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军政分家
讲完这些,希孟看了看众文官,然后继续讲了下去。 “等测试者做完这个试验后,做好了记录,就让这些年轻人回去了。” “过了没多久他又做了一个测验。这一次他找了二十个同样也是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测验的项目和第一次一样,也是安排同样的桥段,同样的距离,同样的口渴后找水后,同样的婆婆,也是同样有二十两银子。唯一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求这些年轻人两个人为一组一起去走这段路,也就是说这二十个人分成十组进行测试。” “经过半天的测验,结果出来了。这一次十组人中有四组人在看到银子后选择包好放回原处,而有二组人在两人商量后,选择拿走了十两及其以下的银子,也就是说给婆婆家留下了十两和十两以上的银子;有二组人拿走了十两以上的银子;也有两组人最恶劣,把所有的银子都给拿走了。” “黄大人,你能告诉的上面的两个测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吗?”希孟说到这里,问黄立极道。 “都督,这个好解释,两个人人心就会不同,毕竟像这种事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件很大的丑事,一旦说出去可以他的声誉就毁了。在这种情况下,那四组人宁可不占这个便宜,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因此他们才会选择不拿。至于另外六组人,由于两个人还不算多,因此两个人很容易达成攻守同盟,毕竟这种事说出去的话,两人都不会好过。” “至于第一个测验,由于那是独自一个人,这时才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修养。显然这些年轻人大部分的修养还不行,道德水平太差,只有那么一个人才真正是个君子,这样的人就是在正常的社会中也是很少的。” 黄立极说道,说完,他看了一眼希孟然后又继续说道:“都督,我明白您说这个故事的原因了。下一步的测验肯定是三个人一组,四个一组样人数越来越多来测验,这样由于一组的人数越来越多,被说出去的风险就越来越大,选择拿走银子的人肯定越来越少。” “最后一个测验就是老大爷在家,尽管他还是让银子露出来给大家看到了,但没有人再去拿了,毕竟这些人都是读书人,而不是强盗。” “我这个推断对吗,都督?”黄立极问道。 “对,这个测验就是这样进行的,人性本贪,这和读没读过书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和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有很大的关系,但总的来说,能达到不为钱所动的人在这个社会里是很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采取一种机制来避免这种事的发生,从而使我们的官员都能保持清正廉洁,这也是我们都督府对下属官员的要求,否则的话,一旦发现就会严惩。但我们以后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是我们这些人的子弟,在心里我也不愿意去处理他们,这就要求他们不能犯这个错误。” “大明的官员为什么贪污腐败那么严重,这还是在有厂卫监督的情况下,当然在大明厂卫的监督重点并不在这上面,况且在贪污这个问题上厂卫同样严重。”