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收获季节
不出殷清风的意外,马周和吕才从此就在山庄里住了下来。 吕才不埋头演算的时候,就会坐在殷清风和马周的旁边听他俩的辩论。而马周则是争论一次,就闭关半天一天的,然后再去找殷清风辩论。 殷清风的时间,就在辩论声中和相互讨论中度过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庄的收获季节。 在没有地瓜玉米这两种不挑土质的作物传到中国之前,冬小麦将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救济粮。殷清风让杜丙和殷暑往在两处农庄同时进行培育冬小麦。 现在世界公认的是,小麦从西亚、中东一带西向传入欧洲和非洲,东向传入印度、阿富汗和中国的。但殷清风就搞不清楚了,以五千年甚至八千年前的交通环境下,古人类是怎么做到的。 不管小麦或大麦起源于哪里,冬小麦出现在我国东周的没错的了。 董仲舒曾上奏:“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 所谓宿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即冬小麦。 汉成帝时,著名农学家汜胜之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关中平原推广种植小麦而著称天下。 既然史书中记载了冬小麦,也记载了汉朝曾大力推广小麦种植的事情,为什么唐朝初年时官员的俸禄是粟和绢呢? 原因就在战乱上面。 战乱不但淤塞了旧的水井和水渠,百姓也没有能力挖掘新的水井和水渠,而小麦需要的水量几乎是粟米的一倍。所以,不但冬小麦在关中看不见,连小麦的种植面积在全国范围内也大大缩小。 现在殷清风不但要重新培育冬小麦,将来还要在秦淮以南培育出双季稻。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不过,明年他就要在山庄种下水稻了,他太怀念米饭的滋味了。 今天,殷清风主持的秋收会议正在进行。他责问的对象是农业部长杜丙和副部长殷暑往。 “葡萄种下多少了?有多少品种?” 杜丙回道:“回郎君,今年的面积是八顷,苗株十五万。明年还会增加一些。现在只有四个品种。” 不是杜丙不想多种一些葡萄果苗,要知道现在唐朝还处在葡萄的引进阶段。而且,用来酿酒的葡萄才是重点。就这些果苗还是通过大量悬赏才收购得到的呢。 “葡萄的种植不能停,每一年都尽最大的可能去增种。” 杜丙回道:“小的记下了。” 殷清风接着问道:“现在你那里种了柰没有?” “已经让佃户按照郎君吩咐的那般嫁接了,明年就会结果。” “嗯,你让他们耐心、大胆的实验。还有,秦王送来的那些桃树成活了没有?” “那些桃树都成活了,过上几年应该会结果的。” “再说下今年的产量吧。” “是!三百顷的果园产出各类水果是....斤,紫花苜宿的种子收获....。其他粮食......” “白叠子呢,什么情况?” “回禀郎君,今年城东那里都种植的白叠子,重量是三百七十万斤。公孙树已经种下千余颗,明年还会增加。造纸的作坊......” 等杜丙那边没什么再要安排的了,殷清风示意殷暑往回报他那边的情况。 “禀告郎君,与山庄签订契约的农户和那些庄子都已经收割完毕,现在都已经运到山庄和东山新居的仓库里了。所有统计之后,黄豆是...石、大麦.....石、高粱....石,青杆的花费是六万贯。” 殷清风一听这斗啊石啊合的就头疼,就不能用吨、公斤嘛? “以后再汇报这些重量的时候要使用斤两。现在规定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其余的怎么折算,你们自己去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