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权臣张牙舞爪,袁绍节节败退
送走荀谌等郡中士族后,许褚特意将一人引见给徐庶,却是阳翟费良。 费良少时出门游学,拜到许县陈氏求学,因天赋所限,没读出什么名气来,不过依许褚看,这个人才学智慧虽只中人之资,但好在能‘眼观六路’,善于迎奉上级的意图,给徐庶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费良知晓徐庶是许褚倚重的大红人,拜谢后便跟在徐庶后头屁颠屁颠做事去了。 “元直这边关于粮、铁的具体章程预计还得一两天后才能拟定,就不知圉县那边典韦到哪里了。”许褚心想。 便问郭嘉。 郭嘉掰着指头,说道:“料典军侯已在半路,不出一日,应会到达鄢陵。主公,留守圉县、鄢陵的人可曾想好?” “哎,若论能力,奉孝与志才当为首选。可......”许褚顿了顿,道:“可此去庐江,我身边不能没有你们。” 戏忠闻言想起一事,说道:“自主公与陈留赵公提过蔡伯喈后,可有后续消息?” 许褚也想起来了,当时是跟赵谦说过蔡邕的事情,而且赵谦跟蔡邕的脾性应该很相投,一个累世朝官之族,一个名扬四海之士,俱为博学大儒、刚强之士,按理赵谦应该很快会派人来颍川寻蔡邕,礼辟其为陈留右职才是。 可目下的情况是,留守鄢陵县的徐庶及其他人并没有跟许褚汇报这件事,以至于许褚险些忘了这一茬。这样看来,赵谦或者没有派人来登庸蔡邕,或者人派了,被蔡邕拒绝。原因大体是因为蔡邕身份的特殊性,蔡邕出仕是在距今二十年前的建宁三年,一出山就是被时任司空的汉末大儒乔玄征召为掾吏,之后官运亨通,一路做到议郎,之后频繁上书天子奏说天下弊端,终因得罪流亡至吴地。 赵谦最拿得出手的官职,无非是秩六百石的郡丞,而且蔡邕成名早,赵谦在他面前是后辈,在后辈身边为吏,蔡邕心里头有疙瘩是难免的。 “要不这样......”许褚想了想,对戏忠、郭嘉道:“我去信一封陈留,邀赵谦一同上表朝廷,表蔡公为颍川太守如何?”话音刚落,许褚自己先摇头道:“还是算了。” 蔡邕毕竟已经过了耳顺之年,青春不在,难为一郡之长吏。 典韦还没到,许褚正为蔡邕之事烦恼,洛阳那边来了几分书信,乃是曹cao与荀彧寄过来的。 自在京中结识了一干英雄豪杰、天下名士后,许褚仿效时人风气,不能免俗地开始在意起自己的人脉来。到阳城附近的时候,就手书了几分书信,着人送往洛阳,交给曹cao、荀彧、钟繇、荀攸、高干、何颙等等。 从反馈的效果看,终是曹cao、荀彧对许褚较为上心一些,算算时间,应该是接到信后马上写了回信交给许褚派出的信使。 许褚与戏忠、郭嘉一同阅览书信,没想到这段时间,京都出了几件大事。 皆是发生在朝廷里的事。一是罢免了司空刘弘,改拜董卓为司空;二是从陈留召回赵谦,改任九卿,拜张邈为陈留太守;三是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召回朝中。 许褚最关心的颍川太守一职,仍旧没有定数。 郭嘉淡淡道:“董卓之势已成,袁氏一族危险了。” 从拜司空一事就能看出董卓之势渐强,大半个洛阳恐怕已经被他的西凉兵控制住了。而赵谦被召回,张邈任陈留太守,可以说是这个阶段袁隗、袁绍的唯一胜手。可惜黄琬被召回洛阳,升为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本是位极人臣的显赫之职,然今董卓与袁氏势同水火,什么三公九卿均可看成是荣誉职位,远远没有州牧来的实在,来的重要。 州牧之说,本已被本朝弃用,只因黄巾之乱后,朝廷难以将政令传达到天下各地,有效地组织起对黄巾军的讨伐,所以不得已而为之,重新在一些地方设州牧一职,取代原来的刺史。刺史名义上只有监督之权,州牧可是兼领军政大权的一方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