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2世纪》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人提供了惯性的思维,直观地会以为,《未来22世纪》的战争,也是宏大的世界大战,最起码也是中东战争式的短促战斗。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错觉。人类国家之间的热战,如果不是将在《未来22世纪》中完全消失,也只是在第三世界的后进国家之间,为了诸如钓鱼岛啊,厄立特里亚油田之类的,在当事国看来是大得不得了的爱国,值得去打一仗;但是在世界其他地看来,只不过是连认真吵一架,都因为浪费精力而显得滑稽可笑。作为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手段的传统战争,很有可能已经消失了,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未来,不会回到地球世界。作者认为,老式形态的战争,甚至永远也不会再回到地球世界。代之以的是正儿八经的象征性战争和不宣而战的非对称的治安冲突,后者规模很大,也可称之为战争了。 战争之所以成其为战争,不会因为它“打得好看,灿烂”,而在必须有战争的允足理由。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全世界并不是处于市场经济的聪明之中,除了用于战争就别无用处的重工业,在主要参战各国都生产过剩。战争各方,特别是德意日,也包括中国,都误以为通过战争手段解决国际贸易冲突,“简单,干净,利落”,骨子里就是这些参战争都希望能够占下尽可能大的,足够它们闭关锁国的地皮。战争是为了闭关锁国,而它们又都不算太小的国家,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真正成因。这种成因在《未来22世纪》之中,并不存在。如前文假定,未来22世纪将形成占国际主流的市场经济体,它们之间没有理由发生战争。因为所有似乎可以激起战争的利益争夺,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解决,甚至连是否值得谈判都难说。 后发劣势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倒是有着传统两次世界大战式的冲动。但是它们的实力又过分脆弱,国家也过分贫困。因此他们之间的战争,本身既难以打大,也很容易在发达国家联盟的干预中,很快就寻求国际仲裁下的维和和和平。这种国际和平的机理,今天已经清楚地出现在西方世界之中。类似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之类的争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足以导致彼此打一场诺门坎之类的激烈冲突,但是在今天欧洲之类的国家之间,这种烂小岛,放着都没有人去争!但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则可能酝酿着另一种形式的非对称的冲突,规模之大,足可称之为战争了,典型反恐战争。 西方社会的内部,仍然存在着冲突和分裂的基因。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督教的理想与市场经济的未来是相冲突的。哈耶克很现实地称之为《通往奴役之路》。基督教认为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是因为市场经济中的私有财产的逐利。这当然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关键不在于私有财产是否愿意逐利,而在于市场经济既然是基于短缺的存在边际的经济,那么逐利者就会面临不赚钱的边际,而停止逐利。因此根本不存在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所设想的,“永不止遏的逐利,需要政府权力的干预”。情况恰好相反的是,正是由于政府权力,即所谓看得见的手的不当干预,形成了干扰市场经济资源分配的寻租公权,制造了接近权力与远离权力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因为这种贫富差距不是市场造成的,因此市场经济对此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