒和参谋总长这两个位置给谁?最放心的当然是辅机,偏偏殷清风早就劝诫外戚不得重用 “臣,有事进谏!” 就在李世民考虑接替人选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之音。 他霍然转身说话的人是殷清风。 “诚如代国公所言,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和参谋总部为国之利器,不可落他人之手。但圣人日理万机,不可能对学院和参谋总部进行事无巨细的管治。 参谋总长是一个新官职,世人尚无多言,若是圣人的头衔在大唐皇帝陛下的后面是一个学院祭酒的官职,听起来未免怪异。” “噗呲” 有几个脑细胞简单的人没控制好自己的笑点。 李世民恍然,原来台阶搭在这儿啊 “为此,臣谏言:既然圣人兼领学院事务,不如新设一个官职,院长大唐帝国皇家军事学院院长!” “院长?好听吗?”“好不好听是其次,总比从三品的祭酒要好吧。”“一院之长不错” “院长与参谋总长不设品级,只是圣人掌握大唐最高武力的象征。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学院和参谋部,可以在学院和参谋部之下再设祭酒与参谋长。” “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祭酒还是代国公的?”“没什么区别嘛”“名义上不同了!” 殷清风和李世民仿佛没听到他人的议论一样,“祭酒又分大祭酒和祭酒。大祭酒负责学院整体的事务,祭酒只负责教学的工作。 参谋长又分参谋长和参谋次长,分别管理参谋部具体事务和管理官员。” “这才对嘛” 再担心有人利用这两个官署谋私利也得有人去管啊,没人管还成立它们干嘛?经过这么一分权,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出乱子,但现在看来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李世民听完没有立即表态,他在人群中逡视着。 “淮安王李神通、莒国公唐俭、代国公李靖!” 文武群臣们一愣,被点名的三人走出人群,行礼:“臣在!” 李世民双手背在身后,“本太子敕令:淮安王李神通任皇家军事学院大祭酒、免莒国公唐俭黄门侍郎,任大唐参谋部参谋次长。 代国公李靖封上柱国,食邑加五百户,任皇家军事学院祭酒、大唐参谋部参谋长。” 李世民用李神通不是因为李神通与他一向交好,而是李神通既才短气粗、贪杯好色,人缘还差。让他来做大祭酒,是再好不过的了。 唐俭做过天策府的长史,他的长子媳又是殷清风的姑母,用来给李靖分权也再合适不过的了。 城外程知节练兵有功封上柱国,李靖的功劳比他还大,但李靖刚晋升国公不久,这次不好再升了。 三人露出不同的神色,一起躬身道:“臣,领命!” 李靖忍不住的看了殷清风一眼。 刚才的三道任命里除了李神通外,其他的和殷清风设想的一样。 那么,接下来,又要轮到他上场了,“臣,有事请奏!” 其他人吓一跳,这李靖又要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啊 李世民也很意外。你们搭的戏不是都唱完了吗? “淮阳侯虽然谏议以分权的形式来避免公器私用,但臣思虑后觉得还不够妥当。” 不够妥当?还要再分出一些权力来?好事啊快说快说 就在一些人以为李靖会按照他们设想的去说时,李靖说道:“自后汉以来,历代均设置兰台以风有闻奏事监管百官。现在军事学院和参谋部权力过大,臣谏言引兰台入学院和参谋部监管。” 众人奇怪了。御史台的人本来就是监管百官的,当然要包括新成立的学院和参谋部的各个官员了,李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臣最初设想是在兵部里设置一个类似御史台的官署,专门监管学院和参谋部的官员。但后来臣又想到,若以武人监管武人,难免出现相互勾结相互隐瞒的状况。” 很多人都点头认为李靖说得对。 大家都是领兵的,今天你管了我,明天我就在你儿子、孙子身上找回来,我找不回来,我还有同袍、还有姻亲呢!这还怎么监管?还不如大家坐下来边饮酒边把话明说白了。 李世民隐约明白了。 想必是殷清风见他一直没动作,干脆把李靖推到前面来,然后借着今日这样的机会把事情当众挑明了。 其实他还真想左了。 殷清风怂恿李靖在今天这个场合下提出建议,只是想让李靖得到更大的声望。 学院和四总制是军队建设的两个重要的武器,掌握话语权的人必须是他的盟友外,这个话语权还必须要牢牢掌握。 李靖目前的功劳是很大,但他坐上了祭酒和参谋长的职位后,未来几乎是没有再领兵作战的机会了。而世人的观念是武人是凭着军功说话的,李靖以后再没有军功了,军中的新贵们还会乖乖听他的话吗? 不好说! 毕竟短时间内他们还适应不了四总制、对参谋部和参谋长的权威也不一定就真心的认同。 所以,哪怕李靖前面已经出了不小的风头了,这些话或者这份功劳也不能给程咬金等人去分享,必须让在场其他人知道李靖是一个智慧深似海的人! “臣,思来想去,今日向殿下谏言:以后御史台专门监管大唐所有的武职官员,且御史台更名为军法部。” “让一帮酸儒组成军法部?”“那文官谁去监管?”“你还没听明白?文管武,武管文呗”“怎么回事儿?武管文?”“别说话,继续听!” 李靖继续说道:“如臣之前所言,后汉以来多是武人作乱而覆灭前一个王朝。若武人之间相互勾结,并拥兵自重,则大唐的灭亡就可预见了。 文监管武,武监管文。互不统属,互相监管。乃大唐长久之国策也!” 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认不认同李靖的话,这时都不好说话。这涉及到国祚的事情,唯有太子和圣人才能决定。若是他们现在敢反对,嘿嘿你想存心灭亡大唐吗? 从殷清风向他说起文武殊途的谏议后,李世民也想很快的就把这事给落实了。但他信任的人官职还低,现在身居高职的人他又需要一一的说服他们。这是更改千古以来吏治格局的大事,岂是一纸敕令就能解决的? 不过殷清风今天选的时机不错。 不但宗室、外戚、文、武中掌权者都到场了,而且前面铺垫得也很到位,现在抛出这个言论再恰当不过了。 他说道:“兹事体大,此事容本太子进奏陛下方能决定。” 李世民也有他的顾虑。 他当场将御史台改为军法部没有问题,可空缺下来的御史台怎么办?谁来做御史大夫、谁来做御史中丞?下面属官谁来担当?即使临时任命了一堆官员,他们又能胜任吗? 李靖抱拳后退半步。 他只负责唱前半场,李世民怎么收尾他就不用管了。 李世民很满意。 学院城建得比他意料得还要好,程咬金和王雄涎等人练兵的本事让他欣慰,李靖殷清风的谏议提出来的时机也不错。今日这一趟走下来,他在百官面前的声势更强了。 这对他未来登基减少了很多障碍。 “哈哈哈好!” 李世民畅快的说道:“前有宿国公与宜春郡公练兵得法,后有代国公为国谏言!今日兴尽矣” 殷清风听李世民的意思是要撤了,他连忙说道:“臣,有事请奏!” 众人刚想着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的内容,结果殷清风又蹦出来。这又要闹那样儿啊某家都知道你得宠哦,对了,太子还没封赏他呢,他这是跳出来要讨封赏啊 不过他若是想要讨要封赏也是理直气壮的,这学院城可是他奉命建造的。不管是城墙内的甬道,还城墙外的高墙,可都是神来之笔啊 “臣最初向殿下禀报时,便说还有一个小小的城堡要向殿下展示呢。若殿下与诸位亲长不甚疲惫,可否移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