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两部督邮皆名士
庐江郡界,黑压压的一片人群立在那,足足有近百人,大部分都是郡中的官吏,有一些是蓼县的官吏。 跟头一次来庐江一样,许褚走得还是蓼县这条路。 周异、姚昇站在人群最前,黑袍高冠,腰携印绶,对着远处不时眺望。 许褚与荀彧、郭嘉、甘宁、典韦等文武要员甩开大部队,策马先至。 双方相见,周异、姚昇领头拜倒在地,齐声道:“恭贺明府得胜归来!” 许褚心中高兴,面上责怪道:“马上就要秋收,备寇的事情也要开始做了,你们不留在郡府,大老远跑过来做什么?” 随口一说,轻轻带过,许褚向姚昇、周异引见了荀彧。 姚昇自是认得荀文若,当下兴奋道:“不想颍阴‘王佐之才’,今也到了庐江来!” 周异此前未与荀彧结识,可荀彧的大名,他何尝没听说过,热切道:“荀氏世代清名,荀君博学多才,在下免不了日后会叨扰荀君。” 周异、姚昇,一个庐江郡望,一个是吴郡名士,但在见到荀彧后,俱都暗暗收起了故往的自矜之心,荀氏的名望、荀彧本人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 ...... 从蓼县到舒县,几乎是横穿了整个庐江郡。 许褚一路与荀彧、姚昇、周异、郭嘉等人策马同行,顺带着把庐江的情况稍稍给荀彧做下介绍。实际上就算许褚等人不说,荀彧也分外留意着。 粗略看来,庐江郡中各县的乡、亭百姓较之颍川要更贫困些。这跟地理环境有关系,也跟庐江郡的山高皇帝远有关系。 每经过一亭,荀彧便到亭舍中坐一坐,问问该亭的亭长本亭的概况。 府君车驾在右,小小的亭长自然如实相告,一路问过十余个亭的亭长,荀彧得到的讯息是:乡亭的百姓与颍川郡一样,有贫有富,但贫富比之颍川郡更悬殊。 富者之家,有自己的庄园,良田动辄成百上千亩,养有徒附、门客,出行车马冠盖,居家妾婢相随,锦衣玉食。穷困者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奔波劳苦,犹然不能饱食,既吃不饱,也穿不暖。 荀彧把了解过的情况结合来看,就比例而言,平均下来一个亭至多也就一到两户人家比较富裕,勉强吃得饱饭,家资上万的中人之家约占十之一二,剩下的都是穷困潦倒的家庭。 照这么看,着实让荀彧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颍川郡战事多发之地,郡、县官吏也不怎么清廉,饶是如此,百姓也没穷到像庐江郡这个地步,可想而知,这种情况肯定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混合在一起造成的。 既然已经决定和许褚风雨同舟,荀彧就免不了因此犯愁,开始细思对策。 这日晚间,众人抵达灊县,入住县寺之内,众人用餐之时,荀彧谈起了这件事。 姚昇问道:“荀君可是已有良策?” 众人齐刷刷看向荀彧,荀彧却看向许褚,起身而立,说道:“彧不才,想借明府一物用用。” 许褚疑道:“何物?” 荀彧简洁道:“威。” “......,怎么个借法?” “求一百石吏,便可借明府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